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马慜)“回顾银行理财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我的内心还是感慨万千。”光大银行(601818)董事会秘书、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在9月3日举行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如是说。
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
作为中国理财行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张旭阳对于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中国第一支理财产品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二十年如白驹过隙,也伴随着跌宕起伏,如今银行理财已站上三十万亿元的规模,一度经历了起步、扩张和转型三个阶段。在这二十年间,光大银行阳光理财业务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过4800亿元。
2022年底的债市波动,是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面临的首次“大考”,影响也颇为深远。报告显示,2023年银行理财从2022年底的市场冲击中有所恢复,但理财规模同比仍下降3.1%。虽然连续两年下降,但触底迹象显现。2024年一季度以来,在存款利率下调以及机构配置力量作用下,债市表现良好,银行理财规模进一步恢复。
反观当下,在张旭阳看来,当前银行理财面临很多挑战,还存在多重“不匹配”,这都制约着行业转型发展。目前银行理财的能力建设仍旧薄弱,需要不断加强。
报告指出,当前资管行业转型发展具体面临“四个不匹配”:一是过去产品销售为核心的理念与财富管理模式下客户为核心的理念不匹配。二是卖方销售规模为主的考核体系与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不匹配。三是短期内投入产出要求与长期持续投入的理念不匹配。四是围绕产品的标准化业务流程与围绕个人提供差异化服务不匹配。
“展望未来,青衿履践、山海可期。”张旭阳作此总结。在他看来,面对大环境发生的变化,银行理财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安排:一是回归逻辑、坚守初心,做能力圈范围内的事情,也要明确自身作为资管机构的定位。二是把握趋势、厚积薄发,持续推动资管行业健康发展。
张旭阳认为,对于资管机构而言,可以从四个方向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一是与财富管理深度融合,包括产品体系和智能投顾的发展。二是与实体经济更密切地结合。三是打造多资产、多策略、全天候的投资平台,未来希望能够与各类资管机构的合作搭建这一投资平台。四是在某些领域形成专业和精品,在投顾、养老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张旭阳看来,评价一家资管机构是否成功的标志,并不是规模,而是自身能力与对初心的践行。
“对于资管机构而言,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投资回报,用专业的力量服务国家战略,这是我们的初心。为了更好践行初心、履行责任,确实需要我们去把握中国资管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张旭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