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透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局看未来 院士给了七个答案

  编者按: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即将起势腾飞的关键节点,面临市场规模、产能结构、电池技术路线、核心芯片等多重变量的影响,未来将如何发展?就此,新华网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

  2021年的春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外热闹。

  科技巨头们开始以各种姿势跨界入局。1月,百度通过官微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3月初,中兴通讯内部发文成立汽车电子产品线,定位是“被集成”;3月末,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正式进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计划未来10年总投资100亿美元……

  原本被认为专业门槛极高的造车市场,为何不断有跨界玩家涌入?

  一种观点是,这里俨然成了新的造富机器。造车新势力蔚来,从创立到纽交所上市,只用了4年,目前市值637.38亿美元;小鹏汽车用了6年;而在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风口,完成上述过程,阿里巴巴用了15年,百度用了5年……

  时隔20年,新能源汽车正从互联网的手中接过“造富”风口的接力棒!

  另一种观点是,移动互联网需要新的流量入口应用场景。在智能网联成为新能源汽车标配的应用场景下,科技公司均无法忽视新能源汽车这一平台级产品。除了直接下场的科技企业,那些市场爆出的组合,也印证了这一点——“长安+华为+宁德时代”“阿里+上汽”“苹果+现代”“富士康+拜腾”……

  还有声音认为,无论科技圈还是汽车圈,都在拼下一个10年。在全球性减碳的背景下,一方面燃油车将面临退市,从欧洲市场看,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快则2025年,慢则2050年。其中,挪威是2025年,德国是2030年,英国和法国均是2040年,荷兰是2050年(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另一方面,以电力驱动为主的汽车行业变革已经形成了新能源应用的突破口。

  那么,2021年是入场的好时机么?

  如果从2001年科技部组织实施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开始算起,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已经高速跑过了20年。目前,正处在一个即将起势腾飞的关键节点,机遇诱惑背后,依然面临一系列变量的挑战。

  在市场规模上,国内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过去10年中国电动汽车累计销量占世界总量的47%,但在2020年,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开始被欧洲市场赶超。

  在国际竞争力上,2019年,国内生产的电动轿车只有不到1%销往世界其他地区,出口比例明显低于美国和欧洲。这意味着中国的生产企业需要提高全球竞争力。

  在电池技术上,国内电池技术在经历了从磷酸(LFP)电池向高能量密度的镍锰酸(NMC)电池过渡之后,又面临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挑战。

  在产能结构上,已有地方政府开始发布文件拉响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警报……

  面临多重变量叠加的影响,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如何发展?

  谈产能结构性过剩——

  “‘十四五’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整的最佳时期”

  今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直指其省内部分地方新能源汽车项目存在“重招引、轻监管”现象。而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发布的《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能问题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国内乘用车企业共122家,总产能为4153.2万辆,乘用车总体产能利用率不足50%,只有16家产能利用率处于正常状态。除此之外,还有在建产能988万辆,大部分是新能源车型。

  资料图,2020年10月1日,航拍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恒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厂区,数栋厂房拔地而地,生产基地厂区初具规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网

  新华网: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聚集、扎堆的现象?

  孙逢春:国家平台上已经注册的汽车企业有846家,已经跟我们(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与管理中心)对接验证的、有过产品的305家。需要这么多吗?当然不需要。一是,资本对新能源汽车在追捧;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对汽车企业发展给予高度期望,导致新能源汽车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早就出现了,不是今天。

  未来,国家一定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按照市场规律,通过政策导向来进行适度的规模集中,大浪淘沙。

  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原来400多家电池企业,在我们这注册。现在还剩多少家?能够有产品卖的,能够装在车上的也就几十家。经过三四年的发展,电池企业,还有电机企业都在大浪淘沙。

  整车企业,我想也是这样。全世界、美国、欧洲就那么几大家,美国就三大家。我觉得中国应该也就十来家。当然,还有一些商用车,因为专用车规模比较小,可能会多一点。

  “十四五”时期应该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结构调整、规模调整、投资调整的最佳时期。

  谈产业定位——

  “汽车产业的直接经济规模大约在每年10万亿元”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位列其中。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新能源汽车仍然延续了这一定位。

  2月3日,西安,工人比亚迪焊接西安工厂汽车生产线上作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网

  新华网:如何理解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

  孙逢春:战略层面上去理解,就是说这个产业对于国家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安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新兴产业

  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一部分,国家汽车产业的直接经济规模大约在10万亿元每年,加上比如说维修、保养、运输等等,整个汽车交通,应该说是在几十万亿元的规模,所以它是国家制造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这是它的战略重要性。

  此外,要从国家能源、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定义它。出于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降低对石油的依存度,所以它是战略新兴产业

  最后,我们想通过新能源汽车,完全做到技术链、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国家重大的战略新兴产业

  谈海外市场复苏——

  “中国新能源汽车仍然会是一家独大”

  EV Sale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24万辆,欧洲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全球市场占比来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的43.06%,中国大约占41.27%,美国占比10.12%,日本占比0.96%。

  1月12日,法国巴黎街头的电动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网

  新华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会给国内的产业链带来怎样的影响?

  孙逢春:从汽车产业的角度来讲,中国市场现在仍然是一家独大。但是,我们不是汽车强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6年规模领先,而且技术我们也处在国际先进水平。应该说我们有很好的先发优势,20年前我们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国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做。当时西方的那些国家,其实他们对技术非常了解,也非常有沉淀,但是因为传统汽车产业投资巨大,所以他们要等待投资回收之后,再发力。这样的话,我们相当于白手起家,走了一个先机。

  未来,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仍然会是一家独大!我指的一家独大,是指产业规模、市场规模两个方面都是一家独大。当然,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来讲,我们应该说,将来是跟国外并驾齐驱,同时在进行探索,同时在进行产业化。

  谈全球性缺芯——

  “我们车规级芯片的生态还没有建立起来”

  自今年2月以来,美国德州断电、日本瑞萨电子工厂火灾,全球车企因芯片短缺导致的产能问题不断加剧。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已有至少10家整车企业因芯片短缺停产,包括大众、福特、通用、沃尔沃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现代、蔚来,停产工厂遍布亚洲、欧洲和美洲。

  新华网:在汽车产业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如何突围?

  孙逢春:这个问题也正好让我们反思,我们要有、要用自己的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一辆智能汽车芯片可能有几百个,其中核心芯片,比如说计算芯片、通讯芯片等等,这些高端芯片我们必须要赶上来。

  汽车芯片,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第一,对环境要求特别高。比如说冬天零下20度,手机在外面就不好使,汽车不行,汽车必须在零下40度到120度,甚至更高,都得好用。

  第二,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或者无人驾驶汽车,它的计算要求越来越高,对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同于手机等消费类芯片汽车芯片作为工业级产品,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使用周期。

  另外一点,手机为什么要用5纳米芯片,越小越好,因为手机很小,没有空间了。汽车不一样,汽车芯片可以在这方面稍微放一放。比如说32纳米可能就够了。所以我们国家是有能力来进行自主可控的。目前没有实现的原因,我认为是我们车规级芯片的生态还没有建立起来。

  谈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大规模产业化,可能是10年以后”

  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接连传来燃料电池方面的声音。3月,长城汽车宣布正式入局,并将于年内推出相关SUV产品;一汽红旗也申报了氢能源版本新车;大连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上线通车……

  2020年12月4日,观众在2020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体验参观5G燃料电池无人驾驶小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网

  新华网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是否会迎来一波新机遇

  孙逢春:从新能源汽车来讲,这个词是咱们中国特有的。国外以前就叫电动车,只不过是电动车里面分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而已。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和每一个5年规划里,也是按照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去划分,我们已经做了20年的国家重点项目。

  应该说我们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主力是纯电动,我个人认为未来的发展应该叫纯电驱动。所谓的纯电驱动,就是说驱动轮子走的全是电动机所产生的力。

  就燃料电池来讲,我认为它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燃料电池本身,另一个是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将来在我国能源体系里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20年前我就说燃料电池汽车应该是15年以后的事,现在20年过去了,我现在仍然在说燃料电池汽车真正产业化,大规模产业化,而且只是在一个细分市场的产业化,还可能是10年以后。

  一是技术难度大,二是它的成本太高。即使是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了,成本降低了,它也只会在一个特定的市场空间之内有优势,因为现在汽车的细分市场很多,比如说A0级、A级、B级、C级,还有皮卡、SUV等等,它只会在一定的市场空间之内生存下去。

  谈智能网联——

  “年轻人对新技术产品的渴望已经形成一种生态”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以及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的颠覆性改变,2020年中国智能化和网联化功能在汽车产品中的普及率分别为22%和50%,市场规模达到2556亿元。

  3月16日,浙江嘉兴,一辆智能网联汽车在嘉善县科技大道进行车辆紧急自动刹车测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网

  新华网:“智能网联”是否会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孙逢春:跟国际市场相比,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优势。首先我们有先发优势,我们做了新能源汽车,这是智能网联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的一个天然载体。传统汽车机械为主,新能源汽车都是电控,特别适合智能网联。我们在自动驾驶平台上已经有了先发优势。

  其次,自动驾驶需要人工智能,特别是一些算法,应用场景的算法。中国在应用场景算法,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应该说也在国际上走在了前面。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是中国现在对自动驾驶的认识,特别是年轻人的认识,这种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渴望,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态。我认为,这是智能网联发展的基础。

  谈自主可控——

  “技术上自主,产品链也自主,但产品不一定自己造”

  针对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提出,至2035年,我国将形成自主且完整的产业链。

  新华网:如何看待,15年后,我国将形成自主且完整的产业链这一目标?

  孙逢春:自主可控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基本定义,就是说技术上自主可控,产业上也自主可控。首先很明确,核心技术买不来。只有我们把核心技术掌握以后,才叫自主或者叫可控。掌握了核心技术,其他一些非核心技术,可以通过大家共享交换这种关系来取得。

  核心关键技术不自主不行,传统汽车,我们在这个方面就吃了大亏,核心技术人家不给你,比如说发动机电控,比如说自动变速箱的电控。所以,我们当时做新能源汽车,以纯电驱动为主,绕开这条技术路线了。我们做对了,也走对了。

  自主可控,还有一个原则,就是说自主核心东西我们掌握以后,技术上我们自主,产品链上我们也自主,但不一定是自己制造,或者不是全部自己制造。(文字|黄浩 视频摄制|刘厦 实习生 刘丽媛)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