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券商研究所曾经代表了证券公司综合实力和收入水平的象征,如国泰君安等大研究所通常以保底20万年收入招聘应届毕业助理研究员,但十年过去后,券商研究所却成了一个落寞的部门,收入并没有普遍提升,而更多竞争激烈的新财富排名,中信、中金研究所的落寞更映衬了券商研究的落败。
不过,2016年券商研究行业风云变幻,使这个正在走向落寞的行业增加新的活力。多位业内大佬纷纷出走大券商平台,跳槽至中小券商的背后,提升研究所实力成为中小券商的着力点。
2016年6月,原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正式转会方正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2016年10月,原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赵晓光出任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其还从安信、海通、华泰等多家券商力邀数位新财富分析师加盟,天风研究所一时星光熠熠;2016年12月初,原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入职中泰证券子公司齐鲁资管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今年也力邀多位新财富分析师加盟。
目前能够请到这些大咖加盟的中小券商,背后是打破传统大券商平台的激励机制,拿出更有诚意的薪资和奖励。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齐鲁资管能够短期内吸引各路市场好手,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拥有业内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激励考核体系。董事长章飚加入齐鲁资管后就不止一次表示,要搞动态股权激励,创造业内最强激励体制。
万宝盛华专注投行和研究所的顾问张炜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小券商的基本薪资本来就比大券商高,而且分仓提成比例也比大券商要高。“我听说曾经有基金经理点名把分仓收入的一半给到一位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第一的明星分析师。很多大券商没有这个魄力的,金额太大了。”
“大券商的分仓佣金收入也有部分比例要留给销售部门,但是小券商人少,佣金收入可以更多向分析师倾斜,总体来说还是激励手段比较灵活。”一位从上海某大型券商研究所转行的私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中小券商灵活的激励机制与老牌券商一刀切的死板形成强烈对比。赵晓光此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就像过去互联网公司一开始讲渠道、讲流量,最终还是发现产品本身是最重要的。现在大家开始往研究方面投入,说明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实际上,从中小券商本身的角度,积极布局研究所的背后,是其达到一定发展阶段后业务支持的需要,也是塑造品牌、冲刺IPO的部署。券业重新洗牌,二三梯队券商以灵活的激励机制广纳人才求突破的格局也在逐渐彰显。
一名刚刚跳槽的研究员表示,“券商的业务中,比如经纪、资管、投行等,其中研究是最容易打品牌、最快速提升知名度的,而且开销相对来讲也很小。假设招100个人,每人每年100万成本,一年就1个亿,这些人天天在帮券商喊话。但是要发展投行,从不行到行至少要三四年,不能立竿见影。或者开一个营业网点要多少钱?可以养几个新财富分析师了。”
随着券商行业越来越市场化,中小券商的融资渠道在增多,资金实力增强。尤其一些准备上市的券商更需要在上市前打响品牌,形成溢价。“券商行业以前非常封闭,最先拿牌照的都是大券商,中小券商机会不多。现在这个行业越来越市场化,好多中小券商排队上市,他们花重金建造研究所也是在塑造自己的品牌。”该研究员表示。
中小券商着力挖角,对应的则是传统大所人才流失。今年新财富榜单上,国泰君安研究所仍以得奖数最多获得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但是细看下来,在最受关注的宏观、策略、固收三个领域,国君因为人才流失惨遭折戟。
代表国泰君安参评今年的新财富获得宏观第三名的任泽平已于今年转投方正证券,去年任泽平的成绩是宏观第一名。去年获得新财富第一的策略团队,核心成员今年全部出走。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下一站为兴业研究公司;今年年初,核心成员王德伦离职加盟兴业证券;5月,另一核心成员戴康加盟华泰证券。今年的排行榜上,策略前五已不见国君。国君的固收老将徐寒飞今年也意外落榜。
不过,国君已经迅速补血,邀请到野村香港经济学家花长春为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接班任泽平。
由于大券商有多年的品牌积淀优势,中小券商即便开出诸如高薪和股权等非常具诱惑力的条件,要想实现赶超或形成气候绝非易事。
“大券商有它自己的体系,这么多年比较稳定,不会伤筋动骨。中小券商想挖(明星分析师),但不一定挖得动。第一研究所有很强的规模效应,没有一批人起不来,很多人担心过去之后起不来。第二也会担心小平台的可持续性。”上海某研究所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南方某研究所所长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一两个中小券商异军突起是很有可能,但是整体规模想要反超大券商很难。研究所要砸很多钱的,没有个五年十年的积淀很难成熟。”今年布局最为积极的天风证券、中泰证券目前正处于排队上市的节点。
证监会定期公布的排队企业信息名单显示,目前在A股排队上发审会的有浙商证券、财通证券、天风证券、中泰证券、东莞证券、华西证券、长城证券、华林证券和国联证券等9家券商,多为区域性中小券商。
公开资料显示,天风证券自2008年以来,七年间注册资本增幅约25倍,净资产增幅约48倍,净资本增幅约67倍,总资产增幅约38倍。从2014年-2015年,净资产规模完成“三级跳”,由第66位跃升至第41位。
天风证券近两年开始强势布局投行、固收、资管、研究所等业务,从行业中引进具备影响力及号召力的高管和业务骨干。其以机构为核心,塑造品牌的决心已很明显。
中泰证券自2014年起已经在人力储备上着重部署,为冲IPO做准备。毕玉国新任齐鲁证券总裁后,就开始在各个业务条线大肆挖角。2014年,除了原国泰君安资管CEO章飚、上海证券副总裁黄华外,齐鲁证券还从中信证券挖来一位投行高管,将中信证券一大批投行人员收至麾下。研究所方面,从东方、平安及国金证券分别挖来新财富分析师曾朵红、林照天、毛峥嵘、苏超。
不过,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上述四名新财富分析师均已离开中泰证券,中泰目前所剩的除副所长杨涛外,仅钢铁、农业、新三板三个2015年新财富第二名的团队。
这或许也让中泰证券更为急迫地挖角大牌分析师坐镇。据券商中国报道,尽管李迅雷的头衔是齐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但他现在的身份是协助中泰证券总裁毕玉国分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