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线、美国线、南美线等主要航线几乎全部出现爆仓情况,海运费价格飞涨。”市场日前传出了深圳港、天津港(600717,股吧)等主要口岸航运仓位极度紧张的消息。A股的港口航运板块也出现集体拉升,日照港(600017,股吧)(600017.SH)、天津港(600717.SH)、招商轮船(601872,股吧)(601872.SH)等纷纷上涨,大连港(601880,股吧)(601880.SH)更是连续三天涨停。
大连港已连续三日涨停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出现上述情况的主因有三点:一是中国货主习惯在春节前集中出货;二是欧美航线每年年底都会迎来“圣诞行情”;三是各大航运联盟一致贯彻了撤船、减舱的方针,以保证年底这个传统旺季的运价处于高位水平。
不过,中远海运集团多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爆仓情况主要是从10月中下旬开始,现在用于圣诞节的出口货物已经基本运送完毕,当前载运率在八九成,但业内还是希望抓住年底的机会上调运价,毕竟之前跌太多。
“从目前的数据看,外部经济和贸易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航运运力过剩依然存在,进入2017年后运价可能又会回调。”航运专家陈弋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爆仓”
航运主要分为集装箱航运和干散货航运,近期都出现运价上涨,这与传统旺季到来有关。
集装箱航运方面,除中国货主习惯在春节前集中出货外,欧美即将迎来“黑五”、圣诞等重大节日,商家也需要提前备货。国内各大港口甚至一度出现爆仓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集装箱航运企业都在上调运价。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达飞航运、东方海外均已涨价。
深圳一位国际货运公司的业务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有些航线的业务量的确爆棚,他们已经上调了报价,“上调的是去美洲的线,圣诞节快到了,出货量很多。”
深圳市九方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俭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的仓位确实紧张,价格也上调了,但是没那么夸张。“价格上调一两成是有的,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航运最旺的季节,所以价格上涨是正常的市场行情。”
上海航交所公布的运价指数显示,截至11月11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报收于763.78点,较前一周上涨1.4%。欧洲、美东、美西、中国香港、东南亚、澳新、东西非等航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除上述原因外,今年底航运出现爆仓的情况还与整个行业为了提高运价保利润有关。
由于目前全球集运航运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前十名占据了世界60%~70%的运力,因此在传统旺季,各大航运联盟都选择了撤船、减舱,努力保证年底运价处于高位水平。 干散货航运方面,反映国际贸易景气程度的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11日大涨了7.29%。本周BDI指数继续上扬,继2016年2月份刷新历史低点290点后,截至目前已累计上涨267.24%,创今年年内新高。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
BDI指数是由几条主要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计算而成的重要运价指数,反映了全球对矿产、粮食、煤炭、水泥等初级商品即期市场的供需行情,本次BDI指数上涨主要受大型干散货船海岬型船运价大涨的推动。
陈弋告诉记者,每年冬季,国内的企业都会有冬储的需求,导致铁矿石、煤炭等进口需求会增加,对航运需求也就随之增加,比如现在到秦皇岛运煤炭的船只就是之前的两倍。
海关总署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10月,中国进口铁矿砂增加8.9%,煤增加18.5%,钢材增加2.1%,未锻轧铜及铜材增加7%。
航运行业能否“破冰”
可惜的是,年底的“爆仓”并不意味着整个航运行业出现了转机。
今年下半年,全球第七大航运企业、韩国最大的航运公司韩进海运宣布破产,成为全球航运业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这对本就已经陷入困境的中国造船企业,尤其是那些与它有业务关联的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没有多少航运企业能够获得盈利。连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企业马士基的利润也下降了44%,其中集装箱业务亏损1.16亿美元。马士基还预计,2016年公司全年利润将不足10亿美元,远低于去年的31亿美元。
“今年是航运行业非常特殊的一年。韩进的破产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很大的震动,而且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发生了若干起海运公司合并的事件。”深圳一达通物流资深经理刘欣表示,行业不景气是因为运力过剩,舱位多了之后,运价急剧下跌,各大船务公司都在拼价格。不过韩进破产后,很多船务公司主动减少了船只的数量,初步估计整个行业的运力减少了10%~15%。 国联证券分析师陈晓表示,长期来看,判断航运业已出现全面复苏仍为时尚早,主要是航运行业的供需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善。
在近期举行的国际海运年会上,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就坦陈,由于对航运产业供需状况认识的弱化,2011~2015年,年均投资造船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持续的运力快速扩张,导致供需严重失衡,截至2015年,全球干散货运力过剩率达30%以上,集装箱运力过剩达25%,油轮运力过剩达20%。
不过,有航运咨询机构认为,未来几年内船舶供应增速放缓,加上海运市场贸易前景温和改善,预计将导致散运市场长期运力过剩情况有所缓解。航运与港口两大板块有望维持强势。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BDI走强或同全球重回基建等实业投资预期有关。最近市场对于下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3.8万亿美元基建投资”预期很高,如果特朗普信守诺言,对于整个航运行业将是利好。
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企业
11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592元。这意味着,人民币中间价已经连续9天调降,创2015年12月以来最长连降周期。
对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对外出口中的作用,陈弋表示,人民币对美元虽然持续贬值,但对于其他货币的贬值幅度不大,对外贸的整体影响也不是很大。不过,对于那些利润较低的传统出口企业,确实也真切感受到了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好处。
深圳一家经营电子元器件工厂的小老板张兴(化名)笑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一周,他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打开汇率网站,看看人民币是否又贬值了。“对于我们这些小公司来说,汇率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产品的利润在15%左右,对于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这个数字不算高,也不算太低。”
两三天前,一名土耳其客户支付了12万美元的货款,张兴没舍得取出来,而是留在外汇账户,准备再等等看。他估算了一下,与不久之前的汇率“1美元兑人民币6.6元”比起来,12万美元差不多能让他们公司多赚3万元,虽然不多,但是也够支付六七位工人一个月的薪水了。
不过,人民币贬值对于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企业来说,影响要微弱一些。深圳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黄源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的3D传感产品利润率较高,人民币贬值几个点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比如说,我们一个产品的利润原本有100元,现在人民币贬值后多个两三元,感觉不明显。”
显然,长期来说,真正影响企业的仍是是否能研发出新的产品,是否能在产品上获得价值和利润。
上述经常与企业打交道的刘欣也表示谨慎乐观:“中国出口货物的附加值总体偏低,很多企业真正接单的价格和成本差不多,它们的利润来自于退税。人民币贬值的确会增加它们的利润,但是一旦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稳定,那些了解中国的国外客户可能会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