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探索城乡协调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长效脱贫,走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消除。我国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年过渡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国脱贫攻坚战如何取得全面胜利?消除绝对贫困有哪些重要意义?怎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康沙村的村民在收青稞(2020年9月10日摄)。新华社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十九大进一步将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全面脱贫意味着所有人的收入都达到小康国家的最低收入标准。

张俊伟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党的重视和领导,也离不开党和政府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持续投入。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脱贫是十八大之后通过“精准脱贫”实现的,同时也离不开前期的大量积累。

改革开放前,我国已经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不少基础性问题。改革开放后,1986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这一专门扶贫攻坚机构成立,我国先后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为期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进行扶贫开发工作。

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先后制定,通过“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发动全党、全社会力量,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新时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高强表示,“贫困问题是世界的问题,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面临贫困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本身就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我国在对抗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有效脱贫举措、方式和路径,对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发达国家也有相应的启示意义。

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基地,工作人员演示插秧机操作(2021年3月2日摄)。新华社分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长效脱贫,走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高强指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首先不要减少投入,要把原来的扶贫举措,已经确定的政策和工程项目等稳定和延续下来,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稳定投入不是说什么都不干,扶贫政策要转向脱贫攻坚成果,转向乡村振兴。”

如产业扶贫要与产业振兴衔接,易地扶贫搬迁要促进贫困人口搬迁后的后续帮扶,包括社会融入、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

高强表示,低收入人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环节,要对脱贫边缘户或容易致贫农户进行分类,分别采用兜底保障、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帮扶措施。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低收入”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比较细化。“注重教育和培训,核心是激发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勤劳致富。”

张俊伟也强调分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因为贫困的原因很多,如有的是生产落后,有的是因病因老致贫。”生产落后致贫人口可以进行产业帮扶,如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等,继续发展生产;因病因老致贫则更多进行直接扶持,将其纳入扶贫体系,巩固制度化帮扶成果。

高强表示,在过渡期内,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前提。具体而言,在“投入不减少、政策要延续”的基础上,建立防止返贫监测体系,“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分类化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小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除绝对贫困后我国进入控制和减少相对贫困阶段,相对贫困会一直存在,这是一场“持久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链条上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合作经营、务工就业等方式分享更大比例的增加值。

广西资源县“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内的田园景观(2021年4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城乡双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解决绝对贫困后,我国仍需要继续解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差距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高强表示,“全面振兴”有两层含义,首先,不只是发达地区要振兴,原来脱贫的地区也要振兴;第二,全面振兴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五大振兴”,振兴维度更全面。

在“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造血”功能,能为乡村注入持续发展动力。张俊伟表示,现在乡村和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双向流动”的特征,乡村有广阔产业发展前景。

一方面,就一定程度而言,乡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乡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迁移,更多乡村土地等资源得以释放。另一方面,城市中部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备现代经营意识的人,注意到农村的产业发展前景,带领人才和资本下乡。二者相互促进,在城乡间形成双向流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张俊伟强调,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做出自己的特色和比较优势。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引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改革试点统称“三块地”改革。孙小龙指出,目前“三块地”改革,尤其是承包地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同等入市以及入市后利益分配等问题,还有待明确和细化;扩大宅基地“三权分治”试点改革范围还有待扩大,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还有待完善等。

高强指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上下功夫,以县域为切口,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解决城乡差距大的问题。

此外,在区域布局上,需要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工作,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相关工作已逐步展开。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率先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构建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协调共进、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优化互促的良性循环,以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