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村联社”党建扶贫集聚乡村振兴合力
7月初,在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大棚村前匡组,村民丁万生站在田坎上,看着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秧苗,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丁万生的女儿患有脑瘫,常年卧床,前些年家徒四壁,他想外出打工,但又舍不下女儿,总是忧心忡忡。如今,通过种植芳草渡水稻田,家里每年仅这一项收入就接近6万元。
在龙潭街道,通过“联村联社”党建扶贫这一创新模式的引领,年均带动就业220余人,帮助农民增收200余万元。一批党员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同频共振”。
龙潭街道地处栖霞区东北郊,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拥有耕地5万余亩,是栖霞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据南中村村民祝万平介绍,前些年,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在农村,出现了土地没人种的现象,“老年人种不动,年轻人不愿种”。随着包田大户的出现,老百姓开始把手上的农田流转出租收取租金。“但是大户收成不好的时候,老百姓的租金得不到保证。此外,如果片面追求高产量,过量施肥和使用农药,农村环境会越来越差。”
如何使广大村民既留住“乡愁”,又品尝到脱贫致富的“甜头”?龙潭街道仔细谋划,层层推进,多措并举。
2014年,龙潭街道在花园村先行试点,创新“合作社+党支部”模式,由党组织牵头,鼓励广大党员和农户种植高品质大米,由合作社党支部统一加工、包装、销售,通过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实现农业农民“双增收”。
此后,在前期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龙潭街道工委将18个贫困村联合起来,组建芳草渡公司。由各村合作社党支部负责大米种植,芳草渡公司统一收割、收储、烘干、加工、包装、销售,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模式,促进企业经营、合作经营、家庭经营协同发展。
这种组织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更是对脱贫攻坚的积极探索。龙潭街道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逐渐摸索出一套“联村联社党建扶贫”工作模式,实现支部联建、产业联推、服务联抓,帮助低收入人口脱贫。
这几天,祝万平一直在田头忙碌着,他种植了180亩水稻。“每种一亩地我可以净收入680元,每年收入12.24万元。农资都是由芳草渡公司提供,我只负责种地,其它什么事情都不用烦心,大米全部由芳草渡公司加工、包装、销售,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芳草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最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打造提升“联村联社”党建扶贫链,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各村获得分红5万元-10万元,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给贫困户,增加农民收入200多万元,给农户稳定的土地流转费500多万元,真正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集体经济创收。
与此同时,街道工委将“在党组织和党员中培养现代农业能人”作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举措,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从中涌现出了一批能人。
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有了新变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起来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也逐步做大做强。“我们将一、二、三产业优质资源与龙潭古镇历史文化相融合,释放联动发展乘数效应。”龙潭街道工委书记武晓路说,同时,以龙潭“水一方”景区为核心,培育农旅融合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
龙潭距离南京市区仅1个小时车程,即使非旅游旺季,也有不少人自驾去龙潭垂钓、游玩。南京“水中仙”农庄负责人陈继东表示,随着“水一方”的发展,他经营的农家乐旺季时每天客人有十几桌,即便是秋冬时节,周末也很忙,年收入30万元不成问题。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芳草渡不断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技术含量。公司通过统一采购种子、农药、有机肥,规范种植、加工、销售,以此确保芳草渡大米的绿色品质。通过耕地质量提升、使用有机肥、冬季轮作休耕、鸭稻混养、鱼稻混养等方式,不断提高大米的品质。基地主要种植由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南粳46、南粳5055、紫香糯等优质品种,180天的生长周期保证了芳草渡大米的优质口感。近年来,“芳草渡”品牌大米荣获“江苏好大米十大创优品牌”“江苏好杂粮十大品牌”“南京好大米特等奖”等诸多荣誉。
专家认为,龙潭街道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以“芳草渡大米”“万亩荷塘”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农业典型,推进了龙潭高效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勠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先行之路。
展望未来,武晓路说,在“联村联社”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将通过不断推广,持续打响“芳草渡”农产品品牌,使其成为龙潭农业的“综保区”、精准扶贫的“龙潭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