文/郭亦非
2014年国务院《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俗称“46号文”)吹响了中国体育产业疯长的号角,2025年产业总规模超5万亿元的蛋糕引来各方争夺,跑马圈地的阶段过后,如何找到既懂体育、又懂经营、还懂规则的体育产业人才,成为行业痛点,此前包括姚明在内的体育人士直言体育管理人才短缺。
中国的高校们试图扮演人才培养的角色,今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创设全国最早的体育产业MBA,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其MBA项目与哥伦毕业大学管理硕士项目签署双学位合作协议。
11月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主办的《体育产业如何应对人才痛点》主题论坛在鸟巢举行。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行知探索创始人曲向东、昆仑决创始人姜华受聘成为法大体育产业MBA企业家导师。
在课程设置中,包括法学、管理、游学实战及体育专业课程,比如赛事经济管理、场馆管理、资本运作等等,首期班已在今年7月开课,包括奥运冠军、冠军VC联合创始人王丽萍、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委员李一等学员参与其中。
在以“无形资产开发、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体育产业中,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制定游戏规则,保护IP资产并让其商业价值最大化,考验着体育产业领导者的法学意识和商业智慧。昨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易建联换鞋风波其实也源自于此,体育经纪人与赞助商签订协议中有无球员出场次数的要求,联赛商务推广商盈方中国与赞助商李宁合作协议中具体到球鞋权益如何规定,这些细则内容无一不在凸显“规则”的重要性。
“体育本身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体育产业同样也是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最主要集中于知识产权领域,还包括很多的品牌运作、商业运营等。”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欣宇称。
在马国力看来,中国始终不缺乏体育人才,但体育产业人才远未跟上资本的步伐,“体育再有天才,规则不能打破,可以改变,不能打破。体育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个行当,一定需要有规划人员、执行人员、操作人员,这些人才需要长时间培养。中国体育产业不缺少领袖级人才,而更缺中上、中层和操作层。”
国际体坛中,法学背景人才居多,包括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接任者亚当·萧华以及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几乎都是律师出身,有长期负责法务的从业背景。
曲向东举例称,在其发起组织的成都双遗马拉松比赛前夕,传统化工企业出身的成都项目负责人为了节省预算,提出将两块号码布缩减到一块,“你看现在都是芯片计时,没有人用号码布计时,为什么还用两块号码布?于是商量减掉一块号码布,结果并没出事。很多时候我们总说打破边界,你不设部门边界的时候,人们心中那个边界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