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动政府、高校、企业、机构形成链条式合力 用大数据手段让跨境电商人才奔跑于互联网跑道
商报讯 (通讯员 武长虹 记者 郑炜 文/摄) “我们希望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服务体系也能够拥有互联网思维,以大数据为手段制定人才衡量的标准,让人才能够在互联网跑道上奔跑起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翀掷地有声的话语,中国首个《中国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于昨天在“跨界.融合.共创——全球化视野下的跨境电商人才”高峰论坛上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王翀表示:“今天我们讨论跨境电商B2B、B2C,讨论跨境电商的进口和出口。因此今年杭州综试区全面启动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方面的建设,联合杭州市人才局、在杭高校等,在人才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据悉,《标准》将利用大数据、矢量关联、深度学习等技术,有效解决人才标准的快速发展、企业应用、动态跟踪、区域匹配的需求,实现资历架构、课程资源完全共享、实训标准化。
同时发布的《目录》,则首次用大数据剖析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在杭的需求情况和企业雇佣前景。《目录》显示,未来一年杭州跨境电商产业的净雇佣和指数为53%,这表示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对紧缺人才的招聘需求是相当积极的。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下一步,我们也会加紧研究如何对跨境电商人才进行评定,以鼓励、促进更多人才往跨境电商行业聚集,促进行业发展。”杭州人才服务局高级人才评鉴处副处长李红表示。
而参与制定《标准》的在杭高校相关专业老师则表示,《标准》及《目录》的出台,对于教学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也能让高校及时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跨境电商人才高峰论坛由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跨境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跨境电商产业园、高校有关院所负责人等约300人参会。
人才建设就是抢占下一代贸易的制高点
中国经济学家、原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专程从北京赶到论坛现场。对于跨境电商和人才建设,陈文玲有独到的见解。
她认为,去年6月,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电子商务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通过跨境电商进行贸易的比重也会达到70%。
“人才决定了将来跨境电商发展的路能走多远,走多长,走得好不好。”陈文玲指出,“培养一大批能够为国家发展跨境电商,并且顺利推动跨境电商转向‘下一代贸易’方式,占领‘下一代贸易’制高点的关键,在于人才。”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翀则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从无到有的根本就在于人。
据统计,杭州综试区有6000家企业已经上线经营。“如果每个企业向我们要一个人,那就需要6000人。”王翀说道,高校中不乏贸易专业、信息技术专业、语言专业,但唯独没有跨境电商专业。懂贸易的人,不懂跨境电商。其实跨境电商并没有改变外贸的本质属性,“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外贸”,是优进优出,也就是用更优的方式或者更便利的方式让优秀产品通过优秀企业送到各类买卖双方的交易主体手上。
换句话说,人才强企业就强。为优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的产业链和生态圈,系统性地解决人才供给矛盾,全面推进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化、标准化培养,进一步激发综试区的经济活力,将其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跨境电商产业高地、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跨境电商服务高地,杭州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设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体系,具体包括跨境电商人才标准白皮书、跨境电商人才基础标准、跨境电商人才标准的应用体系。
在大数据手段下,《标准》由跨境电商企业具体的岗位需求出发,由岗位决定能力、由能力决定知识点、由知识点决定教材、由教材决定教学方式、由教学方式决定教材。通过集聚政府政策、企业需求、高校教育、社会资源四大优势,推动联合培养、孵化培训、猎聘测评、人才交易等服务,推动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创新的一体化跨境电商人才服务。
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4大要素
都说跨境电商缺人才,那么,到底缺多少人?缺哪类人才?
昨天发布的《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给出了答案。该《目录》由杭州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人才服务局联合发布,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等跨境电商相关产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从跨境电商企业情况、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状况、相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并最终确定《目录》。
调查结果显示,未来一年内,有61%的有效样本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有明确增加,31%的企业需求不变,8%的企业需求减少。未来一年,杭州跨境电商产业的净雇佣指数为53%,这一指数说明杭州一年多来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政策推动影响巨大。
调研表明,目前杭州跨境电商企业对通用类、商务类、跨境类人才的具体需求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要求熟悉外贸规则及平台运营。调研显示,跨境类人才中跨境营销与服务类人才占比78%,此类人才的较大缺口体现出跨境电商人才一方面需要熟知外贸规则,对于海关、海外仓储物流等跨境贸易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具备国际交易平台运营能力同样重要。
二是外语能力要求高。跨境贸易销售衍生的一系列经营过程中,由于贸易对象的不断拓展和加深,均对外语口语及阅读、书写能力要求持续上升。
三是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量大。此类人才在通用类人才占比达47.5%,该类人才满足跨境电商最新的互动式网络开发应用,使得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成为跨境电商行业里的紧缺人才。
四是跨境电商人才比较重视实际操作能力。调研显示,大专及以下占比72%,本科及以上占比28%,跨境电商行业总体上倾向专科人才,实操性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对通用类人才需求,占比达63%。这类人才也是所有紧缺人才中缺口相对较大的一类。
政策扶持、校企合作、产学融合 破解跨境电商人才瓶颈
人才需求显而易见,但是,所需的人才由谁培养?人才培养方面又存在哪些痛点?
阿里巴巴战略部王葛峰认为,今天的中小企业,在杭州政府及综试区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没有哪家企业不重视跨境电商,大家都聚焦于人才培育。
“如果我们能把跨境电商的事向更多年轻人讲清楚,在吸引人才和人才培养上的内在驱动力就会更强大。”王葛峰说。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院长刘金华坦言,跨境电商人才和其他人才有个共同点,就是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相信要解决跨境电商的人才交叉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把钥匙。”
针对人才培养的瓶颈,杭州相关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都在积极行动。
杭州安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HR潘文强直言,基础层人才基本不缺,具有创新力的人才比较缺乏;对初创期企业来说,要解决有限的人工成本预算和无限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企业的人才成长速度赶上企业发展速度,同时建立雇主品牌,保留核心人才,形成人才市场的竞争优势。成熟期的企业,需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审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内部一致性,同时,在企业发展中梳理与修订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实践中的企业为未来每一个阶段规划好了发展目标,作为第三方人才服务平台的企业来说,也围绕创新做足文章。海贤汇朱成介绍,他们提出了“资本+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就用资本的方式,投资一批超级大卖家,投了之后就孵化,就是老鸟带小鸟的模式。让很多高校学生进入孵化基地。发现好苗子后,会对年轻人进行再投资,就是以投资的企业再投资他们。
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在综试区的支持下,启动跨境电商人才港项目,就是用跨境电商的标准连接企业、连接院校、连接政府、连接研究机构,通过这个标准把跨境电商的各个元素桥梁打通。
作为人才培养的另一大支点,在杭高校也纷纷行动起来。获得“中国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品牌服务机构人才培育奖”荣誉的浙江外国语学院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梅雪峰表示,他们正在实践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学生培育,力争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校、企业和政府的链条式合理发展,从而破解跨境电商人才瓶颈难题。
杭州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杭州市人才局也对杭州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作了深层次思考,通过加强人才信息预警、推进人才结构调整;拓宽招才引才渠道,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开启定向强化培训,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发挥政策引导效应,构建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据悉,为鼓励企业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杭州综试区和杭州人才局抛出橄榄枝:凡符合“杭州市人才新政27条”相关条件的高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可优先享受相关政策。
杭州发动政府、高校、企业、机构形成链条式合力 用大数据手段让跨境电商人才奔跑于互联网跑道
商报讯 (通讯员 武长虹 记者 郑炜 文/摄) “我们希望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服务体系也能够拥有互联网思维,以大数据为手段制定人才衡量的标准,让人才能够在互联网跑道上奔跑起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翀掷地有声的话语,中国首个《中国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于昨天在“跨界.融合.共创——全球化视野下的跨境电商人才”高峰论坛上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王翀表示:“今天我们讨论跨境电商B2B、B2C,讨论跨境电商的进口和出口。因此今年杭州综试区全面启动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方面的建设,联合杭州市人才局、在杭高校等,在人才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据悉,《标准》将利用大数据、矢量关联、深度学习等技术,有效解决人才标准的快速发展、企业应用、动态跟踪、区域匹配的需求,实现资历架构、课程资源完全共享、实训标准化。
同时发布的《目录》,则首次用大数据剖析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在杭的需求情况和企业雇佣前景。《目录》显示,未来一年杭州跨境电商产业的净雇佣和指数为53%,这表示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对紧缺人才的招聘需求是相当积极的。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下一步,我们也会加紧研究如何对跨境电商人才进行评定,以鼓励、促进更多人才往跨境电商行业聚集,促进行业发展。”杭州人才服务局高级人才评鉴处副处长李红表示。
而参与制定《标准》的在杭高校相关专业老师则表示,《标准》及《目录》的出台,对于教学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也能让高校及时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跨境电商人才高峰论坛由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跨境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跨境电商产业园、高校有关院所负责人等约300人参会。
人才建设就是抢占下一代贸易的制高点
中国经济学家、原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专程从北京赶到论坛现场。对于跨境电商和人才建设,陈文玲有独到的见解。
她认为,去年6月,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电子商务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通过跨境电商进行贸易的比重也会达到70%。
“人才决定了将来跨境电商发展的路能走多远,走多长,走得好不好。”陈文玲指出,“培养一大批能够为国家发展跨境电商,并且顺利推动跨境电商转向‘下一代贸易’方式,占领‘下一代贸易’制高点的关键,在于人才。”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翀则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从无到有的根本就在于人。
据统计,杭州综试区有6000家企业已经上线经营。“如果每个企业向我们要一个人,那就需要6000人。”王翀说道,高校中不乏贸易专业、信息技术专业、语言专业,但唯独没有跨境电商专业。懂贸易的人,不懂跨境电商。其实跨境电商并没有改变外贸的本质属性,“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外贸”,是优进优出,也就是用更优的方式或者更便利的方式让优秀产品通过优秀企业送到各类买卖双方的交易主体手上。
换句话说,人才强企业就强。为优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的产业链和生态圈,系统性地解决人才供给矛盾,全面推进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化、标准化培养,进一步激发综试区的经济活力,将其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跨境电商产业高地、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跨境电商服务高地,杭州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设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体系,具体包括跨境电商人才标准白皮书、跨境电商人才基础标准、跨境电商人才标准的应用体系。
在大数据手段下,《标准》由跨境电商企业具体的岗位需求出发,由岗位决定能力、由能力决定知识点、由知识点决定教材、由教材决定教学方式、由教学方式决定教材。通过集聚政府政策、企业需求、高校教育、社会资源四大优势,推动联合培养、孵化培训、猎聘测评、人才交易等服务,推动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创新的一体化跨境电商人才服务。
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4大要素
都说跨境电商缺人才,那么,到底缺多少人?缺哪类人才?
昨天发布的《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给出了答案。该《目录》由杭州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人才服务局联合发布,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等跨境电商相关产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从跨境电商企业情况、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状况、相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并最终确定《目录》。
调查结果显示,未来一年内,有61%的有效样本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有明确增加,31%的企业需求不变,8%的企业需求减少。未来一年,杭州跨境电商产业的净雇佣指数为53%,这一指数说明杭州一年多来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政策推动影响巨大。
调研表明,目前杭州跨境电商企业对通用类、商务类、跨境类人才的具体需求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要求熟悉外贸规则及平台运营。调研显示,跨境类人才中跨境营销与服务类人才占比78%,此类人才的较大缺口体现出跨境电商人才一方面需要熟知外贸规则,对于海关、海外仓储物流等跨境贸易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具备国际交易平台运营能力同样重要。
二是外语能力要求高。跨境贸易销售衍生的一系列经营过程中,由于贸易对象的不断拓展和加深,均对外语口语及阅读、书写能力要求持续上升。
三是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量大。此类人才在通用类人才占比达47.5%,该类人才满足跨境电商最新的互动式网络开发应用,使得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成为跨境电商行业里的紧缺人才。
四是跨境电商人才比较重视实际操作能力。调研显示,大专及以下占比72%,本科及以上占比28%,跨境电商行业总体上倾向专科人才,实操性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对通用类人才需求,占比达63%。这类人才也是所有紧缺人才中缺口相对较大的一类。
政策扶持、校企合作、产学融合 破解跨境电商人才瓶颈
人才需求显而易见,但是,所需的人才由谁培养?人才培养方面又存在哪些痛点?
阿里巴巴战略部王葛峰认为,今天的中小企业,在杭州政府及综试区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没有哪家企业不重视跨境电商,大家都聚焦于人才培育。
“如果我们能把跨境电商的事向更多年轻人讲清楚,在吸引人才和人才培养上的内在驱动力就会更强大。”王葛峰说。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院长刘金华坦言,跨境电商人才和其他人才有个共同点,就是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相信要解决跨境电商的人才交叉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把钥匙。”
针对人才培养的瓶颈,杭州相关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都在积极行动。
杭州安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HR潘文强直言,基础层人才基本不缺,具有创新力的人才比较缺乏;对初创期企业来说,要解决有限的人工成本预算和无限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企业的人才成长速度赶上企业发展速度,同时建立雇主品牌,保留核心人才,形成人才市场的竞争优势。成熟期的企业,需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审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内部一致性,同时,在企业发展中梳理与修订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实践中的企业为未来每一个阶段规划好了发展目标,作为第三方人才服务平台的企业来说,也围绕创新做足文章。海贤汇朱成介绍,他们提出了“资本+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就用资本的方式,投资一批超级大卖家,投了之后就孵化,就是老鸟带小鸟的模式。让很多高校学生进入孵化基地。发现好苗子后,会对年轻人进行再投资,就是以投资的企业再投资他们。
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在综试区的支持下,启动跨境电商人才港项目,就是用跨境电商的标准连接企业、连接院校、连接政府、连接研究机构,通过这个标准把跨境电商的各个元素桥梁打通。
作为人才培养的另一大支点,在杭高校也纷纷行动起来。获得“中国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品牌服务机构人才培育奖”荣誉的浙江外国语学院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梅雪峰表示,他们正在实践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学生培育,力争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校、企业和政府的链条式合理发展,从而破解跨境电商人才瓶颈难题。
杭州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杭州市人才局也对杭州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作了深层次思考,通过加强人才信息预警、推进人才结构调整;拓宽招才引才渠道,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开启定向强化培训,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发挥政策引导效应,构建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据悉,为鼓励企业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杭州综试区和杭州人才局抛出橄榄枝:凡符合“杭州市人才新政27条”相关条件的高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可优先享受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