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监测预警强网为新基建保驾护航
近期“新基建”一词频频出现在社会舆论热点中,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基建”这一概念,今年2月以来中央层面至少6次部署了新基建任务。
“新基建加速产业互联发展,促使接入网络设备和数据量的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安全防护边界模糊、实体网络攻击增加、关键生产数据泄露等网络安全威胁,亟须建立新基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以应对迫在眉睫的风险挑战。”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应急响应所所长汪礼俊日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做好新基建安全发展的顶层设计,全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后疫情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建强网护安全
无论是从新基建划分的维度,还是从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发展方向来看,都离不开安全稳固的底层网络建设,而网络安全作为新基建健康发展的基础,使新基建加速产业互联、融合发展的同时,对网络安全保障也提出新需求和更高要求。
如何建设全国监测预警网络是汪礼俊近期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该网络应包含情报网、监测网、感知网、通报网和应急网五大元素,其各自还具备独特的特征功能。
具体而言,一是全面精准的情报网,利用在线监测平台和应急服务支撑单位的线上、线下渠道,结合中心已有数据资源组织形成威胁情报网络;二是实时动态的监测网,融合工控安全优势与流行业安全能力开展动态风险监测,提供全天候且实时响应的监测预警服务;三是多维立体的感知网,发挥国家级平台数据的集中优势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感知能力;四是要素覆盖的通报网,通过打通网络安全预警通报上下游各要素主体,实现网络安全预警通报的高效畅通;五是高效联动的应急网,依托应急服务平台资源,提升指挥调度、远程支持、快速处置等应急能力。
新基建的“保护神”
“作为一张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可迭代升级的监测预警强网,全国监测预警网络具有横向区域覆盖、纵向行业联动、多技术协同监测、自适应动态演进等功能特点,体现出三方面独特优势。”汪礼俊分析。
首先,它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保护神”。全国监测预警网络作为向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央企、联盟、园区、生产企业等服务对象提供网络威胁监测能力的多维度多层次网络,具有跨地域、跨行业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提升威胁监测、预警通报的能力,能够深度挖掘服务对象的自有特色和独特需求,保护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主体,为新基建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需求提供有利支撑。
其次,它是新基建发展布局的“千里眼”。全国监测预警网络基于国家监测预警平台,地区、行业监测预警网络和企业监测点三个层级建设而成,具有覆盖全国的网络威胁监测能力和全面掌握国内网络安全态势的整体优势,在突破地域和行业限制的基础上实现横向覆盖和纵向联动,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的过程中促进多方协同和动态适应,为构筑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扎稳根基。
最后,它是新基建产业前沿的“侦察兵”。全国监测预警网络可以对企业网络实施主动监测、被动防御和威胁诱捕等安全技术,采取部署企业监测探针、工控蜜罐系统等设备手段,在企业内外网络开展全流量分析和恶意行为追踪,充分发挥工控指纹先进完备的核心优势,实现对网络及工控资产安全风险的识别检测,为企业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提供定制化、弹性动态的智能防护和感知预警。
多路径扩大提升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成效
在汪礼俊看来,打造能够覆盖全国、服务全行业的监测预警网络,应立足行业需求,坚持服务导向,面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园区、央企、联盟协会、生产企业等用户,提供信息收集、风险发现、通报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等综合服务,形成独特、不可替代、迭代升级的强网特性。
如何提升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成效,为新基建保驾护航?汪礼俊表示,在具体计划上,接下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将继续依托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工业信息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等平台资源,促进漏洞库共建、风险信息共享等层面的多方合作,持续推动全国监测预警网络在石油石化、制造、电力、交通等行业部门骨干企业和各类产业园区和联盟协会中的应用,多路径扩大提升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成效,在原有的基础上,三年内建设成覆盖3000家重点企业安全监测点和若干产业园区、央企国企、政府行业的全国监测预警网络,为新基建的发展腾飞添砖加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