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日前发布的互联网金融 2017 年度策略报告称,消费信贷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数据, 截至 2016 年 10 月份, 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余额4.65 万亿(不含房贷等中长期) , 占居民贷款 14.4%,占国内贷款余额 4.5%。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国内消费信贷市场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艾瑞咨询预测 2016 年将突破 5 万亿元。在拉动消费内需作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 消费信贷有望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称之为消费贷款, 消费金融指一般机构或企业为个人提供的、以消费为主要需求的小额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 从狭义角度来看, 主要指住房和汽车之外的日常生活消费,信
贷期限较短,一般在 1-12 个月之间,部分可能会延长到 24 个月。
政策支持,行业迅速发展, 各方积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消费贷款服务提供方主要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创新场景化公司(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小额贷款公司以及 P2P 网贷平台。
与国内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市场相比,牌照资源主要掌握在银行相关的消费金融公司手中。截至 2016
年 11 月, 有 17 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正式牌照,由银行主导的有 12 家, 参股 2 家。
此外, 正在筹备中的消费金融公司有 9 家,银行系占 8 家。 目前包括京东、宜信、钱包金服、拉卡拉、万达、唯品会等在内的公司均在积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校园贷”道德事故频发前景堪忧, 部分借贷平台开始转型消费金融。
在校园贷事故甚至惨剧频发不断挑战社会公众的道德容忍底线之后, 银监局、教育部、各地金融办以及自律组织对网络借贷中的校园贷平台不断施加压力。
2016 年 4 月份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指出, “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扩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信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自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不说,还造成不良影响。 ”
部分地方部门也纷纷发布相关规范措施,例如重庆市金融办、教委等部门 8 月中旬联合发布《关于重庆市校园网贷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 ,具体规定包括“ 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 不得向未取得家长、监护人、 或者其他管理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愿意代为还款的学生发放贷款”等“八个不得”; 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 8 月底印发《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 ,其中第五条规定“ 各企业向未成年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发放贷款,必须取得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面签。向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学生发放贷款,必须获得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校园贷前景堪忧,一些平台在压力下逐渐消亡,另一些则开始转型做消费金融。 例如已经营 6 年并且扭亏为盈的名校贷开始转型, 开始更多做白领市场的消费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