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知》明确提出“加快上市航运期货等交易新品种”,航运期货的面世时间有望大大早于市场预期。
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再迎众多政策红利。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强化自贸试验区与期货交易所的合作,从国内市场需求强烈、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商品入手,上市航运期货等交易新品种;以现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已上市成熟品种为载体,加快引入境外交易者,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形成境内外交易者共同参与、共同认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期货价格。
在多位期货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国内期货市场将迎来一系列变革,一是航运期货有望加快面世步伐,二是越来越多期货品种将加速对外开放进程,相关期货交易所将与当地自贸区加强合作,打造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
“其实,部分期货交易所已取得不错的成效。”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上海期货交易所旗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落户上海自贸区,负责原油、天然气、石化产品等能源类衍生品的上市交易、结算和交割业务。如今原油期货品种的境外投资者日均交易量占比逾16%,日均持仓量(当日未平仓合约量)占比则超过28%,形成了人民币等多种货币计价结算,有效提升中国在全球原油期货领域的定价话语权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他表示,不排除未来国内其他期货交易所会借鉴这种模式,在当地自贸区设立业务机构,打造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助力铁矿石、大豆、PTA等大宗商品拥有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期货定价能力。
在这位期货公司负责人看来,《通知》强调现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已上市成熟品种应加快引入境外交易者,也有着双重考量——一是通过引入境外交易者与全球期货投资理念,有效平抑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炒作氛围,遏制大宗商品价格无序上涨压力;二是将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定价影响力通过境外交易者“传递”给全球市场,进而给境外资本炒作某些大宗商品期货“降温”,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
“此次相关部门强调加快上市航运期货品种,或许也是基于类似的考量。”一位熟悉航运期货研发进程的期货公司业务总监向记者分析说。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与全球经济复苏的共振下,过去一年全球航运供需关系紧张,目前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指数)已创下2010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4147点,给国内外贸企业商品出口带来日益巨大的货运物流压力。航运期货的面世有望发挥期货的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作用,有助于企业降低航运成本缓解经营压力。
当前中国出口的集装箱航运价格大幅上涨。-视觉中国航运期货“呼之欲出”
在多位期货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通知》明确提出“加快上市航运期货等交易新品种”,航运期货的面世时间有望大大早于市场预期。
“此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在研发航运期货品种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上述熟悉航运期货研发进程的期货公司业务总监透露。2019年起,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上海航运交易所已开展合作研发航运指数期货。去年11月初,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用于期货交易的标的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上海期货交易所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完备严密的航运指数期货产品和相关风控措施。
此外,近年上海航运交易所积极推动航运指数衍生品场外交易,与伦敦清算所、新加坡交易所等合作实现国际集装箱指数衍生品场外交易业务场内清算服务,也给上海期货交易所扩大航运指数期货影响力、完善相关期货品种交易结算机制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借鉴。
记者获悉,目前企业界对航运期货尽早推出有着极高期望值——由于疫情冲击导致全球航运供需关系紧张,加之海外市场需求旺盛与外贸景气度持续高企,当前中国出口的集装箱航运价格大幅上涨,甚至在“一箱难求”的环境下,有些商品的航运物流成本已超过商品本身价格。因此,越来越多企业迫切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快推出航运期货等衍生品,让他们采取套期保值等风险对冲措施缓解运价上涨压力。
前述期货公司业务总监表示,航运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进而影响市场运价大幅波动,即便是专业机构也未必能对未来运价波动趋势做出准确判断。某种程度而言,航运指数期货的面世,可以给外贸、航运等众多企业提供一个风险规避、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
“事实上,当前航运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每年的运费规模超过千亿美元,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与此同时,航运市场的运费波动格外剧烈且不确定性很强,给各类参与者造成巨大的经营影响。”他指出。有数据显示,2009年10月发布SCFI指数以来,上海出口至欧洲的航运价格最高达到5000美元/TEU,最低则是205美元/TEU,两者相差25倍,如此大的波动性对企业稳定物流链成本是相当不利的。因此航运指数期货的面世,通过帮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与风险对冲,有效缓解运价波动巨大所带来的运营风险。
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通知》出台,相关部门正加快航运期货品种研发进程。包括进一步解决企业个性化套期保值需求和场内标准化航运期货产品的匹配问题,以及外汇期货在航运期货品种普及的重要作用。毕竟,各类外贸企业与船东公司或使用不同货币开展航运指数期货套期保值,相关外汇兑换与汇率风险对冲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配套工具。
“目前,相关交易所正在大力推进航运期货新品种上市工作,业务和技术准备已基本就绪,争取尽快推出。其中,全球首个真正意义的集装箱航运指数期货品种有望率先面世,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航运的定价权。”上述期货公司负责人向记者直言。更多期货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多重考量”
随着《通知》面世,越来越多现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已上市成熟期货品种也有望实现“对外开放”。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已上市逾94个期货、期权产品,覆盖农产品、有色金属、钢铁、能源、化工、金融等领域,其中,铜、原油期货、PTA、铁矿石等9个期货品种实现了对外开放。
在多位期货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疫情冲击与气候风险变化导致农产品供应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相关部门或将加快农产品期货的对外开放进程,一方面吸引更多海外交易者与多元化全球投资策略“入场”,有效平抑国内期货市场投机炒作氛围,遏制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无序上涨压力;另一方面则将中国定价影响力通过海外交易者传递给全球市场,给海外资本炒作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降温”,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
“事实上,通过铁矿石期货对外开放,海外铁矿石投机炒作风气得到一定的遏制。”一位期货公司铁矿石领域分析师向记者指出。此前,全球铁矿石交易者一直以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作为交易基准定价,但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主要迎合大型铁矿石开采商与贸易商的利益诉求,很多时候大型铁矿石开采商借口市场供需紧张而大幅提高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令中国众多钢铁企业不得不接受更高的铁矿石进口采购成本。但随着铁矿石期货对外开放,越来越多海外交易者开始将国内铁矿石期货价格作为交易定价的重要参考,令大型铁矿石开采商“左右”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牟利的算盘日益落空,也有效缓解了国内钢铁企业的铁矿石进口采购成本压力。
在他看来,要让越来越多国内大宗商品拥有境内外交易者共同参与、共同认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期货价格,除了积极引入境外交易者,相关部门还需打通放宽大宗商品的境内境外交割准入门槛,实现大宗商品在不同市场的广泛流通,从而将更多海外大宗商品库存变成“中国市场的供应”,有效降低大宗商品市场的资本炒作与价格无序上涨压力。
记者获悉,部分国内期货交易所与自贸区在这方面已形成卓有成效的业务合作。7月初,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指定交割仓库、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铜交割指定仓库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启用,标志着铜品种在国内国际双合约交易的基础上,首次实现在同一库区内完成“国内期货、国际期货、国内现货、国际现货”四个市场的完全流通,且货物本身无需进行移动,真正实现了零物流成本的“期货现货联动、国内国际打通”。
此举不但有助于企业灵活开展铜库存质押融资以解决资金瓶颈,更有助于海外铜快速在境内期货市场完成交割,有助于平抑铜期货价格无序上涨压力。
“更重要的是,这项业务助力国际铜与国内铜期货进一步形成合力,通过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战略定位,逐步推动上海铜期货价格成为国际市场交易指导价格,持续提高中国价格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位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
记者获悉,随着《通知》出台,不少地方相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对期货交易所在自贸试验区内的保税监管场所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货物品种及指定交割仓库实行备案制,对参与保税交割的法检商品,入库时集中检验,进出口报关时采信第三方机构质量、重量检验结果分批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