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2021博鳌亚洲论坛观点汇总:解读今年年会热点有哪些?(3)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深度报道(一):亚洲经济的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4月1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 2021 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在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召开,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做新闻发布。此外,本场发布会还发布了2021年度《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亚洲经济前景与一体化进程》两份中英文版旗舰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共同介绍《亚洲经济前景于一体化进程》,中亚学院副院长梁子谦、德勤中国副总裁杨莹共同介绍《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

  亚洲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但经济表现明显好于世界其他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表示,从贸易跟投资方面来看,亚洲货物贸易量虽然下降了7%,但是中国却实现了正增长2.3%,这是在大经济体当中中国唯一的一个。此外,整个的亚洲吸引外资的情况虽然下降了4%,但是在全球的直接投资下降水平是40%的这个大背景下,亚洲的4%在某种程度上面来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疫情的冲击对于数字经济来说是巨大的推动力

  除了去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还特别提出了今年的几个热点的问题或者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数字经济。他说:通过这次疫情冲击,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新的形态开始出现,如远程在线办公、远程教育等。这次疫情的冲击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推动力量,很可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变得越来越数字化、越来越依靠网络,数字经济很可能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亚洲区域经济安排推进将会对未来亚洲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除了数字经济以外,张宇燕还提到了去年11月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根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计算,从今年到2030年期间,RCEP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每年大概1860亿美元,对各国的经济增长贡献是0.2个百分点,所以亚洲在区域贸易安排上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中国和韩国领导人都表示要积极地考虑参与到CPTPP这项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安排中,中日韩的自贸区协定也在不断的推进。

  新冠疫情下“一带一路”的建设

  张宇燕还指出,“一带一路”在疫情的冲击下,很可能出现会出现很大的波折,但是据统计,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是1.35万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上升了0.7%,并且,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达到了178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8%。

  外资在向中国集聚

  全球价值链是否会在疫情影响下发挥变化?产业链会不会离中国而去?还是说我们还处在着一个稳定的状态下?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说明,他提出,这些年中国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一直有一个持续的趋势,就是在外资在向中国集聚。

  亚洲的工厂指数,是衡量亚洲的全球价值链变化的标准,如果产业链离开亚洲,很多商品不会在中国生产而是在其他地方生产。亚洲需要生产22种全世界贸易量最大的零部件,其中18种产地都在中国,这个一直保持着稳定。所以,产业链不仅没有离开亚洲,而且还在进一步增强。

  亚洲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当中应该说变得日益重要了,而且在未来的20年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然而现在由于一些制度的原因,亚洲的金融市场相对狭小。但是,在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中亚洲国家可以占据六个席位。排在前十的主要的结算货品包括日元、人民币、港元、新加坡元、泰铢等。

  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四大”赤字

  在介绍《可持续发展亚洲与世界》过程中,中亚学院副院长梁子谦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是中亚国家的,也是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四大”赤字,分别是:卫生健康赤字、基础设施赤字、绿色赤字和数字化赤字,解决这些发展赤字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卫生健康赤字主要包括医疗资金缺乏、医疗用品和个人防护用品关税较高,以及贸易便利化措施相关领域不足。

  基础设施赤字则是指,贸易便利化的措施的建设跟发展并不乐观。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助于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实现,但是基础设施不仅是硬件建设,市场管理上面的基础设施同样重要,入市场准入壁垒就是由非关税设施设计的,总体来讲亚洲基础设施赤字巨大。

  亚洲经济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增长,然而经济的蓬勃发展伴随着碳排放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气候与环境压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赤字。亚洲经济体正处在繁荣增长时期,碳排放总量处在上升趋势,中国、印度、日本是亚洲碳排放最高的国家。

  数字应用在数字经济发展当中非常重要,无论实体还是虚拟经济,已经广泛应用各个场所。数字技术提高了金融医疗设施改进的教育体系,以及其他关键服务的可得性。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居家办公给许多国家带来了迫在眉睫的挑战,特别是互联网接入水平比较低的国家。

  政企携手推动可持续复苏,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以上提到的“四大”赤字,德勤中国副总裁杨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提出,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的细胞体,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改变,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议程是无法实现的。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她建议,政府对于医保覆盖范围可以做灵活的调整,并且企业也可以考虑在健康险这个问题上面,适度加大其在员工福利保障中的比重。

  在解决绿色赤字方面,疫情过后,各个国家都通过了进一步推广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来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度。她提出,政府需要积极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企业和居民向清洁能源消费转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基础设施进行了相应的改善,才能够更好的让企业和居民朝着清洁能源的消费结构或者是方向去顺利转型。

  此外,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设立了碳减排的目标指标,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过程当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首先,第一大挑战是企业认为他们的影响力无法量化。所以应对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大多数企业第一个方法是加大内部宣传,大家节能环保。但是,如果这个问题要取得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性的进展,还是需要专业和量化的解决方案以及企业的执行能力,才能够达成我们政府和企业的碳排放的目标。

  杨莹还指出,数字经济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的重要推进之一,未来的数字技术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科研创新的重要的基础。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和新技术产业是先行者,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受限于较为薄弱的数字化基础。适用于未来数字化办公和生活的互联网服务基础设施仍然有待提高,所以未来各个国家的政府也应该继续加大在这一方面的建设力度。

  杨莹表示,政企携手推动可持续复苏,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方向。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大有作为的空间,企业要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到自身经营与国家目标和我们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契合点。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深度报道(二): 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4月18日下午,健康丝绸之路在BFA 国际会议中心一层东屿宴会厅 B召开。本次论坛采用线上和线下模式,共同围绕健康丝绸之路问题展开讨论,此次会议邀请到了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印尼卫生部副部长但丁·萨克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白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康希诺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宇学峰、欧洲咨询联盟-安博思管理合伙人和首席执行官德莫利。

  要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如果我们要想让丝绸之路能够顺利的走下去,我们要解决的头号困难是什么?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对于以上问题发表了自己看法,他表示,因为现在疫情的问题,我们有很多的薄弱环节,需要制订新的策略,以新的活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要达成一致。我们都同样重视健康。我们需要联合起来,要把卫生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我们需要一个像“一带一路”这样的倡议。这样一个倡议对于健康十分重要。

  生命科学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创新

  欧洲咨询联盟-安博思管理合伙人和首席执行官德莫利认为,各国政府应该签定政治协议,进行疫苗的全球研发、生产、配送。新冠疫情感染和死亡的惊人数字,证明疫苗接种非常重要。

  在意大利,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生命科学的生态系统,这方面的成就已经超过德国,出口增长也在欧洲遥遥领先。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希望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方面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丝绸之路国家应共同出资、联合科研,建设共同的生命科学生态系统。

  医疗卫生的合作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完善健康丝绸之路的国际合作中,应该推进哪一些短期或长期的健康优先项目,印尼卫生部副部长但丁·萨克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和中国进行了很多健康方面的合作,东盟和中国也在进行很多健康合作。在2021年到2025年间,医疗卫生的合作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我们在2016年召开了第一次地区健康合作会议。我们加强了在健康包括非感染性疾病、慢性病管理与食品安全、健康管理等方面合作。 2020年11月我们签署了2021年-2025年合作计划,以控制慢性病和紧急卫生事件,加强医疗服务。我们的合作包括共同应对疫情、分享最佳实践、分享信息,避免疫情进一步蔓延,进行疫苗临床实验方面的合作,确保人人得享健康。

  我们在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管理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交流。我们认为,在控制疫情方面,疫苗的接种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必须保证疫苗是大家能够负担得起的,而且能够使所有人获得平等接种疫苗的机会,并保证疫苗质量。这需要很多国家共同合作。

  疫苗的公平可及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白良表示,我们的疫苗已经配达32个最贫穷国家。这些是我们最关注的国家。这方面的挑战是很多的。新冠疫情并不是这些国家面临的惟一问题。他们可能还面临着战争、饥饿、暴力。缺少有效的公共卫生系统,也使他们无法有效应对疫情。有些国家甚至无暇顾及疫情,因为还有更加紧迫的挑战。但疫情还是会蔓延到这些国家,使其状况变得更加复杂与困难。最大的挑战是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疫苗的接种非常重要,疫苗应该是所有人公平可及。在一年之内,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开发出了疫苗。下一步是确保它的公平可及。

  在亚洲以及在我生活的欧洲,医疗体系方面的投资都是不够的,八千万孩子去年没有接受疫苗接种。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善对儿童的疫苗服务。

  康希诺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宇学峰说,我们研发出了只打一针就可以奏效的疫苗,在五个国家进行测试,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实验指南。我们的疫苗接种后40天会产生60%的整体有效率,针对重症预防率95%。也就是说,只打一针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率。

  要确保这个疫苗的稳定性。比如说,室温下我们的疫苗也可以保持几天的稳定性。我们临床测试“吸一口”而不是“打一针”,使接种更加容易。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进行接种。三种不同的免疫方式。我们希望这一种疫苗可以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因为使用起来更方便。

  健康丝绸之路的目标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表示,健康丝绸之路的目标,一是维护“一带一路”国家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二是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推动创新合作需要各国的政府协同合作,未来方向需要政府之间沟通和明确,推动各个领域之间的政策协同。

  推动创新合作,需要技术、企业、资本共同发挥作用。这次疫情防控,从中国来看,互联网技术、医疗技术、智慧健康、智慧医疗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一个过程中需要“一带一路”国家和其他相关国家共同参与,推动技术创新,推动这些新技术以更低成本广泛运用。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深度报道(三):数字支付风起,央行数字货币走向大众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的支付方式已然发生变化,尤其是疫情的到来更是加速了支付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作为一项富有前景的创新,数字货币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

  在4月18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监管人士、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相关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纷纷发表了对数字货货币的观点,并围绕各国央行如何推进数字货币、不同国家的央行如何进行跨境协作、私营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可否共存等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座无虚席的论坛会场掌声阵阵。

  零售央行数字货币稳步推进

  正如现金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债权一样,目前各国央行开展数字货币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批发型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各个金融机构将使用这类货币买卖金融资产;一种是零售型CBDC,这种货币主要适用于零售场景,用于支付商品、或向他人汇款等。

  其中,零售型CBDC是不少央行开展数字货币的切入点,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其在零售CBDC的发展中走在了世界前列。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主席艾赫迈德·阿里·阿尔·沙耶赫在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在零售领域,中国央行的数字人民币前景广阔,目前开展的试点项目已取得了较好效应,并积累了相当深度的经验。

  艾赫迈德·阿里·阿尔·沙耶赫还称,从根本上讲,零售型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可以加强主权经济体内部之间的联系,还有利于私营企业和公营部门的转型,同时也能帮助推动国家或地区的无现金交易,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有效。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提到,中国央行最开始做数字货币主要是从零售角度考虑的,中国零售市场巨大,拥有14亿用户,因此开展数字货币的初衷就是为建立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体系,而非要做批发系统或是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中国央行正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先是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随后到2020年10月,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六个试点测试地区。伴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有序扩大,地方政府、银行和相关机构多方发力,共促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在论坛上总结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经验。他还透露,目前人民银行正在考虑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在更多场景、更多城市进行试点,例如在未来的北京冬奥会试点场景中,数字人民币不仅会对境内用户开放,也会面向国际用户。

  李波还称,数字人民币的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在数字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之前,中国央行将做好三方面的事情:一是做好试点,扩大试点项目范围;二是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包括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以监管数字人民币的使用。

  除了中国外,泰国银行助理行长瓦奇拉·阿罗姆迪表示,2021年泰国也将推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起步初期,泰国银行将主要关注三个问题,首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其次是金融稳定,再者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在系统设计上,泰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倾向设计成双层制或者二元制的系统,以缓解对金融中介的作用。

  央行数字货币的互操作性面临挑战

  在谈论了各国央行如何开展数字货币后,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问题也被提及。随着跨境支付规模越来越大,支付的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因此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作为一家全球支付机构,贝宝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邱寒称,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直接使用数字化来处理资金流,数据显示,使用数字支付的企业,业务增长率是没有使用数字支付企业的四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字支付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增长。

  尽管跨境业务的增长为数字货币提供了先天条件,但数字货币之间要想实现跨境支付,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一个现实问题就在于数字货币跨境使用的互操作性较为复杂。周小川认为,由于涉及众多央行主权货币问题等复杂问题,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还不具备现实可行性。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宏观调控和货币主权需要,有些国家的汇率制度跟别的国家不一样,有的国家还有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这些制度并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取消的。即便按照现有的体制,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提高便利性,但也不是某一个货币一统天下。”周小川称。

  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奥古斯汀·卡斯滕斯表示,当前很多央行在数字货币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在本国推行央行数字货币,但要注意的是,各国之间也存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互操作性的机会,借助这一机会,各方可共同打造一套彼此兼容的央行数字货币网络,这样将使得跨境支付以最高效的方式运行。

  “目前,在这个方向上,已经有一些试点。”奥古斯汀·卡斯滕斯说道。如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来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而一旦互操作性可实现,就能够消除标准不同带来的难题,并且让外汇交易和支付结算变得极其简单,进而可以探索出一套以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支付的无缝连接的方式。”奥古斯汀·卡斯滕斯还称。

  在这一过程中,李波强调,数字化人民币的发展重点目前仍是推进国内使用,目标绝不是要取代美元或者是其他国家的国际货币。就人民币的国际化来说,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监管的目标是让市场来做出选择,实现进一步的国际化,建立一个健康的支付生态系统。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CEO哈维尔·佩雷斯·塔索称,多国央行要想打通数字货币互操作性,首要就是建立好基础框架,把结算等机制和功能结合起来,其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不同系统的兼容。

  私营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能否共存

  在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同时,还需注意的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营加密货币也在如火如荼得运行着。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区别是什么?两者能否共存?与会人士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瓦奇拉·阿罗姆迪称,两者的区别在于,央行的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起,承担着法定货币的职能;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更多是一种可投资的资产,并不能看作是由央行发行的有储值功能的货币。

  奥古斯汀·卡斯滕斯的观点与之相似,他称,目前比特币或稳定币已承担着部分投资方面的性能,如进行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等。但由于它们的发展还处于早期,到底能不能很好得发挥这一职能,还有待观察,这也是各国关注的重心。

  李波同样指出,加密资产是投资的选项,本身不是货币,而是另类投资品。目前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正在研究如何监管这类投资工具,以确保对这类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他进一步表示,如果稳定币等加密资产能够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解决方案的话,就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监管规则,也就是说,要比比特币当前所接受的监管规则更加严格。

  周小川强调,不管是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服务。“我们经历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现金融脱离了实体,比如影子银行衍生品这些纯粹变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投机交易,和实体没有联系了,就容易出问题,以至当时一些国际大行的领导、交易员们看不懂,很难做好内部控制。”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