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4日,蓝光发展与四川大学中、美双料院士张兴栋教授团队联合举办发布会,双方欲携手推进生物材料产业创新升级及3D打印战略合作。
据记者了解到,蓝光发展旗下迪康药业和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在生物医学材料、植入器械、临床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实际上,这也是蓝光发展续3D生物打印项目后,再度推行“核心技术+资本”、“科学家+企业家”的创业创新模式。
扩大生物材料产业化
在会议现场,张兴栋表示,发展生物材料产业,需要立足前沿理论研究,也需要将研究成果产业化。同时,需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生产与应用相结合的产业化平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资料显示,张兴栋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四川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中心主任。2016年5月22日,张兴栋正式接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一职,成为该联合会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籍主席。目前,张兴栋对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涂层植入体研究成果世界领先,于国际率先提出并确证无生命的多孔磷酸钙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特有的诱导骨再生的作用,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据智研咨询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生物医学材料市场规模预计约500亿元,年增长率近20%,全球市场规模更高达近400亿美元。蓝光发展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杨铿指出,蓝光发展已确立了“人居蓝光+生命蓝光”的双轮驱动战略,其中“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构成了生命蓝光战略布局。由此,蓝光希望通过和张兴栋院士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合作,借助其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创新升级生命蓝光板块,扩大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为承接张兴栋团队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蓝光生命科技集团总裁任东川介绍,蓝光发展旗下迪康中科将扩大其在高分子可吸收生物材料领域的原料及产品产能。2016年,公司医学防粘连可吸收(膜)钉产能和利润预计将实现大幅增长,并扩大生物材料产业化发展。目前,生物材料应用市场广阔,涵盖了齿科、血管支架、植入式医疗器械、骨科等多个领域。蓝光与张兴栋院士合作,有利于促进蓝光生物材料产业链的形成,未来投资并购项目也将围绕相关方向展开,扩大公司营收和利润规模。
促进3D生物打印商业化
作为另一个重点发展领域,蓝光发展正在推进的3D生物打印项目备受关注,早在2014年9月,蓝光发展就已与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康裕建教授合作成立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英诺),致力于建立以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为核心的3D生物打印体系。
2015年10月,蓝光英诺宣布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问世。据悉,蓝光英诺对该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借助该技术,使器官再造在未来成为可能。任东川表示,生物材料贯穿始终,是3D生物打印医学产品的核心。
在未来的布局中,四川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中心主要集中于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碳素材料、非降解型高分子材料、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具备生物相容性但不可降解材料领域的研发;迪康中科则集中于具备生物相容性且可降解材料方面的研究,如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可吸收(膜)钉等;蓝光英诺则聚焦于最高层次具有生命活性的材料研发,如细胞组织、人体器官等。
“蓝光英诺的3D生物血管打印技术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而促进3D生物打印商业化发展,是蓝光发展今年的重要任务。今年,蓝光3D生物打印项目的目标就是在保持技术全球领先的同时,快速实现商业化和利润突破。
据证券时报路莲花财经记者了解到,蓝光的3D生物血管打印技术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而项目的商业化亦正在推进。2016年,蓝光英诺和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签约共建大健康3D打印产业园,由医学3D打印工程中心和覆盖贵州全省的大健康数据中心组成。
2016年6月,蓝光英诺又和昆明市政府签署有关3D生物打印、医疗影像大数据等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规划未来三年内,在昆明市投资建成具有辐射西南地区能力的医疗影像大数据中心、医学3D打印工程中心等。相对应的则是,昆明市政府将授权下属企业或单位建设医学3D生物打印产业孵化园项目,打造3D生物打印孵化平台,由双方合作运营;并协助蓝光英诺完成医疗影像大数据3D打印项目的建设;市政府还将支持蓝光英诺在全省各相关高校、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其技术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