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迎来“太古坊”
北京地标商业颐堤港即将拥有全新的名字“北京太古坊”。
近日,颐堤港投资方太古地产宣布,公司商业项目颐堤港将于二期扩建部分落成后,启用全新项目名称“北京太古坊”。
新商业项目将包括目前已经运营的颐堤港综合发展项目及其二期扩建部分,并计划于2026年底起分阶段开业。
有望成为北京规模最大商业综合体
据了解,“太古坊”是太古地产在中国香港的代表性品牌,此次为首次亮相中国内地。“此次命名,不仅彰显了我们对‘北京太古坊’的坚定信心,也印证了我们投资于北京市场的长期承诺。”太古地产行政总裁彭国邦表示。
“北京太古坊”即颐堤港目前是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单体投资额最高、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综合发展项目,扩建部分落成后,项目的总建筑面积将增至86万 ,超过北京商业面积最大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61.5万 的体量。
项目新增七栋高80米的甲级办公楼,建成后将涵盖八座甲级办公楼、一座融合室内与户外概念的购物中心,以及一家东隅品牌时尚酒店和服务式公寓。
除了规模庞大,为了激发颐堤港商业项目更多活力,在建造过程中,太古地产将对项目的每栋办公楼与零售、酒店及其它配套设施相连,在室内及室外设置廊桥步道,整体互动呈现“无缝衔接”模式。
此外,项目也通过融入绿色生态、文化艺术、社交互动等元素,丰富商业区的多元功能。
颐堤港曾为远洋“弃子”
太古地产早在17年前就已经和颐堤港结缘。2007年,太古地产和远洋集团各持股50%开发颐堤港一期,建成了包括一座购物中心、一座甲A级写字楼及一座休闲式商务酒店北京东隅,已于2012年9月20日开业。
基于对颐堤港及其所在的将台地区长期发展潜力的认可,2020年,太古地产与远洋集团共同投资约230亿元,发展颐堤港二期扩建项目。
在二期开发过程中,受房地产下行影响,远洋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并于2024年6月,以40亿元价格将所持的颐堤港二期项目64.79%的股权及相关债权出售给太古地产以及大股东中国人寿(601628)。
其中,太古地产出资9亿元获得14.895%股权,中国人寿出资31亿元获得49.895%。交易完成后,颐堤港二期将由太古地产、中国人寿、将台管理机构实体(将台乡政府全资拥有)分别持有49.895%、49.895%及0.21%的权益。
合作方远洋集团的调整变动并没有影响太古地产推进项目落成。太古地产曾表示,中国人寿的加入为颐堤港二期提供了一个强劲的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颐堤港对品牌商家具有较高吸引力,自开业以来商场的出租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近五年出租率保持在99%以上。
不过,财报显示,在2019年—2023年期间,颐堤港的零售额呈现上升26%、下跌12%、上升11%、下跌26%、上升27%的趋势,出现较大波动。
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更有韧性
2001年开始,太古地产进入中国内地,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不紧不慢”的业务节奏,仅开发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成都太古里、广州太古滙、北京颐堤港、上海兴业太古滙、上海前滩太古里、广州滙坊几个项目,并且单个项目的建设周期普遍较长。从区域选择来看,主要聚焦稳健的一线城市。
近几年,太古地产开始在内地提速发展。2022年3月,太古地产宣布“千亿港元投资计划”,即在未来10年,在核心市场投资1000亿港元。其中,50%用于内地投资,进一步扩展及提升现有项目,以及在一线和新兴一线城市发展以零售为主导的全新大型地标项目。
同时计划在2032年前,公司在中国内地总楼面面积增加一倍。
太古地产按照计划行动,已经在北京、上海、三亚及西安几个城市落地新项目,包括北京颐堤港二期、西安太古里、三亚太古里等。
除了在商业领域不断突围,太古地产也正式进军内地住宅市场。近日,太古地产与陆家嘴集团宣布,其在中国内地首个住宅项目“陆家嘴太古源源邸”即将于上海开启预售。而太古地产持有该项目40%的权益。
不断加码投资,是因为太古地产看好内地市场。太古地产主席白德利在2024年中期财报中表示,公司对香港、内地的长远展望仍然充满信心。
事实上,相对于香港市场,内地市场对于太古地产的租金收入增长的贡献愈趋显着。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太古地产香港零售物业的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为12.88亿港元,同比下跌3%;来自内地零售物业的应占租金收入总额26.15亿港元,同比上升1%,撇除人民币币值变动,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上升5%。
值得注意的是,虽上半年太古地产内地零售租金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但企业在内地的应占零售销售额下跌了约7%。其中,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成都太古里、广州太古滙、北京颐堤港和上海兴业太古滙的零售销售额较2023年同期分别下跌4%、17%、9%、4%及20%,上海前滩太古里保持不变。
太古地产给出的分析称,由于不同国家对中国内地提供免签证政策以及个别外币贬值(特别是日元),出境旅游上升,部分商场进行改建及翻新工程造成影响,以及2023年的高基数效应,导致2024上半年中国内地的零售销售额下跌。
也有机构报告分析称,新兴商业项目不断占有市场,也对太古里等传统商场形成了有效的分流。此外,随着出境旅游的复苏,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将购物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尤其是奢侈品市场,也给国内市场带来不小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