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粤港澳大湾区 设立“医疗特区”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尝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定区域设立‘医疗特区’,允许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器材。”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在全国两会上递交《关于如何鼓励香港医疗界融入大湾区内的发展建议》。
他表示:“鼓励香港医疗界融入大湾区内,不仅会通过优势互补促进香港本地的医疗发展,也可以为内地医疗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成立7年的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是内地首家港资独资医院。去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塑造健康湾区,林顺潮表示:“港医北上是大趋势。”
为鼓励香港专业界别到大湾区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16项措施。涉及“港医北上”方面,便利措施包括容许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医疗仪器。“这些措施对一些重大疾病急诊患者仍有诸多限制,使他们无法及时接受治疗。”林顺潮建议,在深圳设立“医疗特区”,建立“医疗特区”制度和绿色通道,使用已适用于香港的药物、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和大型医用设备。
他说:“如果在香港注册上市的药物能直接进入大湾区内7000万人口的庞大市场,将吸引更多药物在香港注册,有益于香港以及大湾区各个城市的罕见病人群。”
“医疗人才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核心。”林顺潮表示,不同的医师资格注册系统,限制了香港医疗人才在内地的执业范围和方式。他在建议中提出,应完善香港医疗人才在大湾区内的执业准入机制,简化医生执业注册程序。
“可以参考香港模式,即香港医生在政府完成注册后,获得医院同意即可在不同地点开展执业,无需再次向政府备案;在大湾区内试行放宽多点执业限制,以促进急需医疗人才医院的有效分配;粤港澳大湾区的医师统一注册,适当延长执业证有效期,进一步发挥香港医疗人才优势等。”在建议中,林顺潮提出了多条改革措施。
随着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北上生活,林顺潮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粤港互通的健康记录系统,允许内地医院查阅香港居民的电子健康记录,在病人授权下,内地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读取病人的健康记录。同时,内地的港人去香港看病,只要拿上个人的电子健康医疗卡,也能查阅到以前的医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