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猪期货历时20年终获批,猪肉价格能否告别暴涨暴跌?
摘要:生猪期货能为相关行业提供避险工具;同时尽可能平衡猪肉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暴涨暴跌、提高猪肉供应的稳定性。但在接纳新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应时刻注意防范风险
4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消息称:证监会已正式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简称“大商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
生猪是中国至今为止交易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而生猪期货将成为中国期货市场上市的第一个活体交割品种。生猪期货在具体操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难题以及监管层的审慎态度,使之成为了国内期货业内等待多年才“破冰”的一个期货品种。“终于等来了。”生猪期货获批当日晚间,国内某资深期货界人士在其朋友圈点评称。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十年来,大商所持续研究和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在对产业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对相关重点、难点和风险点问题形成了针对性的创新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生猪期货合约和规则方案的整体设计,交割仓库征集正有序推进,相关业务、技术系统也已准备就绪。
“当前,受‘新冠’和‘非瘟’疫情影响,生猪现货市场情况较为复杂,大商所将本着服务产业的根本宗旨,勇于担当,抓紧推进生猪期货上市前各项准备工作,强化市场培育。生猪期货顺利推出后,将加强一线监管,严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为相关产业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公开、公平和有效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平台,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生猪期货的推出意味着生猪生产被附加了金融属性,能为相关行业提供避险工具;同时尽可能平衡猪肉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暴涨暴跌、提高猪肉供应的稳定性。但近期出现的某期货理财产品的风险事件,也让不少业内人士重申了加强风险管控的必要性。
“国内投资者要到境外抄底原油,部分验证了国内相关产品定价权旁落。也让不知内情的人谈期货色变。但期货作为工具没有错误,中国期货市场又要做大做强,又要小心谨慎。”一位期货业分析人士对《财经》记者指出。
获批背后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及猪肉消费国,生猪出栏量及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均在50%以上。2019年,中国生猪出栏逾5.4亿头,猪肉产量逾4200万吨。由于近期价格上涨,市场规模由正常年份的近万亿元上升为近2万亿元。
据证监会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生猪是中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生猪产业链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饮等诸多行业。
链条长、影响范围广、价格受“猪周期”影响波动大,是中国生猪产业的特点。自2003年以来,中国生猪出栏价格共经历了五次大幅度波动,形成了五个“猪周期”。特别是2018年8月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中国生猪现货市场情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猪价格由15元/公斤跌至2019年3月的10元/公斤,而后大幅反弹,至2019年三季度达到近40元/公斤的历史高位。
生猪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给产业企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其生产经营难以稳定,亦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该期货品种之所以成功获批,也与一系列因素有关:近年来公布的多个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提及“保险+期货”,肯定了期货市场在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方面的正面作用;相关监管人士也曾在多个场合肯定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成果;期货业内则普遍指出:生猪期货将在稳定价格预期、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据《财经》记者了解:2018年2月,证监会已正式批复大商所的生猪期货立项申请;2019年11月,证监会一位相关人士在第15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生猪期货是在中国特定的生产情况和消费习惯下特别需要的一个期货品种,将抓紧工作,尽快填补这一空白。
“如果不是非洲猪瘟,生猪期货其实在2018年左右的时候可能就会推出了。近阶段之所以出现加速,也跟宏观层面要求抓好生猪产能恢复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前述分析人士指出。
“推出生猪期货是中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生猪期货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助力生猪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消息称。
在此之前:生猪期货虽一直被人们提起,却因为不易标准化,无国家标准,难以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存在质量、疫情等突出风险等问题,上市时间一拖再拖。而中国近年来的生猪品种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贸易模式成熟,且流通方式以活体为主,现货市场贸易顺畅,生猪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不存在垄断。这些新趋势为上市生猪期货奠定了现实基础。
例如:近几年,中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生猪品种几乎全部为瘦肉型猪,统一仔猪供应、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出栏的“五统一”决定了出栏生猪标准化程度较高,出肉率、瘦肉率等屠宰技术指标较统一。
再例如: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为中国传统生猪主产区,其中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六省的生猪出栏量超过全国出栏量的40%。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人口稠密地区是中国猪肉消费的主要集中区,这些地区与传统生猪主产区相邻,现阶段,产销区对接已成常态,贸易流通较为顺畅。
应注重风险
对于中国的生猪期货来说,获批推出只是开始,如何良性运行真正起到效果,仍值得关注。
除作为帮助解决“猪周期”难题的新工具,按照设计目的,生猪期货还可带来其他一系列益处。例如为生猪产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饲料企业运用生猪期货获利,以及有利于形成多品种间的套利交易等。
具体而言:生猪期货是继鸡蛋期货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畜牧品种,其上市将进一步完善中国期货市场的品种体系。相关产业企业通过参与期货交易,将推动生猪期货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为市场提供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参考,这有利于养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生猪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构建了从种植、加工到养殖完整产业链条的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平台,上下游企业可以综合运用玉米、豆粕期货与期权以及生猪期货进行产业链套期保值,衍生工具更加齐全,避险策略更加丰富,更加有利于产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但也有权威人士近日提醒称: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现阶段生猪现货市场情况复杂、价格波动剧烈,生猪期货上市初期,期货价格受现货影响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期货风险管理功能将随着市场的稳定运行逐步发挥。投资者对于生猪期货的运行情况要有合理预期,应当正确认识和理解期货反映的远期价格与现货价格、当前市场情况和政策因素等之间的关系。
《财经》杂志此前也曾报道称:早在2008年时,大商所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生猪期货合约、规则制度的市场调研和设计等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提交了生猪期货的上市申请。在随后的几年中,业界普遍担心的问题包括:其一,生猪期货或将进一步加强需求方的议价能力。“很可能是价格发现了,却又平抑不了价格”;其二,在缺乏相关经验和期货人才的条件下仓促上马生猪期货,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其三,和美国期货市场用现金交割不同,中国期货市场实施的是实物交割制度。相关部委也曾担心:交易时把那么多生猪集中在一起,会不会引发疫情?
目前来看,随着中国生猪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不断完善,部分问题已经淡化。但业内亦有新增的担心,比如中小型农户参与期货交易时可能会违背套保原则、头脑发热等问题。而生猪期货也可能因为所处行业本身特性,存在波动大、成交量大、影响广等特点。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商所在生猪期货总体设计思路中也提出了“前置管理、简单交割、会员推荐、事后评价”的总体设计方案。同时提出:点对点的(交割)模式避免交叉感染,疫病药残管理日趋严格,追溯制度完善。并设计了相关的风控制度。
“一个新鲜产品肯定会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接纳新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应时刻注意防范风险。”前述分析人士特别提醒称。
对此,证监会也表示:下一步,将督促大商所扎实做好生猪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生猪期货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