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五个新城”系列发布会之南汇新城专场并对外发布《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并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集成改革创新高地、高能级产业高地、生态新城、数字新城、宜居新城、文化新城和滨海新城”。
谈及数字化发展,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在会上介绍,未来南汇新城要建设高能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对现有数字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加大新的数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枢纽,建设长三角信息通道枢纽和高水平数据中心基地。
(拍摄:迟翔远)“一核一带四区”
上海市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到2025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并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集成改革创新高地、高能级产业高地、生态新城、数字新城、宜居新城、文化新城和滨海新城”。
在具体指标上,围绕“发展规模、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了24个核心发展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在25%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达50%;中运量公交线路建设总里程达到50公里和生态空间比例达到55%等。
朱芝松还透露,南汇新城将依据“轴向带动格局、大疏大密、有机生长”的空间组织模式,规划形成“一核一带四区”的空间结构。
“一核”,即滴水湖核心。打造具有人口高度集聚、空间多元复合、海湖特色鲜明、城市核心功能完备的城市核心区。“一带”即沿海发展带。依托两港大道、两港快线等沿海大交通走廊,强化交通快速通达与经济联动功能,加快“一核”和“四区”全面融入上海城市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国际市场,形成产城融合和开放创新的发展格局。
关于“四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表示,“十四五”期间,南汇新城将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119.5km²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全覆盖,高质量规划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区域)、前沿产业区”等四大区域。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南汇新城还将全力实施“十大赋能计划”,开放创新引领计划、前沿科技产业攻坚计划、现代高端服务业培育计划、人才全方位导入计划、综合交通提升计划、公共配套完善计划、生态环境秀美计划、文化软实力塑造计划、城市治理提效计划和营商环境优化计划,其中还包括45条具体措施和20项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重点建设数字化发展示范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数字化成为南汇新城建设的关键词之一。
早在3月26日,临港新片区就率先发布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到南汇新城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将重点建设数字化发展示范区,实现协同高效的数字治理,全力打造国际数据港和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示范先行区。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在会上介绍,要建设高能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对现有数字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加大新的数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枢纽,建设长三角信息通道枢纽和高水平数据中心基地。到2025年,5G覆盖率达到99%,平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600M、物联专网终端接入量达到20万个以上。
在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和数字产业有序开放方面,武伟还强调,要聚焦“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先行先试数据跨境便捷流动和有序开放,集聚数字创新型企业,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数据港。
比如,推动10个标志性企业跨境数据流通试点,汇聚100家数据及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带动引领100个跨境数据交互的示范应用项目实施,数字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
据了解,为支持城市数字化发展,目前区域内已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市数字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搭建了工作专班,后续将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并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也强调,聚焦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将打造“数联智造”南汇新城名园,突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特色,推进数据便捷联通,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吴晓华预计,“十四五”期间,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信息以及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将保持50%以上年增长,数字经济整体占比60%以上,助力打造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赋能工业规模至5000亿产值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