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如何发展教育?
4月25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广东“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蓝图”。
针对幼儿园,广东提出,适应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常住人口增加趋势,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落实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等建设,改善和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办学条件和保教质量,新增约30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逐步探索建立托幼服务一体化新模式,鼓励有学位空余的幼儿园依据相关标准开设托班。
针对9年义务教育,广东提出,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切实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新增370万个左右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满足适龄学生入学需求。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升育人质量。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在高中学位供给上,广东提出,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新增约30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建设一批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普通高中,构建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格局。同时,着力改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薄弱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办好县城高中。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针对义务教育,广东提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其实这也是满足了很多家长让自己孩子“上名校”的期待。“应该更注重在一些基础设施上推进均衡化,包括投入硬件,引入更好的老师等等。”
而在高等教育上,广东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推进地方高校优质特色发展,力争更多高校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全国高等教育高地。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广东来说,提出将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全国高等教育高地,这个规划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广州是基础科研的研发中心,也是高校资源集中地,深圳是科创中心,也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这两个核心城市被广东定义为高等教育的重镇是符合发展逻辑的。
“如何把科研成果更好的应用,关键是市场机制问题,而这是广东的优势。如果市场机制不配合的话,哪怕研发的水平很高,专利也搞出来了,但是它还是没法市场化。这恰恰可以是广东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可以侧重的地方。”他表示。
此外,广东提出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来粤办学,探索优势院校海外(境外)办学。加快新设高校规划和设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实施“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着力补齐办学条件短板,支持阳江、揭阳、汕尾等地级市本科高校校区建设,实现全省地级市本科高校全覆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多所知名大学在广东纷纷“落地”。比如,4月22日上午,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奠基仪式在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举行,曾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已受聘为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
孙不熟表示,广东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大而不强”,缺少世界一流的高校,但近年来广东省正积极的筹办大学,尤其是引入很多知名大学来广东建设高校,这是提升一地高等教育水平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