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数字抗疫”:电商对提高经济韧性的作用

  【财新网】(专栏作家 包特 特约作者 王睿新)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宅经济”的影响,互联网电商经济在市场规模和渗透率上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据新华社消息:全国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家居用品、厨具、健身器材等消费品同比增长超过40%;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36.8亿元,增长31%。其中,肉禽蛋、粮油和蔬菜的增速均在70%以上。

  电商能克服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取得“逆势上扬”,除了因为它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切实的安全和便利,也主要是因为它在疫情对交通和人流产生巨大阻断影响的时候,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运营和服务客户的方式。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其对企业造成的最大困难在于延迟复工。根据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专项调查”统计 ,受人员、物流阻隔以及流动性困难等问题影响,截至2月10日,中小企业复工率仅为22%;即使到3月6日,据朱武祥等的调查 ,复工率也仅为52%。复工延迟和复工困难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空转”成本,还会带来合同履约和现金流方面的一系列困难。

  在造成企业无法及时复工的原因中,订单减少和原材料及用工短缺是三个最主要的原因。订单减少反映了疫情冲击下市场需求的萎缩;而原材料和用工短缺则反映了因防疫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带来的物流、人员阻隔的影响。而如果企业在疫情暴发前采用了电子商务平台等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即使当地市场需求因疫情而严重萎缩(或因门店关闭而无法经营),它们依然可以通过向其他未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地区销售维持经营。而面对人员阻隔的冲击,采用电商平台的企业也可以采用在家办公的等方式进行工作,并把送货业务委托给平台或者物流公司完成。

  从管理学知识角度,采用电商运行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经营的“韧性”(resilience)。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黑天鹅”事件频频出现,很多国内外管理学者开始从“韧性”角度思考风险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守住底线”和“拓展空间”的两维度应对策略。这事实上也与面对复杂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的思想也是一致的。我们最近的实证数据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在疫情发生以前采用了电商经营手段的企业,在疫情冲击下有更大概率能够及时复工,同时预期未来营业收入下降的概率也更小。在疫情发生初期,使用电商的企业平均复工率显著高于不使用的。而这与商务大数据对350万家主要网络零售店监测的结果也是高度吻合的,后者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电商平台内商家复工率已近90%。

  当然,到目前为止,线下经营和消费可能还有一些线上消费所无可比拟的特点和吸引力。例如,一些餐厅的就餐环境和服务可能无法随食物一起外卖打包,线上购买衣服也很难进行试穿等线下购买很容易进行的信息搜集和对比工作。而对此,电商也在积极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让选购和消费的过程体验变得更加真实和立体。比如,在今年首次改为线上举办的上海时装周上,主办方应用人工现实(AR)技术采取了搭建绿幕走秀的方式。然后通过后期合成酷炫的效果。而从成果上来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7天创下5亿销售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近40%。在零售环节,电商不但已经通过人工现实和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衣物和首饰的试穿试戴,甚至还实现了家具和装修的立体空间效果体验。可以想象,随着我国“新基建”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互联网硬件环境以及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增强,电商将越来越可能将“足不出户逛商场”的体验送进千家万户,在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整个商品和经济流通的“全天候”稳定性和持续性。

  作者:包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王睿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