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包” “群”
今年,已经有大批港股优秀公司,跑赢了美股。
就凭借3碗面:
业绩增长(基本面)、估值低廉(估值面)、纷纷启动回购(资金面)。
港股成交量很低,不是风险;
港股外资撤退,也不是风险;
港股连跌4年,反而意味着上涨空间更大。
当下的大A,对于估值低廉、业绩依旧稳健增长、纷纷回购和高分红的优秀公司,我始终充满信心。
1
今年,已经有大批港股优秀公司,跑赢了美股。
互联网板块,TX今年涨幅30%+,MT涨幅60%+
石油板块,ZGHYSY涨幅55%+
有色板块,ZJKY25%+,LYMY50%+,ZGHQ70%+
医药板块,KFSW近40%,HSZY近30%
还有银行(JSYH)、保险(ZGTB)、电信(ZGYD)、
家电(HEZJ)、煤炭(ZGSH)、电力(HRDL)、
航运(ZYHK)、消费(PPMT)等板块,都出现了不少今年涨幅30%+、50%+、甚至翻倍的优秀公司。
而美股7姐妹,特斯拉-2%,
苹果19%、微软17%、谷歌16%,亚马逊25%,
脸书58%,英伟达138%。
在中美最优秀公司的股价表现上,港股今年,已经毫不逊色。
2
为什么港股成交量不足千亿,却出现了大批牛股?
为什么外资在持续买卖出,牛股还能逆势上涨?
为什么中国经济低迷,这些牛股却不受影响?
如果你是看技术指标的,肯定理解不了。
如果你是看技术指标的,追涨杀跌,在容易暴涨暴跌的港股,肯定也是赚不到钱的。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的量化,在港股寂静无声的根本原因。
因为技术指标,在基本面的巨大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差)前,都不值一提。
3
还是从经典的3碗面来解释,今年港股牛股辈出。
第1,当然是最重要的基本面。
以关注度最高的互联网板块为例,虽然宏观经济依旧低迷,但它们的基本面,已经反转了。
今年上半年,腾讯总收入达3206.18亿元,同比增长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为1075.78亿元,同比增长53%。
宏观经济低迷,但并不影响部分行业和部分优秀公司,逆势增长。
这也是关注优秀公司的最大意义。
尽管指数仍然波澜不惊,但是优秀公司早已风起云涌。
这就是,预期差。
第2,是同样重要的估值面,处于近10年最便宜的水平。
恒生指数连跌4年,市盈率不到9倍,目前还处于破净状态,在全球主流股市中罕见。
作为对比的是,标普500市盈率28倍,市净率5倍,
纳斯达克100市盈率36倍,市净率9倍,
日经指数市盈率21倍,市净率1.8倍,
德国指数市盈率16倍,市净率1.7倍,
印度指数市盈率24倍,市净率4.4倍。
4
第3,公司纷纷高回购分红,南下资金纷纷买买买。
基本面在增长,估值在全球股市中都十分便宜,但这并不影响外资一直卖卖卖。
那么,外资卖出,是风险吗?
并不是。
因为当一家公司被严重低估,有人卖,但也会有更多人买,其中也包括公司自己。
第1,今年南下资金买入港股4850亿,开通以来累计买入超过3.3万亿,已经取代外资,掌握了部分港股的定价权。
如TX港股通(南下资金买入渠道)占比9.93%,MT港股通占比14.06%,小米17.65%,快手14.6%等。
如果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内地国企,如四大行,三桶油,三大电信运营商,占比普遍10%-30%。
而再看我们国内的白酒,只要外资持续流出,白酒总会大跌,就是因为被外资重仓了。
所以历史上,一旦外资停止卖出,白酒见底,大盘也就见底了。
而外资,才买了多少呢?
GZMT,占比6.56%。
还比不上,内资买入互联网龙头的占比。
这也侧面验证了,由于中美摩擦、境外高息,外资不断撤退下,优秀的港股公司的定价权,正逐步被内资所取代。
第2,港股公司,自身也纷纷启动分红和回购。
虽然股价一直在跌,但是我的基本面还是在增长的呀,所以很多公司的股价,连公司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启动回购。
这也是推动它们股价上涨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比如QE,每日宣布回购10亿港币,今年预计回购千亿,而其总市值不过3.6万亿港币,占比约3%。
还有MT,今年6月和8月宣布累计回购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亿,而其市值8200亿港币,占比约2.8%。
AT,市值2100亿,宣布回购最高100亿港币。
SYJT,市值600亿,宣布回购最高50亿港币。
MN,530亿,宣布回购最高20亿港币。
所以,股价下跌,从来都不应该视作风险。
只要业绩持续增长,分红和回购持续增加,大跌就是最大的利好。
5
还是那句老话:
一块钱的西瓜,跌到了5毛,那么就是翻倍收益,
跌到了2毛,那么就是4倍收益。
如果公司的内在价值没有变化,甚至在一直提升,跌幅越大,收益空间就越大。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
当它们大跌时,往往伴随着利空,你怎么判断其内在价值?
比如近期下跌的白酒,当下渠道库存压力很大,对长期内在价值有影响吗?
之前下跌的家电和有色,如今大涨了,而当时大跌的原因是川普加关税和美国衰退。
还有下跌的银行,怎么看待城投债、地产债对银行的影响?
弄懂一个行业和公司,并不简单,所以我选择做减法:
第1,主要聚焦银行、煤炭、家电、有色、食饮、电力6大高分红赛道。
每个行业,都有机会,但也都会大跌。
如果对一个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大跌的时候一定是拿不住的。
如果在大跌时不敢逆势加仓,那么也就获得不了超额收益。
一般散户往往只会上涨后买入,遇到大跌,没有信心,往往也是亏钱出局。
那么,这种看似是机会,实则是风险。
第2,主要聚焦行业龙头,守正即可,不必出奇。
在存量经济时代,小公司逆袭的概率越来越低,
而实现了出海的行业龙头,大象依旧还能跳舞。
今年的有色龙头,上半年业绩也是高速增长。
让我今年亏钱的,往往是为了追求业绩弹性的小公司。
但是随着半年报出炉,优秀的小公司,往往少之又少。
业绩没有更出色,但在熊市跌幅却更大,
出奇,就是亏钱。
现在2700点,很多人有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
为了追求弹性,去投资那些自己根本就不太了解的行业。
其实,守正即可,不必出奇。
只要坚信未来必将站上3000点,现在2700点,那么即便是买最简单的上证综指和沪深300,就能获得10%的收益。
关键是,你对未来站上3000点的信心有多高。
这决定了你买1万、10万还是100万,
同样涨10%,最终的收益却是1000、1万和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