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资委、新华社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委研究中心、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23日在京举行。多位专家表示,今年国企改革举措须层层落地见效。同时,也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另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与相关行业的体制改革配合推进,真正吸引民间资本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
重点领域亟需新突破
论坛发布的《2016国企改革发展年度报告——探索中国特色国企改革之路》(下称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艰难复苏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国企改革还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今年国企改革迫切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和突破。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认为,国企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基础性、关键性和核心位置,国企做好了有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
而管资本为主则是本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亮点和突破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表示,针对当前的情况需要澄清认识、凝聚力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一是国企深层次体制问题最终要靠企业制度来解决;二是重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管资本为主的两种理解、两种做法、两种结果,管资本为主的改革是一件新事物,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含混的概念需要澄清;四是科学界定“国有企业”,把握企业转制的方向,目前两类企业制度“并存”,但绝不是两种企业制度“并重”。
陈清泰强调,在强化国有资本所有权管理的同时,对市场主体的分类和称谓应该及时地由“所有制”转向遵循企业制度。依照《企业法》调节的企业仍称作“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调节的应该通称为“公司”,政府对他们一视同仁。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转制,而且有利于消除所有制鸿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点
报告认为,2016年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包括军工、石化、银行、电信、船舶等关键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可通过交叉持股与国企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国资投资项目允许非公有资本参股,非共有经济将共享发展红利,将有助于市场化配置资源,提高投资效益。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强调,要准确把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一是要完善治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为混而混,而是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治理机制。二是要强化激励,完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用机制激发活力,凝聚合力。三是要突出主业,国有企业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主业,由此要做好“三个加快剥离”。四是要提高效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加快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对于“三个加快剥离”,范恒山指出,一是加快剥离辅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下,通过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剥离辅业,将企业的资源向优势主业集中。混改获得的资金不能用于收购不相干的企业、扩大副业和“圈地”等。二是要加快剥离“亏损”,清理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亏损资产,减少企业亏损点,根治企业出血源。对无效益且未来经营难以好转的无效资产,坚决通过产权转让、资产变现、无偿划转等方式出清。三是加快剥离包袱。把不符合企业核心主业、企业职能的包袱和困难尽快卸下来,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企业的负担。
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
从国有企业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进程和力度来看,中国机械集团董事长任洪斌表示,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是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必由之路。同时,坚持走市场化、法治化道路,是国有企业化解债务危机和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效率,效率涉及各经济活动的最大和最小的关系,对于经济发展更具根本性。可从六方面推进改革,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进程,要确立市场机制的推进;二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要强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国有企业真正发挥创新主力军的作用;四是有效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五是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各种各样的制度环境、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等;六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和吸引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
另外,对于国企的降成本问题,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称,降成本最根本的出路必须是改革,当前通过简政放权,制度类的交易性成本有所降低,但该问题并未真正地全面解决。他认为,降成本从政府层面看,就是推动体制机制的转换。从企业层面看,就是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改变经营模式,从而优化成本结构,让成本有高的转化力和增值力,这样成本就变成了利润的来源。记者 彭扬 徐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