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挤泡沫还是市场过于悲观?A股光伏“三巨头”市值一天缩水758亿
【挤泡沫还是市场过于悲观?A股光伏“三巨头”市值一天缩水758亿】3月4日,A股光伏“三巨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以及阳光电源的股价联袂大跌。其中,通威股份封跌停板,阳光电源和隆基股份分别大跌15.32%、9.17%。(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A股光伏板块遭遇深度调整,尤其以龙头股股价下跌最为明显。
3月4日,A股光伏“三巨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以及阳光电源的股价联袂大跌。其中,通威股份封跌停板,阳光电源和隆基股份分别大跌15.32%、9.17%。
针对光伏龙头股近阶段的深度回调,市场多空分歧进一步加剧。有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能源板块长期看好的大逻辑不变,继续看好后市表现;但也有机构分析称,基于前期涨幅过快,A股光伏板块短期需要出清泡沫,让估值回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针对今日的调整,市场将光伏板块的主要利空因素归结为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关于征求《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该《通知》重点突出消纳及补贴拖欠问题的解决,且被解读为会对新项目收益率带来影响。
那么,光伏巨头们股价大跌的背后原因即是如此么?
政策解读存分歧
3月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对2021年风电和光伏行业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思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前几年的政策内容相比,今年《通知》在项目开发规则上做出了一些改变,但确保了2021年国内光伏、风电新增项目的并网空间。
根据《通知》,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风电、光伏累计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9.5%,较2019年提升了0.9个百分点,新能源绿色电能替代作用不断增强。
发电量目标占比进一步提升1.5个百分点,意味着我国今年鼓励风电、光伏项目建设的基调并未改变。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若要达到上述发电量比例,今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至少需要达到110GW。但眼下,国内风电、光伏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存量项目。国家能源局对此也一改往年下发具体指标的做法,对今年风电、光伏项目的开发规则进行了调整。
这样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下放新增规模权限,由省级主管部门决定。《通知》显示,2021年国家能源局将通过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下称“非水权重”)来指导各省的年度新增并网规模,不再下发具体指标。而根据“非水权重”,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自行计算年度新增风、光伏装机规模,合理确定本地区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年度新增并网规模和新增核准(备案)规模。此外,《通知》还要求,各地落实“非水权重”所必需的新增装机,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
其次,配置竞争性项目。《通知》指出,省级能源主干部门就纳入保障性并网规模的项目展开竞争性配置,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以项目上网电价或同一业主在运补贴项目减补金额等为标准进行。对此,《通知》举例说明,某投资企业在A省拥有存量补贴项目,补贴额度为0.2元/千瓦时,如果该企业想要竞争该省2021年建设指标,一可以通过降低上网电价(低价上网),二是可以降低存量项目的补贴额度(不超过0.2元/千瓦时),间接可以提高投资企业资金流动性,将拖欠的补贴置换为平价项目的新指标。
不过,这一点也成为市场争议的焦点。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述举例实则表达了主管部门希望企业通过存量补贴来置换并网规模的意图,这样的方式对企业而言并不是好消息。”因此,有观点认为,在前述规则之下,未来新能源企业在获取新项目时,只能通过低价上网或者降低补贴额度的方式来获得并网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项目收益率。与此同时,上述内容也传递出相关部门对国内现有风电、光伏项目补贴支付推迟,且在金融方面不会有新支持的信号。
事实上,对于主管部门而言,重点关注新能源的消纳及补贴拖欠已经迫在眉睫。2021年,我国光伏行业迈入平价上网时代,但补贴拖欠、电网消纳等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阻碍着国内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市场对《通知》的解读,中金公司认为过于悲观。“一方面该文件更加保障了2021年风、光新增并网量,另外也有助于存量欠补项目加快回笼资金。”该机构认为,《通知》中提出的“优先鼓励保障性并网规模与减补金额相挂钩”的相关政策,一方面能够使得存在欠补贴的企业有优先获取资源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通过高于未进行减补方式配置项目的电价来变相加快拖欠补贴项目的补贴回款。
估值需回归理性
综合近日的市场消息,眼下光伏行业并不存明显利空的因素。即便上述《通知》释放未来风电、光伏项目建设的市场化新规则,但国内光伏市场终将需要迎来市场化机制。
实际上,自去年底今年初,市场针对光伏板块是否存在泡沫而引发大讨论之时,短期估值回归理性几乎成为必然事件。
整体而言,包括龙头企业在内,过去一年股价的过快上涨使得自身估值的提升速度超过了公司自身业绩释放的程度。以阳光电源为例,今年2月份,该公司盘中股价最高达到122.18元/股,总市值也突破1780亿元,紧随隆基股份、通威股份身后。
但该公司的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阳光电源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90亿元至200亿元,同比增长46%至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0亿元至20.50亿元,同比增长107%至130%。参照该业绩数据,阳光电源的市盈率达到96.21倍,远远超过同期光伏板块50倍的市盈率。
高估值需要高业绩的支撑,但眼下,因硅料涨价引发的产业链价格的再度上涨,致使短期内的行业需求遭遇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上游多晶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根据业内机构PVInfoLink的数据,本周单晶用硅料价格最高报价已经超过每公斤110元。该机构分析称,“目前不少厂家反映105元的价格水平已经难以拿到大厂料源,预期下周涨价情势依然持续。”
硅料的价格上涨传导至硅片和电池片环节。近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相继宣布上调硅片价格,而电池片厂商也在向市场传递酝酿涨价的信息。叠加辅材价格坚挺,下游组件厂商成本压力增大。
产业链价格上涨,对于进入平价上网时代的光伏行业而言并无益处。而在近期行业的生产环境较为不利的情况下,部分企业自身还面临竞争压力。
近两个交易日,通威股份股价累计下跌超过18%,总市值跌破1800亿元。业内观点指出,导致这家硅料龙头企业股价大跌的直接因素是颗粒硅技术的“来势汹汹”。
近期,由其竞争对手保利协鑫能源主导的颗粒硅项目正在稳步扩产,或将导致通威股份市场份额的下降。对此,3月4日,通威股份证券部人士回应称,“颗粒硅技术对公司没有影响,公司经营层面正常。”
不过,在A股市场整体回调之际,高估值的光伏龙头企业股价借此调整也在情理之中。截至3月4日收盘,A股光伏“三巨头”当日市值累计蒸发7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