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治霾是一场持久战:与其展示成绩 不如直面现实

  治霾是一场持久战:与其展示成绩,不如直面现实

  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北京是这个计划中唯一被制定了详细指标的城市。

  跨过2017年的门槛,这个五年计划能否如期完成?去年末环保部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16年12月27日,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与2013年相比下降34.6%;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9%,与2013年相比下降31.9%。这说明从降幅目标看,京津冀乃至其他大部分地区已经提前完成了五年计划

  不过民众的现实体验与这份分析报告给出的答案很难对应起来。令每一个人更加刻骨铭心的是那些数据爆表的严重污染天气,是那些被橙色或者红色预警笼罩的日子,是那些不得不的忍耐或“逃离”。尽管平均数据“向好”,尽管每一个百分点的下降也代表着各区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退一步说,即使这一计划所列指标系数完成,我们仍然难以彻底告别雾霾的侵袭。对雾霾之战,是一场不存侥幸和浮夸的持久战。雾霾肆虐并非某一次特殊气候导致的结果。这是只求经济增长、不问质量成本的发展观必然导致的结果,是持续数十年的累积。我们认识和承认雾霾的危害不过几年。没有人愿意长时间忍受被污染的空气,但我们必须尊重现实。

  毕其功于一役几无可能,但这不意味着给自己找借口。种种“速胜论”的存在很可能导致运动式治霾,比如更愿意向公众展示“成绩”的一面,回避公众关切但不那么光鲜好看,可能让领导下不来台的真实。承认根治雾霾是一场持久战,这就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国民福祉为出发点,做长期努力,对历史负责。就此而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可谓是一块试金石。我们以为,应该对这个计划制定的所有政策,确定的一应目标,做独立而全面的督查,并拿出对公众负责的执行报告,在社会监督之下,对未能落实到位和弄虚作假的行为严格问责。

  回应公众期待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此,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对治霾抱持更多的信任和信心,这在治霾持久战中必不可少。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信息的公开至关重要,并且应该鼓励基于此的更为广泛的公众讨论。当有一些人还在堂而皇之地宣言不存在霾而只是有雾,甚至指斥承认雾霾是一种毁谤时,当仍然有专家试图将雾霾纳入“自然灾害”或“气象灾害”,否认其本质上是一种“人祸”时,理性和科学的公众讨论尤其珍贵。

  中国的环境资源条件已经无法负担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确,即使放慢增长速度也未必可以换来环境的改善——如果我们仍然不愿采取更坚决的措施遏制对环境和资源的恣意破坏和滥用。但因为日、韩等新工业化国家曾经走过了那样一个环境恶化的阶段,就心安理得地认为我们也一定要经历同样的阵痛,恐怕是更为荒唐的论调。遑论人类的进步就在于汲取历史的教训,如果我们以那种方式进入了高收入阶段,对于国民来说是幸福的来临还是更大灾难的开始呢?有谁乐于拿几代人的健康换取高收入,又有谁情愿在口罩包裹和净化器围城中感受幸福?

  以更为果决的方式治霾,我们是在还历史的欠账,也是在为后人储蓄。承认现实并承诺交还给子孙清洁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是这一代人无法推脱的责任。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