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数据“早产”“美容” 环保“数字游戏”也是种污染

原标题:数据“早产”“美容”,环保“数字游戏”也是种污染|新京报快评

  在一些地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上级重视程度,而非程序保障。这显然背离了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乡镇尚未报送,县里就在直报平台上报了所谓统计结果;号称化肥使用量减少,但报送的数字却连续几年一模一样;化肥使用量实际增加而统计称减少……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湖南省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益阳三市调查发现,当地在“化肥减量”工作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早产”数据、“僵尸”数据、“美容”数据奇葩频出。

  化肥所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洞庭湖重要污染排放来源。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2018年11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洞庭湖周边地区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以上。

  然而,相关地方的减量努力,似乎更多地用在了对数据的“美容”上。如汉寿等地没有监测到施用有机肥,但当地却上报称,通过有机肥替代实现了977.4吨的化肥减量。

  这般“无中生有”的做法背后有多不“走心”,对于环保和统计严肃性的背离就有多严重。

  值得追问的是,如此“假”得不“走心”的数据,是如何横空出世并层层上报的?至少从常识来看,哪怕有一个环节“打起精神”,这些假数据也不至于要让环保督察组来戳穿。

  显然,对于多地的“数字游戏”,不能仅止于戳破数字泡沫,更要层层追责,对于相关环节的失职失责一个都不放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督查组戳破相关数字假象的一个突破口,就是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当地的种植大户发现的。这无疑给当前的环保统计数据核查工作提供了示范。

  即对于治污效果的评估,不能从文件到文件,从数据到数据,而要更多打捞民众的实际感受。当这样“求真”、“求实”的核查、督查路径变得标准化,也自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基层玩弄“数字游戏”的侥幸心理。

  数字造假现象其实并不止于环保领域,这一“通病”背后的机制、作风漏洞有必要得到更严肃的审视。如一位基层统计干部就坦承,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对化肥使用量的数据重视程度不如GDP固定资产投资等。

  这反映出了某些现实积弊——在一些地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上级重视程度,而非程序保障。这显然背离了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针对此一现实,要通过优化和完善数据统计与上报程序,让数据远离“人为”干预的影响,而这需要得到更多重视。

  很大程度上,“数字游戏”现象在社会治理中的禁而难绝,所带来的危害性比环境污染更甚。因为这属于作风“污染”、机制“污染”,具有源头性影响,若得不到根治,很可能影响到多个领域的治理能效。

  就以环保为例,督查越下沉,越要警惕那些潜伏的数字“美容术”。在严肃问责的同时,也要通过及时优化相关机制设计,彻底压缩地方在数字上“动手脚”的空间。

  □重舟(媒体人)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