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道谁是土豪、妖精、害人精,但研报中早已泄露了秘密。
根据新消息改了标题并加了这段点评:
这是东兴证券郑闵钢在题为《险资风格分化,举牌潮面临强监管压力》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报告发布于证监会刘士余主席讲话当日,认为安邦、阳光系属于“买价值”的险企,而宝能系、恒大系属于“走钢丝”的险企。
如今一语成谶。所以说,要多读研报,因为研报中有世界运转的秘密。今天推送的文章中还会多次涉及这篇研报。
下面推送今日正文(原标题为《你不懂险资为啥举牌,但你装作很懂的样子并参加讨论》):
不怕标题得罪人,今天以前我也是其中一分子。一坦白就搞笑了,我们讨论险资举牌问题有一年了吧从万科那事开始,但要较真问问险资为啥非得举牌,你八成是立刻瘪了。
是人就得装,为了您更好地装,抱着提供谈资的目的,本期说说险资为啥一定要举牌,以及,险资举牌会不会因为监管层的严厉表态就此撤火。当然还是为了赚钱
首当其冲的原因当然还是为了赚钱,但这部分属于伪命题——钱并非一定要赚的,说到底还是行业竞争做大规模的压力。东兴证券郑闵钢在最近的策略报告中指出——
所谓“加成本以扩规模”的模式,中信建投王舫朝干脆把它称为“资产驱动型”——
换句话说,就是为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量大力卖产品。怎么卖产品方便?当然是提高收益。东方证券邹慧统计了高收益的情况,激进小公司给的收益率,不免让人小鹿乱撞——
产品卖得越多,实际上就是负债越多——现在的收益水平大家都心照,资产已经荒成这样,凭什么给5%、6%、甚至7%以上的收益呢?这得资产端赚多少钱啊?
资产端一看,心里也没底。大类资产里扒拉来扒拉去,也就剩下买股票一条路了——虽然散户可能不这么看,但股票预期收益显然还是要高一些,投资期限相对也合理一点。
险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好组团去炒股票。举牌有利于做账
买就买呗,炒就炒呗,险资为啥一定要举牌呢?目前中信建投的《险资举牌皆有原》系列研报正在连载,推荐有志中青年看看——非有志不能卒读也,太枯燥,我来翻译翻译:
险企做账的时候,买的股票有三种记账方法:炒股、囤货和做股东(对应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按炒股法记账,股价一跌,马上就反映到账上,影响利润,所以险企都不干。按囤货法记账,股价跌了不会马上记账,到卖的时候再说;可是股价跌了会影响净资产,所以险企也不干。
那就只能按做股东(长期股权投资)记账了,而且按规定,只有当险企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时,才能按权益法记账,如图所示,相比成本法,权益法可按持股比例享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比成本法记账享受的回报多得多。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赚100块,险企持股20%,险企就能在账上体现20块收益。那么怎么才能“产生重大影响”呢?这很简单啊,就是多花钱,多占股份,股票买多了自然就触发举牌了。险资举牌的“买价值”
“当别人指出你优点的时候,应该虚心接受。”我们先说一说险资的优点,毕竟人家在大类资产里敢于看好股票,还是有独到眼光的吧。
多份研报都指出了这一点。比如东兴证券郑闵钢认为,安邦和阳光系就属于靠谱的,举牌逻辑包括:“1.具备较高隐含价值的公司……2.估值相对合理,市值200亿以上,具有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和较高估值安全边际的蓝筹股;3.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的公司”。他认为,这类举牌“有望使得A股价值发现的机会提前”。
东方证券邹慧也指出,险资举牌对象“大体上还是遵循了稳健、风险和久期匹配的原则。被举牌公司……基本均为高 ROE、行业龙头、具有优质现金流、优质资产和稳定行业盈利属性”。
但是,但是——
险资举牌的“走钢丝”
但是如果过分沉醉于手段,最后总会把目的忘了。这可能就是“土豪、妖精、害人精”的那部分。
我们选两段东兴证券郑闵钢的研报——
无论是研报解读还是近期保监会政策,焦点主体的指向还是很清楚的。
错误做法被清理之后,对于“保险姓保”的价值发现、价值挖掘类举牌行为,预计仍然可以照常进行,并值得学习其背后的价值投资逻辑。但如果作为交易机会介入,预计风险与“野蛮人”一样,都面临着: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原标题:毒舌研报丨神奇研报预言前海、恒大人寿遭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