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薛洪言:央行专项调研联合贷款 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30日电 题:《薛洪言:央行专项调研联合贷款 释放了什么信号?》

  作者 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一则《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引发市场关注。

  7月17日,银保监会刚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联合贷款基本监管规则。此次央行摸底调查,要求银行填报“余额”“加权利率”“不良率”等关键信息,不免引人发问,央行此举,到底是为了什么?

  联合贷款的争议

  从好的一面说,联合贷款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让金融科技惠及更多借款人,也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互联网转型的拐杖。

  但同时,监管又担心一些银行产生依赖心理,风控流于形式,最终蜕化为资金管道。

  正是基于这种普遍的担心,早期网传版本的联合贷款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中(2018年11月),除明确强调银行“不得将风控等核心环节外包”外,还就地方性银行的跨区域贷款业务设定比例要求(向外省客户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互联网贷款总余额的20%),对联合贷款业务的占比也做了上限规定(作为客户推荐方的商业银行全部联合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互联网贷款余额的50%;接受客户推荐的商业银行全部联合贷款不得超过全部互联网贷款余额的30%)。

  不过,经过多轮次征求意见后,在今年7月的正式发文中,上述定量的比例限制统统取消了,而是将权限下放给银行,要求银行对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总额纳入限额管理,并对单笔贷款出资比例实行区间管理。

  办法公布后的答记者问中,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态办法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抛弃一刀切的简单监管思路,原则导向为主,并预留监管政策空间。”

  但市场信心似乎仍有不足,一有风吹草动,就以为“一刀切”要来了。

  “一刀切”不会来

  在规范引导联合贷款的同时,也要着力避免银行蜕化为资金管道,但为何“一刀切”的办法行不通呢?

  比如2018年11月的版本,要求“接受客户推荐的商业银行全部联合贷款不得超过全部互联网贷款余额的30%”。

  设定30%的上限,似乎万事大吉了,只有30%的比例,怎么折腾都不怕出问题。问题是,剩余的70%从哪里来呢?由于大多数银行缺乏自有流量,这70%只能靠助贷业务了。

  结果就是,一家银行互联网贷款,三成联合贷款,七成助贷,接下来就不得不制定助贷业务管理规则了。

  此时,助贷业务已经占比七成,再简单限定比例就行不通,只能出台一些精细化管理政策。

  既然最后还是要出台精细化的管理政策,那为何不直接对联合贷款进行精细化管理呢?毕竟相比助贷,联合贷款发生于正规的持牌机构之间,更容易管理。

  所以,类似30%的比例限制,只有在银行具备能撑起70%规模的自有流量时才行得通,否则,只是把银行从联合贷款推到助贷上去,没有本质的区别。

  问题恰恰在于,大多数银行缺乏自有流量,银行通过联合贷款也非能从外部平台获得大量新用户。所以,除非全面禁止互联网贷款,否则人为设定30%或50%的联合贷款比例限制并没有意义。

  所以,正式发文取消具体的比例要求,更多的是一种实事求是,为这种新型业务、为银行留出发展空间。

  监管从来不是欲擒故纵的游戏,而是在客观现实的约束下寻找最优解。在互联网联合贷款上,监管政策既为新兴业务留足了空间,也抓住了联合贷款风险管理的要害,可以说前瞻性、包容性、透彻性都兼顾到了。

  监管的关切

  此次央行调研,重点关注“余额”“加权利率”“不良率”等数据。

  看到这几个指标,多数人会担心监管是否又要出台收紧政策。毕竟,近些年居民杠杆率快速增长是事实,疫情之后消费贷款不良率攀升也是事实。

  在我看来,监管更关注的应该是个人短期贷款余额的缩水问题。自2020年以来,金融机构个人短期贷款余额一度出现跳水式下降, 2020年2月末降至最低点13万亿元,较去年末缩水2.43万亿元,6月末回升至14.34万亿元,仍有较大缺口(详见附图)。

  当前,无论是疫后经济恢复,还是新型国际贸易背景下的“经济内循环”建设,都需要消费拉动,各方的政策重心仍在促消费上面。

  消费贷款余额的缩水是消费持续低迷的外在表征,促使消费贷款余额回升,也是促消费的重要手段。此刻,更没有对消费贷款踩刹车之理。

  站在央行的视角,更多地是关注货币金融政策对于促消费的配合与拉动,此次摸底,不妨理解为评估消费贷款促消费还有多少潜力可挖。

  不良率问题,也不会成为简单收紧的导火索。

  从上市消费金融机构一季度财报看,拨备快速提升、利润缩水成为常态。疫情之下,逾期率和不良率快速提升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贷款余额缩水还会产生分母效应,让不良率看上去更高。

  面对不良率攀升,单个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就是提高门槛、加大催收,结果就是所有机构竞相收紧贷款,导致行业贷款余额大幅缩水,借款人资金链更加紧张,不良率更高,陷入囚徒困境。

  监管机构要做的,则是要实施逆周期管理,把银行从囚徒困境中解救出来。具体而言,就是禁止一刀切地收贷,鼓励银行对因疫情原因资金出现短期困难的借款人续贷,并允许缓报征信

  所以,此次央行对不良率的关切,释放的绝不是政策收紧的信号,恰恰可能是为了厘清问题,继而支持联合贷款发展。

  互联网贷款,离不开联合贷款

  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是对已发展壮大的互联网贷款的事后追认,以有形之手规范引导互联网贷款发展方向。这一政策相当于肯定了互联网联合贷款的正面价值和合法定位,对主流银行互联网平台是利好的。

  互联网贷款涉及用户和资金两端,鉴于流量和资金的不均衡,联合贷款就是互联网贷款的主流模式,这一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所以,鼓励互联网贷款是顺应金融科技转型的大方向,鼓励引导联合贷款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于互联网贷款的主要载体——联合贷款,我们理应有更多的信心,固然要持续关注,防范风险;更重要的则是持续引导,推动创新发展。(中新经纬APP)

  薛洪言

  

【编辑:白嘉懿】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