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7月车险负增长10%下的期待:六问新能源车险,能拯救车险吗?

  踯躅前行的车险行业,7月步伐依然蹒跚。

  或许,2021年上半年车险保费-7.1%的增速,还有去年疫情导致同期保费基数较低的因素影响,面上来说并没有那么难看;但是,7月单月车险保费负增幅度超过两位数为-10.7%,综改效果持续体现。

  说明问题依旧:车险市场严重缺乏新的业务增长点。

  这更表现在同质化的车险产品市场下,整个行业缺少一种做车险业务的激情与信心。

  万众期待的新能源车险,能否在这种疲惫的市场氛围之下,成为打破传统车险市场竞争格局的突破口?或许,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从Z世代们(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正在抛弃BBA的购车新逻辑,到国家出台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再到如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行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能源车险,正在给车险市场的变革带来无限遐想。

  本期,《今日保》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配套动作,先后对5家新能源车企的直营门店、16家财险总公司的车险部、保险科技公司精励联讯进行了专访:

  下一步,车险行业要如何应对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的落地?

  其中又存在着哪些机遇和挑战?车险行业能否实现新的变局?

  以下观点汇总,供车险行业参考借鉴。

  1

  -Insurance Today-

  来自汽车市场的声音:谁抓住年轻消费者,谁才能掌握未来

  2021,在传统车企加速新能源产品的投放、科技巨头先后入局、我国延长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趋势背景下,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已成定局。

  下列数据,说明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迅猛的发展势头:

  2021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增长均超2倍。

  其中电动销量、插电式混合动力产销分别完成19.2万辆和20万辆,均刷新历史记录。

  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累计销量,已与2019年全年水平持平。

  新能源车的产销占比,已经接近新车总产销量的10%。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当下,更有一种趋势值得关注:即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消费拥护群体。

  从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47.83%的新能源车用户年龄为26-35岁,这一年龄层次用户占比最高;如再加上19-25岁的10%的用户占比,可以说年轻消费者已经是新能源汽车最主流的消费群体。

  这说明,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消费者因为品牌价值而为某款车买单,是因为传统汽车集团基于对燃油车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品牌竞争壁垒。比如日系车以性价比见长,德系车主打动力和底盘。

  但是到了新能源车时代,传统燃油车的品牌逻辑,已经很难再奏效。

  一位接受采访的汽车门店销售人员对《今日保》表示:“早些年人们买车都是看品牌和内饰,根本不考虑智能化。但是现在一辆车如果没有自动驾驶类,那些80、90后的车主,连碰都不想碰。”

  在充满科技感、未来感的技术以及智能化的驾驶体验面前,传统豪华车曾经引以为傲的品牌、价格,已经变得相当脆弱。

  在知乎上,更有用户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年轻人是否要买BBA?

  其中,高赞的回答是这样总结的:“消费者只需要换一台电动车,体验一下刹车,那么BBA等豪华品牌赖以生存的操控性、平顺性等产生的溢价性能瞬间为零。”

  这种抛弃品牌价值的购车逻辑,更可从一些年轻消费者的口中被证实,使我们切身感受到:整个汽车市场的行情,变了。

  一位购买了小鹏P7的90后对《今日保》指出:“我其实不太在乎所谓的品牌。现在的汽车是不是足够时尚,有没有科技感,能不能给我带来全新的体验,这些才重要。”

  而Z世代们,他们年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愿意尝鲜、强调个性化,也正在成为新的汽车消费的主力军。

  一份出自360的《2021年中国汽车研究报告》显示:

  对于汽车驾驶技术,Z世代们对新兴的智能驾驶技术关注度达到77%,对探索自动驾驶乐趣的占比超过了三成。

  可见,当Z世代成为汽车产业最主流的消费群体时,所有的燃油车品牌将充满危机感。而这一年限,不超5年。

  这反映到新能源车险的市场布局中,也是同理。

  一位新能源车企的保险部负责人透露:“对我们来说,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保险公司对于年轻消费者的服务理解。保险公司不能再想着拿以前的车险承保理赔策略去应付所有的消费者。我们愿意与所有具有创新探索精神的保险公司合作。”

  这更表明,对于保险公司下一步的新能源车险发展而言:“谁抓住年轻消费者,谁才能掌握未来。”

  2

  -Insurance Today-

  财险公司,如何看待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征求意见?

  站在车险经营管理角度,财险公司是如何看待本次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的?

  对于这一问题,《今日保》走访了16家财险公司,12家公司做了明确回答,其中9家持支持态度,3家持中立态度。

  支持公司普遍表示:

  ●银保监会去年发布的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丰富商业车险产品,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车险示范条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

  ●此次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是落实银保监会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属于国际首创,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也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新条款相对清晰的界定了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

  ●新条款覆盖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期间的损失及“三电”系统的损失,并且围绕新能源汽车网联化趋势、车主用车生命周期开发了更为多元的附加险产品,保险责任更加丰富。

  ●几个专属附加险的出台,算是车险从专注车辆本身风险转向与车辆行驶、使用有关的责任和财产风险,扩大了承保范围,可能会是“车辆保险”新定义的起点。

  持中立态度的公司则认为:

  ●缺点是产品并没有大的突破,此次新条款并没有大幅度改变承保风险,尤其是没能就电池的风险出台专门的条款,只是让赔付责任更加明确。

  ●新能源车风险当前仍然未充分暴露,新条款的保障覆盖范围可能不足。

  ●条款中责任免除部分均没有免除自动驾驶的情形,实际上自动驾驶模式是需要符合国家标准才允许上市使用的。

  3

  -Insurance Today-

  新能源车险之影响:保费、风控与外部环境三重压力压顶

  新能源车险条款落地后,对保险公司车险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一问题共有13家公司做了明确回答,几乎所有回答本问题的公司都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

  绝大部分公司都看到了机遇,但从答复来看,更多是从行业角度而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逐步扩大,为保险行业扩大承保业务范围,增收保费,加快车险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新能源车险条款落地后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业务研究和拓展力度,丰富保险公司在不同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应用领域的承保经验。

  ●新能源车险条款落地,会让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布局速度,积极推进和新能源车主机厂的沟通和合作。

  ●随着新能源车生态的逐步成熟和保险公司承保定价能力的提高,逐步提高增速。

  ●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是载体,有利于行业建立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操作规范。

  而更多的公司,对于挑战的内容却答复得更多:

  首先是保费的压力:

  ●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这将意味着5年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翻近10倍。实际上,按照保险公司高层的经营预期,新能源汽车的保费规模至少会要求数十倍的增长。

  ●新能源车无论是它自身的体量还是从发展速度,其实都还是难以取代燃油车的地步上,对于大公司来说,它还是只占市场份额很小的一块儿。

  ●新能源车的门店还是掌握在老三家手里,那么小公司即使看好这样的机会,如果没有和行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的话,其实在新能源领域也没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去做。

  其次是风控压力:

  ●从历史数据来看,新能源车相较传统汽车出险率偏高,赔付成本显著高于传统汽车。如果定价低于风险成本,将难以覆盖经营成本,势必给车险经营带来更大的压力。

  ●由于新能源汽车风险与传统汽油车差异较大,风险的特定性和不确定性更高,更加考验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和理赔专业能力。

  ●新能源车技术还在快速迭代和发展,零配件、工时标准化程度低,新的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仍在探索过程中,这些都会对赔付风险带来影响。

  最后是外部环境压力:

  ●行业在新能源车辆维修产业链上话语权不足,主机厂数据封闭,现行管控手段对新能源车辆管控效果有待验证。

  ●各地维修商标准不一,市场缺乏统一标准,电池的残值回收市场不尽规范,给理赔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对新能源车风险的应对,总体跟着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逐步推进,保险公司难以脱离大环境影响。

  4

  -Insurance Today-

  关键问题:保险公司如何从核保和定价维度,做好新能源车险的保费定价?

  由于行业统一的费率目前尚未出台,所以仅6家保险公司给予了明确答复,主要总结为三点:

  ①依据公司自身历史经营数据,对新能源车定价模型进行重新评估和完善,重点从车种、使用性质、车价、车龄、品牌、电池制造商等维度出发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及核保规则,并定期实施回溯及动态调整,不断提升承保策略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②借助外部合作数据,挑选相对发展成熟的品牌和车型,同时基于更多的从人、从驾驶行为、里程等信息,加大风险的筛选能力和定价能力。

  ③模式共建,对于有可能进行主机厂深度合作的品牌,可以从长期共建的角度,进行成本打包和共同的风险控制

  5

  -Insurance Today-

  介于独特的赔付风险特征,保险公司如何做好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客户服务?

  从各家公司观点汇总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征和产业发展趋势共同决定了风险特征。

  一是由于其特殊部件导致风险类型明显有别于传统燃油车,尤其电池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来源,过充、碰撞等导致电能非正常释放,或起火、燃烧导致化学能非正常释放是主要风险。

  二是电池占整车价值的40%左右,电池性能衰减较快,导致新能源汽车折旧率普遍高于燃油车,尤其3年以上车辆极易发生道德风险。

  三是动力电池风险、车身结构风险,共同决定维修方案的选择;且由于新能源汽车普遍搭载智能辅助驾驶设备,需要专业定损,但当前行业缺乏损失鉴定能力,对维修产业依赖程度大且话语权弱。

  四是市场上具备该方面技术能力和资质的维修资源也十分有限,很难形成像传统燃油车一样的维修网络。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借力公估网络。因而对合作公估人的考察与管理成为理赔管理的重点之一。

  五是从事故类型来看,发生严重事故才是造成电池损失的前提,而随着电池技术的改进,电池未来可以做得更小、更不容易被碰撞到。这也表明,更需要看重开新能源车的人的驾驶习惯,围绕着这个新能源车驾车人的风险,去更合理的用自主系数去平衡赔付的风险,可能是中小公司更关心的事情。

  而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客户特征,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辆保险部副总经理吕飞更是表示:

  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客户往往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其驾驶行为、用车习惯也会与原有的驾驶人群存在一定区别,体现不同的风险特征。

  对国寿财险而言,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风险特征的研究力度,完善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配套的销售及两核体系,更好的为新能源车险客户提供‘有我,财安心’的品牌服务,让公司伴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成长。

  6

  -Insurance Today-

  新能源车专属条款中新的折旧规则,会对新能源车的后续续保业务的赔付率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新能源车险的续保预测,保险公司观点比较分散:

  积极的一面:

  此次行业推出的折旧率较为“缓和”,是在兼顾汽车产业、动力蓄电池行业的诉求,参考机动车折旧率,为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稳妥应对消费者关注后平滑过的结果,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方公布的车型保值率也更加平稳。

  在制定费率表时参考了车种品类、使用性质、车价等个维度,不会出现新能源汽车旧车车价“断崖式”下降的情形。

  针对新能源汽车贬值过快的问题,行业能够约定残值率,当车龄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时,不再追加折旧,以稳固大龄新能源车的保障机制。

  这些是有利于新能源车险的续保的。

  中立的一面:

  新能源汽车折旧系数,较传统车辆折旧有所提高,但从电池类型、品牌车系维度看仍与目前市场上实际折旧情况存在。对续保的影响不确定。

  消极的一面:

  新能源车折旧率比燃油车高,续保时,新能源车的保额降幅将大于燃油车,赔偿标准会有所降低,理论上续保率会因此有所降低。

  7

  -Insurance Today-

  保险公司如何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合作,更好的推动新能源车险发展?

  中大型保险公司的诉求为:

  在承保端:

  ①如何打通与汽车产业的数据壁垒仍是行业最为迫切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因为具备联网属性,天然具备海量数据(603138,股吧),如何获取并且运用好此类数据是目前行业最为关注的。数据不仅可以用于精准定价,在精准评估电池健康度、精准定责方面也发挥着更大价值。

  ②如何帮助行业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险解决方案是行业最为关注的重点。车险汽车产业链中深度关联的一个环节,汽车技术的变革势必带来车险风险特征的变化。根据汽车产业规划,未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共享出行将带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升级,构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格局。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识别、风险剖析将深远的影响车险行业对承保风险的判断和理赔损失的认定,尤其未来智能化技术不断深化、融合,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去帮助保险公司吃透产业变化。

  在理赔端: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资源丰富,保险公司需结合自身情况寻求具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资源,搭建起专业的理赔服务网络,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夯实理赔服务能力。

  ①搭建电池检测和维修网络。保险公司需挖掘有资质的专业能力强的检测和维修单位,在出险后指导被保险人开展检测和维修工作。

  ②建立残值回收渠道。残值的公正客观评估不仅对定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赔付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③与专业公估合作。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带来的理赔需求将会催生公估公司配备具有电池专业技能的公估师,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借力公估网络。

  中小型保险公司的诉求为:

  当前重点考虑的是在车型风险,如:

  ①三电占车价比重,零整比特征;

  ②电池衰减特征、电池碰撞安全性评级

  ③公允的残值评估和预测;

  ④自动驾驶系统有效性评价;

  ⑤整车交易/维保过程,如延保政策,延保范围,电池实际归属。

  互联网保险公司的诉求为:

  ①协助建立和主机厂的沟通合作关系,并给出主机厂合作方案建议;

  ②可能的情况下,推进主体公司协作,避免恶性竞争;

  ③定价数据和定价能力建设。

  8

  -Insurance Today-

  保险科技公司的思考:如何解决新能源车数据获取难、连接不足、承保能力建设等问题?

  针对上述在保险公司所提到的保险业自身数据积累不足、新能源汽车承保能力建设需大量投入等问题,今日保采访了长期以来一直深耕车险行业的数据和分析公司精励联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励联讯”)。

  在实现新能源车专项产品的时候,保险公司不但需要能够承保包括电动车、插电混动车、燃料电池车在内的各类新能源车,而且需要解决出单、核保、定价、理赔等各个环节间的新能源车特有数据的连接问题。

  为了协助保险公司解决这些问题,精励联讯近期推出了新能源车数据库产品。秉承成熟的行业车型数据库产品的建设和运营经验,精励联讯采集并深入研究新能源车特有数据,并挑选了高价值数据字段进行标准化和系统化,建成的新能源车数据库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通过分析新能源车特有数据和赔付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精励联讯发现新能源车的风险特性和传统燃油车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这些改变使得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的产品设计和定价上有了新的挑战。

  为此,精励联讯建议保险公司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提高自身新能源车的赔付风险细分能力的建设:

  首先,新能源车也是车,所以之前积累的关于车辆风险细分方面的车辆基础数据和能力,大多数仍然适用。例如:操控灵活度(扭矩和车重之比)越大,出险频率越高;

  其次,新能源车所特有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相关静态信息,在车辆基础数据之上,能够很好地进一步描述新能源车的独有风险特征。例如电机动力性能和赔付率呈正相关。

  最后,描述新能源车的使用状况的动态信息,也能很好地描述新能源车的风险特征。

  然而现有保险公司的动态信息来源无论在覆盖率还是颗粒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作为车辆基础数据和新能源车静态数据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但目前尚不能独立满足新能源车承保的需求。

  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车的销售渠道和理赔成本的控制力度也有限,于是在承保环节通过核保和定价对于新能源车的赔付风险进行筛选,成了保险公司当下最有效的着力点。

  为了助力保险公司建设新能源车风险细分能力,基于新能源车特有的静态信息,传统的车型、车辆和易损零配件等车辆基础数据,及其相应的新能源车赔付经验数据,精励联讯建设了新能源车风险评分。这一评分将作为新能源车数据库的一部分,输送给保险公司在核保、定价、营销等环节使用。

  从多家保险公司的验证效果来看,精励联讯的新能源车风险评分均展示了显著的风险细分效果,可以成为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新能源车专属保险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有效着力点。

  后记

  年轻化、智能化、共享化,不仅意味着汽车消费的逻辑已经被时代重塑,更意味着与之配套的车险行业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变革和创新。

  新能源车险,给车险行业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但更需清楚的是:唯有掌握对新能源车更全面的数据,配之以科技的赋能,才是车险行业做好新能源车险定价与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逻辑。

  合作共建生态,当是这条路中可见的捷径。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