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杨建国:“一号文件”强调重视园区化和数字乡村建设

原标题:杨建国:“一号文件”强调重视园区化和数字乡村建设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

  可能是历年最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可能是最特殊的一次中央一号文件,终于揭开“面纱”。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发布时间来看,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时间,普遍在春节前后,今年一号文件可能是历年来发布时间最晚的一次。

  当然发布时间的“推迟”,涉及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出台、一系列重要机构的成立,明确2021年三农工作重点基础上,进一步确定202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三农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等等,这些大动作也侧面印证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其次,从发展阶段上来看,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元年的一号文件,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后的首份一号文件,是“十四五”阶段的首份一号文件,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新阶段的首份一个号文件,其肩负、代表和象征的意义,不言自明。

  第三,从政策筹备角度来看,今年的一号文件之前,先后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建议等宏观性政策导向,有近年来几乎规格最高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总结和回答了我国三农发展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新征程“三农”工作擎画来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

  而之后,今年一号文件的出台,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第四,从发布前的一系列动态来看,国家乡村振兴局已有多个内设机构及其相关负责人亮相,乡村振兴有了重要组织机构,宏观战略有了直接的落地推进职能部门。接下来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正式挂牌、省市县等各级乡村振兴局的成立,也将陆续推进。

  这意味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更好衔接,有了更好的保障和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阶段的有了重要抓手,以及长远来看,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有了重要抓手。

  而这也为今年一号文件出台,奠定了组织、机构的基础。

  谈完了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和内容,又有哪些特殊之处呢。

  一号文件强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

  整体来看,今年一号文件最突出的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阶段,三农工作开展的重点、方向以及保障等关键,为重心全年转向乡村振兴,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等衔接,提供了详细、具体、丰富等蓝图和“施工图”。

  展开来看,今年一号文件的要求和部署,又传递出哪些重要信号?

  首先,县域和乡镇是新阶段“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建设的关键节点。

  一号文件对县域经济对强调来到了全新高度和数量上,其中包括强调“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壮大县域经济,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以及“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等等。

  可以说,对县域作为乡村振兴载体的重视和强调,在本次一号文件中,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和重视。

  早在解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时,笔者就重点提出,我国明确了“县域经济”在乡村振兴实践以及解决三农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乡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基础条件及产业要素集聚不足等现实状况,难以承接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也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开发;且发展现代农业也离不开县域配套产业链的完善,等等。这些因素注定了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依托县域大产业来支撑、来配套、来带动。

  把县域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载体,以县域为区域单位,通过强化县域经济,来作为对接城市与农村的“中介”渠道和桥梁。

  而今年对河南等省份典型县域实地考察后,笔者认为,应该增加“三农”工作中乡镇建设的分量。

  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主要是强调要让乡镇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龙头。

  在我国农村,乡镇上面连着县,下面连着村,是农村资源要素交换的关键节点,也是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还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

  而在新阶段三农工作开展中,乡镇可以成为乡村治理的中心,农村的服务中心,数字乡村的中心,美丽乡村的中心,以及更重要的乡村的产业中心。要把乡镇建立成连结县域各级产业平台与农村的产业中介桥梁和通道,通过乡镇产业园、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建立起与乡村产业的紧密联系和带动能力。

  其次,园区化成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方式和载体。

  一号文件强调,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017年以来,近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其带动的数千个省、市、县产业园,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引擎。

  这些园区、平台,一方面,培育了增长动能,壮大了县域经济,各地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聚集,引导先进生产力“出城进园入农”,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另一方面,促进了产村融合,带动了乡村建设,许多地方将产业园建设与休闲观光、民俗风情有机结合,培育了一批生产生态生活相融相促的乡土小村、特色小镇,形成了产业围绕新村转、新村围绕产业建的乡村建设布局。

  而这种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在今年一号文件中得到进一步强调和重视。可以预见以今年为开端,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以工业的思维发展农业的思路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

  各地需要选准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园区化为载体和方式,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加工、创新大科技、开展大服务、培育大品牌,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

  第三,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推进“三农”工作重要的通道和动能。

  一号文件强调,“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等。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三农”工作新阶段,建设和发展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全国9000万已脱贫人口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而从一号文件来看,笔者认为,今年可以说是,全面建设数字乡村元年,做好顶层规划,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选准建设内容和重点,避免走弯路,将成为今年各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同命题,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县域发展的主旋律。

  如何更好地聚焦本次资源禀赋,如何围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攻克难点堵点,如何仅仅围绕农民最关切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将成为决定数字乡村建设成效的关键。

  第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难题,被提上新的高度。

  一号文件强调,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以及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等等。

  笔者看来,这意味着破解乡村振兴人才难题,被提上新的高度,而一系列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的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也将被更快速地总结、复制和推广。

  这方面,笔者从考察中总结,有两个重要的发力方向,从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培育角度,可以通过将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开展农村“领头雁”培训,对农村干部进行集训,通过采取专题辅导、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干部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能力水平;

  从吸引人才下乡创业角度,可以通过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发现、识别、凝聚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做好人才回归,特别是产业领军型人才回归工作,以产业领军型人才回归引领项目回归和发展,建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从而充分发挥人才在三农工作的引领支撑作用。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