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高水平开放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治区赋予贺州东融新定位新使命,贺州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到贺州调研时指出,贺州近年来的变化很大、成效显著,发展势头很好、潜力很大,“全力‘东融’,大有可为!”贺州要继续抢抓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体现区域特色,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利用优势条件,坚定不移推进贺州全力东融战略
贺州毗邻粤港澳,是广西与粤港澳地区经济融合、产业对接、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力东融”上具有先天优势。应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坚定不移推进东融战略。
东融文化底蕴深厚。贺州自古就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往来的商业重镇,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与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语言相通、人缘相亲、文化相承的深厚历史渊源。
东融特色优势突出。贺州素有桂粤湘“三省通衢”之称,是广西乃至大西南东进粤港澳、跨境出海的重要通道。作为世界长寿市,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2.87%,拥有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黄姚古镇等一批旅游精品景区。贺州的稀土、黑钨等资源丰富,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藏,是中国“重钙之都”“岗石之都”,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有名的“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基地。
东融区域辐射力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生产要素流动最自由、最充分、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必将对周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带来新一轮产业转移发展机遇。特别是庞大的消费市场将催生对绿色生态农产品、旅游康养等方面的强劲需求。
东融战略推力明显。2018年4月,自治区党委提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强调“四向”发力不是平均用力,而是以东融、南向为重点。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对贺州提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赋予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使贺州从全区发展的边缘迈向开放合作的前沿。
聚焦重点发力,推动贺州全力东融持续跑出“加速度”
推动贺州全力东融持续跑出“加速度”,应聚焦重点发力,从规划、交通、产业、人才、服务五个方面破题。
以顶层设计为引领,绘就规划东融“大蓝图”。对标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和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编制《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争取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为贺州加快承接新一轮东部产业转移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
以互联互通为基础,搭建交通东融“立体网”。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将成倍增长,产业发展的大流通倒逼交通物流的大变革。贺州按照“扩高速、建高铁、修机场、造码头”的布局,着力完善“通、畅、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继建成了广贺高速、洛湛铁路、贵广高铁、永贺高速、贺巴高速(钟山至昭平路段),实现了从“地无寸铁”到高铁动车公交化开行的重大转变,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圈。
以发展“双飞地经济”为关键,下好产业东融“先手棋”。坚定实施“反梯度”赶超战略,打破过去只能在产业梯次转移浪潮中被动承接发达地区落后产能的局面。重点实施以薪酬制度为主的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资本招商为主的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打造一批对产业转移吸附能力强的产业平台。创新规划招商、资本招商、孵化招商等模式,采取驻大湾区联络处“引”、东融产业投资集团“投”、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育”、工业园区“产”的办法,探索试点科研孵化在大湾区、生产转化在贺州的“双飞地”经济模式,引进新经济新业态项目。
以“双招双引”为重点,构建人才东融“强磁场”。为把产业发展需求与大湾区人才富矿有机融合起来,贺州以产业人才和柔性引才为重点,以深圳、广州招才引智工作站为突破口,与一批高校签订市校合作框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活动品牌。探索发展“飞地实验室”“飞地研发中心”,引入大湾区创新资源,共建产学研创新驱动基地,培育和建设广西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实现柔性引才和项目引智的深度融合。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打出服务东融“组合拳”。为提高服务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和效率,贺州强化运用市场化的招商引资模式、突出人性化的政府服务理念,从重视拼资源、拼政策、拼成本,转变为重视拼效率、拼服务、拼创新、拼兑现。牢固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大、无外不富”的理念,坚持“放水养鱼”,舍得以资源换产业,全力以赴拼服务,为签约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提供全过程、保姆式“闭环”服务。
突出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高水平开放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要突出融合发展,为广西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贺州方案”、贡献“贺州力量”。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的“腹地”。打造一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全力服务好农业产业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加快农产品商贸园、肉类加工配送中心等农业产业配套项目建设,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强化与生鲜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精准把握贺州旅游资源与大湾区客源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以推动旅游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候鸟式”养老群落、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体和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面向大湾区高端人群的医疗康复服务项目,让大湾区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飞地”。统筹推进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建立健全“双飞地”园区模式,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园中园”“专业园”。积极引进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优势企业在贺州设立“飞入园区”;采取异地定向持股孵化、实体园区+虚拟园区、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完善“飞出园区”服务模式。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新高地。按照“前端强化精准对接,中间强化精准承接,后端抓好精准服务”工作思路,发挥贺州驻粤港澳大湾区联络处、东融新产业发展公司、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基金、东融数字科创基金等平台的引领作用,深化与大湾区行业协会、商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大湾区名企强企、实力资本等优质资源来贺投资,推动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形成“企业发财、地方发展”的良好局面。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要地。以打造“无缝对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抓手,把握国家实施“公转铁”政策、扩大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和自治区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的窗口期,重点抓好贺梧城际铁路、贺州经肇庆至广州货运铁路和贺江桂江扩能工程等一批东融重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自治区和国家有关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