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白重恩谈帮扶企业:用好大数据 精准保护市场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白重恩谈帮扶企业

  用好大数据 精准保护市场主体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那就把未就业的学生组织起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公共服务,再由国家支付一定的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这不仅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白重恩看来,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恢复期,需要更加精准地为受困企业纾困。

  白重恩说,这需要指定一个部门来推动政务数据的有效使用,让更多的研究者可以使用更多的数据,为国家制定和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措施。

  青年就业

  建议建志愿服务队 由国家补贴

  北青报:您今年的两会提案是什么?

  白重恩:一是为“六保”里提到的“保市场主体”提出建议——用好大数据,精准施策,高效保护市场主体;二是建议设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由国家出面组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尚未落实就业的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公共服务,国家支付一定补贴,金额由政府以生活补贴的形式来发放,具体金额要看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原则上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准。

  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公共服务迫切需要有学历的人去做。比如今年中小学整个春季学期都是线上教学,这和面对面教学相比效果还是有差距,特别是线上教学对农村学生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加不利,我同事和他的合作者的研究显示,与去年同期和今年1月份相比,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高三学生3月份的模拟考的情况并不太好。我认为一个补救措施是把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就业比较困难的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在接受一定培训后去给这些孩子补习。

  北青报:青年志愿服务队是短期需求,未来是否可以考虑将其设为常态化?

  白重恩:从培养品格、塑造价值观和让学生了解社会的角度,我觉得应该持续这样做,但规模可以视情况动态调整。明年的就业市场肯定要比今年好很多,让今年参加志愿服务队的学生推迟进入就业市场,对于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有帮助。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建议在这些学生服务一定期限后寻找长期就业或争取深造机会时,要给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考虑在国企招聘、研究生录取、公务员招考时优先录用。这些都会使他们有更强的动力参与活动,而不是待在家中。

  帮扶企业

  靠大数据让政策实施更精准

  北青报:能详细讲一下“用好大数据”吗?

  白重恩:用好大数据是为了让我们保市场主体的政策更加精准。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找到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企业,给予力度相对较大的帮助。

  现在企业面临的困难并非经营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如果这些企业未来很有前景,那就应该去救,让它能够存活下去,等经济好转后,这些企业就可以正常生产,支持中国经济发展。

  北青报:您认为对企业的补贴规模需要多大?

  白重恩:可能会比较大,但值得花。虽然老企业被淘汰,会有新企业来替代,但不少企业有无形资产,一旦破产就浪费了。比如做国际旅游的公司,它们不仅要和海外旅游公司有关系,可能还需要酒店、租车等各种关系,新企业想要重新建立关系会比较困难。

  当然不能只依靠政府资金,企业自身也要想办法自救。现在没业务,能不能把员工借给有需要的企业用一段时间。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存活下去;另一方面还要给企业压力和激励,让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资源。

  北青报:如何才能保证有效地“用好大数据”?

  白重恩:现在有一些政府部门的数据,都不能拿出来公开使用,因为规定要保密,我觉得需要一个有担当、有权力的协调部门把数据统筹起来,打通使用。

  这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一方面是将数据列出清单;另一方面需要对数据分层级,制定不同层级数据的使用范围,这要有明确的界定。大部分数据可以提供给智库,给其他政府部门广泛使用,但牵涉到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是需要保护的。当然,数据使用者也需要分类,不同的使用者可以使用不同层级的数据。涉及隐私数据可以做技术处理。

  新的机会

  人们习惯了数字技术的应用

  北青报:在疫情的负面影响中是否也有一些机会存在?

  白重恩:第一个机会是疫情期间,人们增加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线上工具,比如线上会议、线上办公、线上教学,甚至线上医疗等,未来可能就会继续使用下去。这是疫情带来的正面影响,人们习惯了数字技术的应用,所以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发展数字经济。

  另外,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也能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去进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必须依赖创新,希望能为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就能更好地去提升产业,使未来的竞争力增强,产业链重构风险也能得到一定控制。

  北青报:此次疫情会不会中断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白重恩:中断不会,但影响有。比如有些国家发现,疫情期间连生产口罩的企业都没有几家,于是就决定建立关于口罩的完整产业体系,但这样一来,国际贸易的空间就缩小了。如果所有国家都自给自足,贸易肯定就没有了。不过很快大家就会发现这样做的成本太大,全球化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好处,也能给国家经济带来好处。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停,因为效率高。

  北青报:这次疫情会不会使全球产业链重构?

  白重恩:一定程度上会,但持续多久不确定。影响全球产业链有几个因素,一是企业自己的决定,二是企业所在国家的决定。

  从长期看,企业怎样安排其供应链取决于怎样做企业才能赚钱。只要关税、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不变,企业就会发现,如果能从其他国家买到更便宜、更好的东西,那还会去买。但其所在国家的决定,就要看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经济形势

  连续两季度负增长可能性不大

  北青报:新冠疫情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白重恩:我觉得中国第二季度可能就能走出负增长,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可能性不是太大。过去中国都是比较高速的增长,即使现在慢下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5%的增长是可能实现的,但今年比较特殊,我估算今年全年增长在2%至3%左右。

  北青报:如果是在常态化防疫的情况下,国民经济面临的挑战还有哪些?

  白重恩:现在的一个大挑战是外部情况不好,影响了出口需求,恢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习惯也是一个问题。

  北青报:现在是不是通胀压力比较大?

  白重恩:其实没有。有些价格上涨并不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比如猪肉价格上涨,就有包括猪瘟、环保等多方面因素,疫情期间确实运输不畅,这会造成物价上涨,但现在至少看不到物价持续上涨的迹象。通货膨胀率主要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其他东西并没有涨得很厉害,生产价格指数其实还在下降。只要把供应搞好,目前没有严重通胀的压力。

  北青报: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全球疫情还在继续,全球资本会不会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白重恩:不排除有更多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但还要看中国经济能不能做好。如果全球疫情不结束,可能会有一些资金流入中国,但产生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其实中国并不缺乏资金,缺乏的是技术、管理能力,特别是跨国管理的能力。

  国际贸易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出口占到GDP19%左右,如果全球经济长期处于疫情阴影之下,那么出口肯定会受影响,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希望其他国家的疫情能够尽快抑制住。

  文/本报记者 张蕊

【编辑:田博群】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