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底开始,汽车股票的走势便有些不按常理出牌。5月第一周,小康股份以涨幅14.92%领衔中国汽车股涨跌榜,紧随其后的是*ST众泰和ST海马,涨幅分别是10.33%和10.24%。反观自主三强吉利、长城和长安,除了长安有2.08%的涨幅,长城港股下跌0.1%、沪股下跌6.55%,吉利下跌4.62%。
小康股份借着华为的东风,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尚可解释得通。但众泰和海马两个有“退市风险”和标注“特别处理”的车企,为什么还能出现股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从宏观角度看,众泰和海马的发展前景堪忧,但资本市场总是会受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因素影响,导致股价波动。特别是汽车股,本身就会受到非常大的政策影响,去年新能源板块暴涨就是例证。
此次,海马股价上涨或许有2点原因。一是有消息透露,海马将在海南和河南各规划30万台新能源车与智能汽车产能,并计划在“十四五”规划末期实现年出口超10万台的目标;二是作为小鹏汽车的代工厂,近期小鹏销量表现不错,海马也顺势水涨船高。
众泰这边同样有利好传言,此前众泰曾爆出重整消息,激发了投机者的热情。最新的传闻是,上海智阳投资有限公司和湖南致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可能成为“接盘侠”。但目前,两家均尚未进一步明确投资意向。
事实上,资本市场对于众泰、海马等边缘车企原本就是低预期,所以稍微有利好消息就会带动股价上涨。有分析表示,ST股的走势与大盘往往是相反的,大盘走强时ST股走势一般较弱。ST股的走势具有必然的持续性,经常呈现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的现象。呈现一个涨停板今后往往等闲呈现第二、第三个涨停板,而反之跌停也是这样。而且,ST股之间具有联动效应,经常呈现齐涨齐跌的现象。
对比众泰、海马的“幸运”,资本市场对自主三强有着更高的预期。从长城和长安2021年一季度财报的相关数据来看,长城的表现不及预期,财报发布之后,其股票也随即受到了影响。
有分析表示,长城汽车Q1净利润低于预期,净利润环比降幅超过营收,核心原因在于毛利率下滑:长城汽车2021Q1汽车销量33.88万辆,同比+125.42%,环比-21.37%,环比降幅低于营收,单车平均售价下降,一季度单车收入9.2万元,环比下降3.86%,主要原因在于欧拉品牌销量占比环比上升。
长安汽车Q1业绩改善明显,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因此相关机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股价也一直是增长状态。在2021年一季度报告期内,长安实现营业收入320.27亿元,同比增长176.95%;实现归母净利润8.54亿元,同比增长35.34%;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7.20亿元,同比实现扭亏。
东北证券指出,长安自主的产品力不断提升,2021年长安自主将迎来UNI系列轿车、中期改款CS35 PLUS以及CHN高端品牌首款车型,有望进一步提升销量,进而提振业绩。此外,5月10人长安汽车第2000万辆车下线,也促使长安连续三日大涨,累积涨幅超28%,其中5月10日、12日均涨停。
吉利还未发布一季度财报,但此前发布2020年度财报时,吉利的利润展望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导致财报发布第二天股票价格大跌12%。此外5月10日发布4月销量后,由于4月销量为100331辆,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导致5月11日吉利港股跌近2%。
值得一提的是,从本周来看,汽车整车板块拉升,长安汽车拉升涨停,北汽蓝谷涨超6%,广汽集团、江淮汽车、比亚迪等个股纷纷走强,长城和吉利的股价也开始回暖。
其实,资本市场短期内的数据起伏很难说清原因,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企业长期的发展前景,优质的标的是具有成长性的。像自主三强这类业绩好,增长稳定,估值不高的白马股,其实很少能够持续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巴菲特说过,一家公司能在十年内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就已经很强大了。大多数白马股基本上保持15%的增长率,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大牛市,没有估值抬升,靠业绩的话,每年只能实现15%的回报。而一些ST股票不过是炒短线,玩题材,打个板,不过是当时看起来比白马股好而已。
目前,自主三强虽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但多家机构分析,由于企业车型产品力提升,新车规划饱满,技术储备深厚,维持“买入”评级。
渤海证券表示,目前汽车行业TTM市盈率为22倍,各板块估值较年初均有所下滑,其中,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板块分别降至23/17/23倍。板块调整主要源于2020下半年市场对于车市复苏预期已有反应,叠加节后估值端流动性趋紧。
未来,随着汽车芯片短缺逐步缓解,车市复苏趋势不改,其中,电动化、智能化高景气度持续,汽车板块仍具备不错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乘用车方面,中央及地方政府有望继续推出有效举措促进汽车消费,叠加各大车企持续推出新车型,车市将从消费升级和市场下沉两个维度持续复苏。吉利、长城、长安等优质自主品牌的表现值得持续关注。
文/李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