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大军中又迎来了一家河北企业。
证监会官网显示,河北华通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通线缆”)将于9月11日迎接“大考”,接受发审委的审核。
IPO日报发现,这家即将上会的企业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况,还有股东在其IPO前夕选择了退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股东IPO前夕减持
华通线缆成立于2002年,由自然人张文勇和张文东共同出资设立。公司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成立以来曾进行了多次股权转让。
据披露,2015年2月,股东张文勇、张文东、王俊海、王立峰以1元/股转让了股份。公司表示,张书军等三人以1元/股价格受让股份系父子、兄弟之间的内部转让;而王俊海、王立峰转出股份系参考其当时股份受让价格,且公司发展与其预期不符,经转让双方协商确定,转让具备合理性。
此外,还有部分股东在IPO前夕减持甚至退出。
根据上会稿,在2018年4月的这一次股权转让中,四位自然人股东刘海波、陈金城、王俊海、宋宝明进行了“低价甩卖式”的减持(转让价格低于当时公司在新三板的成交价),且陈金城和王俊海在转让后直接退出了股东之列。而河北证监局官网显示,自从2016年宣布启动上市计划以来,华通线缆在2018年已进入到上市辅导的后期阶段。
按理说,公司如若上市,股东手中的股份大概率会获得较大增值。那么,为何上述股东会在公司IPO准备期间选择低价退出?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有些公司IPO准备时间过久,部分股东根据自身资金情况会考虑退出或部分退出。”
那么,公司又是否存在代持情形?对此,IPO日报向华通电缆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张文勇、张文东、张书军和张宝龙,四人计持有公司41.07%的股份。
数据“打架”
据介绍,华通电缆主要从事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公司的主导产品包括以进户线为代表的中低压电力电缆,及以潜油泵电缆为代表的电气装备用电缆,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配、采矿/油/气等行业。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4亿元、26.15亿元、29.5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8799.32万元、8841.48万元、1.23亿元。其中,公司来自电力电缆的收入为11.2亿元、13.59亿元、15.64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在55%以上。
报告期内,华通电缆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0.78%、38.35%、39.2%;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包括Kingwire(美国)、哈里伯顿(美国及其他地区)、中海油、WW Cables(澳大利亚)、Apergy(美国)。
IPO日报注意到,公司的招股书与此前新三板挂牌期间披露的数据存在差异。
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公司在此前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当期总收入的41.36%,而申报稿中给出的数据是占比47.77%;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披露的数据分别为6.6亿元、6.78亿元;以及在当年的营业收入上也给出了不同的数字(13.3亿元、13.1亿元)。
证监会对此也给予重点关注,在反馈意见中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的差异情况、产生原因、差错更正时间,以及相关调整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而对于上述的差异,公司却未在上会稿中进一步地披露,而在原始的报表中也未有相关会计差错更正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