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蒙草生态董事会通过议案,拟放弃对控股子公司大数据公司增资优先认购权,增资完成后,公司对其持股比例由51%降至30%。此前持股25%的徐永丽上升为第一大股东,出资占比45%。
公开信息显示,当前蒙草生态正在加快布局大数据业务升级转型,董事长王召明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也是关于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内容。5月26日,王召明对媒体表示,生态大数据大有可为。可为何在第二天举行的董事会上就同意公司放弃对大数据公司的增资优先权,消息一出引发投资者诸多猜测。
创新业务“撒手出让”?
近年来,王召明一直在关注生态大数据的话题,为此,蒙草生态相继推出了河湖湿地大数据、林草防火生态大数据、智慧园林管养护大数据、矿山生态大数据平台等七款生态大数据产品。
作为蒙草生态的控股子公司,生命共同体大数据团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建立了多个大数据平台,生态大数据也成为公司一直标榜的优势所在。
蒙草生态最新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在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的营业收入为1459万元,成为分行业中当年为数不多的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的分行业,实现同比增长42.69%。而公司主业生态环境建设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03%,农业种植与销售同比下降18.62%,占比较小的光伏发电也同比下降4.15%。
蒙草生态表示,公司着力打造生态大数据、种业科技、矿山修复。在陕西中标的一系列优质项目与其应用生态大数据精准修复技术密切相关,生态大数据平台都能够用智慧化的技术和手段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此次增资完成后,大数据公司将由控股子公司变为公司的关联方,蒙草生态副董事长徐永丽上升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出资比例为45%,执行总裁高俊刚的出资比例也提高至23.53%。徐永丽、高俊刚对大数据公司的增资以货币分别出资2060万元、740万元认缴新增的注册资本。
增资完成后,大数据公司注册资本由4000万元增加至6800万元,同时不会再纳入蒙草生态合并报表范围。据了解,年初至今,蒙草生态向大数据公司借款本金余额尚有2250万元,而公司及子公司与其发生业务交易金额仅80.39万元。2020年后续发生业务交易金额为1615.22 万元。
对于此次安排,有投资者猜测是为大数据公司下一步在资本市场安排所做准备,不过尚未得到公司证实。
研发费用大幅缩减
让出大数据公司控股权的同时,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支持也呈现大幅萎缩的状态。
年报显示,蒙草生态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8.36亿元,同比下降2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22.26万元,同比下降74.38%。
业绩的下滑自然对公司现金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对研发投入。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为5487万元,较2018年的7228万元大幅下降24.09%。与此同时,公司研发人员也有115人缩减至71人,研发投入资金更是连续3年下降,仅剩2017年的42%。其中2017年至2019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67亿元、9823万元、6994万元。
研发费用的变化仅是公司业绩变化的一个缩影。富凯财经发现,蒙草生态自2019年以来多项经营出现倒退。特别是在新签订合同方面,2019年度新签订的合同订单量较上年同期下降明显,相应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36%。
与此同时,公司商誉减值风险开始暴露。首先是2016年收购鹭路兴60%股权形成的商誉,在2019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6685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9973.82万元。如果鹭路兴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则存在进一步商誉减值的风险。
众所周知,蒙草生态的PPP项目占比较高,受国家基建投资政策调整、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变化、地方政府财力等因素影响较大,回款进度也较慢。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高达40.73亿元,占到流动资产比例的57.57%。对比中报发现,其应收账款半年内仅减少不到2亿元。
公司在风险提示中也表示,应收账款可能出现到期不能及时收回或无法收回的风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波动较大,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账款收不回,蒙草生态只能靠对外融资来获取资金。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2%、56.19%、68.55%、71.23%、66.96%。由此带来公司财务费用连续攀升。其中2017年至2019年财务费用分别为1.4亿元、2.03亿元、2.7亿元。仅2019年因融资成本增加所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3.13%。
蒙草生态表示,2020年将启动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以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作者|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