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深港通临近资金再度蜂拥南下,买港股需知9大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港通“呼之欲出”,与此同时,受深港通概念的刺激,内地资金南下再现小高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4日收盘,11月以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累计净流入118.34亿元,较10月份增加了38.24亿元。港股通净买入再现小高潮

港股通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情况

深港通日益临近,资金南下势头再度升温。11月以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已经累计净流入118.3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半个月的资金净流入量已经超过了整个10月份资金净流入总额。其中,11月9日,港股通单日净流入48.03亿元,流入金额排名今年以来第六位。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共发生三起“南下潮”。即1月4日至4月12日,港股通连续62个交易日呈净流入,累计净流入451.84亿元;4月22日至7月20日,港股通连续60个交易日呈净流入,累计净流入864.68亿元;8月3日至9月21日,港股通连续32个交易日呈净流入,累计净流入766.3亿元。

对于内地资金“南下热”,市场分析指出主要因为以下这些原因:一是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偏低;二是目前人民币贬值存压力,不少资金试图借助港股通渠道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提前南下布局“深港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资金南下投资是大势所趋,但在上述因素推动下,港股自年初低点以来已累计上涨约30%,已累积了一定的获利压力。因此,投资者应注意港股出现短期波动。沪港通南下资金风格现新变化

随着深港通的临近,通过沪港通南下资金的投资风格也在转换。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创新论坛上指出,2015至2016年,国内的投资者在香港市场的投资偏好在不断变化,顺应市场的不同时期的热点,有着非常典型的变化。他指出,从行业来看,2015年的时候,南下资金配得比较多的是中型股里面的消费、工业、科技、媒体、通信,到了2016年国内的资金开始转向买大型股。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8月,恒生大型股成交金额占比由去年的27%提升至51%,而中型股成交占比则由去年的61%降至43%,另外, A+H股成交占比也由去年的12%降至6%。行业方面,金融业股票成交占比在今年前8月大幅提升,占比由2015年的21%倍增至42%;而工业股成交占比则出现锐减,由18%大幅降至6%。深港通贴士:需要注意这9大风险

深港通正式开通后,三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交易机会,而各个市场独有的特点也将满足投资者不同的资产配置需求,与此同时,这也对投资者的投资知识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投资者应熟悉了解香港市场相关规定,充分关注港股通交易风险。

深交所港股通投资者指南》指出,深港两地制度差异导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1)制度差异的风险

香港证券市场与内地证券市场存在诸多差异,其中包括股票交易风险警示、退市规则等方面,投资者应当关注可能产生的风险。

(2)股价波动的风险

港股实行T+0交易机制,加之香港市场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种类相对丰富,因此,个股股价受到意外事件驱动的影响而表现出股价波动的幅度相对A股更剧烈。此外,投资者还需警惕公司基本面变化等原因而引起股价较大波动的情形。

(3)交易时间差异的风险

(4)停市风险

香港出现台风、黑色暴雨或者联交所规定的其他情形时,联交所将可能停市,投资者将面临在停市期间无法进行港股通交易的风险。深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及深交所对于发生交易异常情况及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5)碎股交易限制的风险

港股通投资者持有的碎股只能通过联交所半自动对盘碎股交易系统卖出。

(6)T+0回转交易的风险

投资者当日买入的港股通股票,经确认成交后,在交收前即可卖出,投资者应当关注因此可能产生的风险。

(7)订单申报差异的风险

与内地证券市场相比,联交所在订单申报的最小交易价差、每手股数、申报最大限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8)港股交易报价显示颜色含义差异的风险

在香港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上涨时,股票报价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为绿色,下跌时则为红色。

(9)深港两地证券交收期差异的风险

香港证券市场与内地证券市场证券资金的交收期安排上存在差异,港股通交易的交收期为T+2日。如果投资者卖出证券,在交收完成前仍享有该证券的权益;如果投资者买入证券,在交收完成后才享有该证券的权益。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