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京津冀:如何实现1+1+1大于3?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自2014年就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三年以来作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热度从未削减。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从交通、生态、基础设施、就业、收入水平等多个维度对京津冀居民就三地协同发展的感受进行了走访,在居民对协同发展的信心这一项中,近9成的天津居民选择了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比例居京津冀之首。

2017年还将建成京津冀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实现高速公路收费站ETC系统百分之百覆盖,推进交通一卡通,客运一票制,货物运输一单制,将让京津冀通行更便利、更快捷。

2月21日《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邀请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学术委员秘书长冯奎、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的主任程世东和央视财经评论员王冠,共同来探讨,京津冀:如何实现1+1+1大于3?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1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

程世东(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未来的轨道交通会更加便利

还有很多的工作一直在做,包括高铁的建设、城际铁路的建设、地铁的建设、京沈高铁的建设,京唐也马上要开工,到张家口的城际也在建设,随着这些轨道在进一步的开通,对我们交通的改善和老百姓的体验会更好。未来有提速空间,但空间不大,更多的是在枢纽上换乘的时间以及两端接驳的时间,使得换乘的时间更加缩短,四网融合的越紧密,出行的时间就越短,大家就越便利。

现在我们已经推出了北京和天津共同通用的公交一卡通。以后还会慢慢地实现银行卡可以支付公交,支付城际铁路,更便利的可能通过刷手机就可以实现,这些工作都在往前推进,当然不可能一步就实现。

冯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交通发达,会促进中小城市发展

从大交通概念来讲交通,它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骨骼和一个血脉,京津冀它覆盖着20多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穿过乡村连接很多城市,交通发达了,就可以在这些城市上面生长出更多的肉来,而且交通发达了以后,大城市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把他的那些养分、人流物流输送到中小城市,也会促进京津冀一些地方中小城市的发展

英国周边的一个城市叫凯恩斯,它有三分之一的人从凯恩斯到伦敦去上班,这也是一种都市圈发展一种现象。但是随着一体化的发展,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就近来找工作,而不用这么的长途奔波。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会连为一体

京津冀一体化大战略,大家最为关注的是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一体化,按照目前整体的一个批复规划,到2030年京津冀三地会形成一个四纵四横一环的长度超过3500公里,总投资额超过6500亿的一个真正的轨道交通网络,以后到京津冀任何一个城市,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之内,可以直接坐高铁、坐城际铁路、市郊铁路或者地铁。比如平谷线,它是京津冀三地之间第一条跨区域的城际铁路,到了2030年以后,整个京津冀地区基本上轨道交通网络会连为一体。

王冠(财经评论员):京津冀之间协同发展首先是交通上的互联互通

它的战略意义并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去大城市上班的可能,更多的可能是交通带来了更多的变量,这种变量是对于资源、对于资金,尤其是对于人才的重新分布,不仅仅是大城市,你的身边可能就会产生新的吸引力和新的价值,这是大家对于朝去夕归之外更多的一个期待。

交通网络实现了硬件的连通之后,更期待像北京和天津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能够实现一种经济上、资源上的外溢和带动作用,如果目前更多的是特大城市通过现在实现的便利交通技术把河北更多的人才吸引到特大城市来上班,这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传统大城市红心效应,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实现双向互联互通,其实是一个新阶段。

关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友也发表了感受和建议。

网友晨曦说,从新闻里能看到这样一个重视程度,京津冀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从一个新闻报道中已经感觉到有点意思了,这个新闻说的是一个人跨省上下班,朝去夕归,不是难事。

网友淡定的老男孩说,是不是像教育、医疗、养老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和现实存在的差距能够尽快有效解决,至少能尽快地缩小这种差距,让我们生活在这种小城市、小县城甚至是小村庄的人也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表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发展下去,成熟下去,可能会采取别的一些方式,就近就地也可以享受到大城市里边比较好的服务,不必要到大城市里边去。

财经评论员王冠表示,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央在这样一个战略高度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告诉大家,下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和每个居住在当地人的幸福感不是和城市大小成正比的关系。

2京津冀一体化,资源同享

京津冀异地就医报销小片)

冯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以前北京、天津和河北,公共服务的差距非常大,北京在2013年的时候,三甲医院差不多有50多个,在华北地区占到将近有四分之一,每百万人的三甲医院的数量差不多是3.9个,而河北只有一个还不到,这也说明了分配不均,因此现在抓住这些基本公共服务来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另外养老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北京现在每天差不多60岁和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每年有500个产生,现在北京有300多个60及60以上的人群,而且到2030年以后,这个数目还要不断的增加,从中度的老龄化到深度的老龄化,这是人口的一个压力,对于北京是个问题,对于河北来说如果把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好,养老产业就可以发展起来,既解决了北京的问题,又促进了河北的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协同发展。

程世东(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我们功能疏解的一个前提。

交通是一个基础性或者先导性的,交通过去了以后产业才能发展起来,但是要真正把产业过去以后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均等化,然后人们才会过去居住把整个全家迁过去。

王冠(财经评论员):协调发展需要一个新的机制建设

燕郊距离北京只有30多公里,但是这一小步实际上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包括对于全国未来可以期待的医保打通是有着很强的示范意义,但这背后得有一个基本服务的均等化,这个均等化该由谁来投入,如何投入,到底是存量均等还是增量均等,需要去完成一个新的机制体制的建设。

3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统筹

(统筹发展小片)

冯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一些经济共同体已经出现

2016年中关村的企业在河北和天津设立的分公司就有差不多2700多家,而且转移的技术合同额比前一年超过40%,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共同体已经出现了,特别是以前在知识创新方面有积累的一些园区企业。

甚至某天当户籍问题不再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要解决的问题时,说明了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不在乎我在什么地方,户籍只是我一个出生的登记而已。

程世东(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三地统筹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升级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把企业从北京搬到河北去,更多的是一个产业升级的概念,应该在电商大的背景下,结合互联网大背景重构这个产业链条、供应链条,这是在转移的过程之中实现产业的升级。

北京有人才的优势、金融的优势,可以主要做研发。天津的商贸也一直是有比较好的基础,金融租赁也比较好,可以做相应的商贸高端发展。而河北工业基础非常好,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他可以做高端的制作业,这样的话有研发有商贸流通有高端制造。

王冠(财经评论员):京津冀必须进行有效的产业整合分配

像动批包括北京的一些其他的小商贸中心,如果原样照搬到河北某地的话,还保持着这种体量,那么你去吸引谁,这个时间成本由谁来买单?必须互联网+升级到2.0乃至于3.0时代,它才能辐射更为广阔的范围。这既是痛点,也是一个加引号的“倒逼”,京津冀必须同呼吸共命运,必须要进行有效的产业整合分配,乃至某种程度上的补偿机制,才能够让大家对于环境问题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补充道,京津冀既是一个区域问题,又不是一般性的区域问题,它是中国首都圈崛起的问题,首都圈的崛起对于整个大国崛起肯定有比较强的意义,在这样一个区域里面,北京天津非常的发达,但是河北差距还是非常大,所以从未来建设世界城市群这个角度来讲,确实有很大的空间,这些空间充实内容、提高竞争力、提高活力未来我们一定在国际上能够崛起。

《央视财经评论》

制片人:赵悦

本期编辑: 大玉儿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