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中国中冶前八月海外签单额增85% 四年半投747亿研发手握专利5.3万件

  在“一带一路”机遇下,中国中冶(601618)(601618.SH、01618.HK)海外新签合同额飙升。

  日前,中国中冶发布公告,公司2024年1—8月新签合同额8310.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6.5%,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58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1%。

  记者注意到,中国中冶今年在海外市场成功签约一系列大型冶金建设项目,上半年境外业务实现营收133.1亿元。

  作为中国五矿旗下规模最大、唯一一家A+H股上市公司,中国中冶在研发上投入不菲,近四年半时间研发费用累计达747.56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中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超过5.3万件。

  海外市场连续高增长

  根据中国中冶公告,公司2024年1—8月新签合同额8310.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6.5%,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58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1%。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主要是由于中国中冶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持续发力。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新签海外合同额633.84亿元,同比增长43.72%。

  半年报显示,中国中冶2024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成功签约一系列大型冶金建设项目,其中,玻利维亚锌冶炼项目是玻利维亚数十年来开发的处理规模最大、投资额最高的有色冶金项目;中标的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滨海酒店项目,是继公司在新加坡成功实施环球影城工程总承包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后,在全球文旅综合项目领域再次赢得重大突破。

  2024年上半年,中国中冶实现新签合同额6777.97亿元,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达到435.4亿元,同比增长92.1%。

  以此计算,公司7月及8月实现新签合同额1532.53亿元,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达到154.3亿元。

  中国中冶介绍,根据规划,到“十五五”末,即2030年底,中冶集团海外业务要按照三步走发展目标加快发展步伐。具体来看,第一步,利用三年时间,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底,海外业务规模在集团整体占比达到5%,海外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二步,到2027年底,实现海外业务规模占比达到8%,使海外业务规模与集团在建筑央企的地位基本匹配;第三步,到2030年,实现海外业务规模占比达到12%,集团的海外业务规模与头部央企拉近。

  研发投入高企

  中国中冶是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从1948年投身“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的建设,到建设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先后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

  近年来,中国中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建设为“核心”,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矿产资源、检验检测、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和水务环保为“特色”的“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为主的多元化业务结构。

  业绩方面,2014年到2022年,中国中冶营业收入由2158亿元增至5927亿元,净利润由39.65亿元增至102.8亿元。

  2023年以来,受房地产基建市场调整的影响,中国中冶业绩出现下滑。2023年,中国中冶营业收入达6339亿元,同比增加6.95%;净利润为86.7亿元,同比减少15.63%。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8亿元,同比下降10.65%;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42.5%。

  不过,中国中冶的研发投入一直处于高位。2020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中国中冶研发费用分别为123.3亿元、159.01亿元、187.33亿元、197.3亿元、80.66亿元,四年半累计达747.56亿元。

  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中冶累计拥有28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有效专利超过5.3万件。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