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过去一半。在这半年里,疫情带来的阴霾似乎仍然未能完全消散,从长沙新消费研究院进行的消费者和消费企业调研结果来看,各方信心仍处低位,经济活力尚待提高。即使步履维艰,各方依然向光而行,根据数位科技的大数据,经营者们并未躺平,而是奋力寻找突破口,探寻新方向。为此,长沙新消费研究院与数位科技携手推出了《消费活跃之城报告》,《报告》将由消费活跃之城排行榜及消费活跃之城系列报告共同组成。
在第三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文旅消融合发展主题对话的现场,重磅发布了《消费活跃之城报告》,由长沙新消费研究院产业研究负责人黄偲进行解读。报告通过观察300余座城市,分析门店数据1000万余条、开店数据170万余条,涵盖品类数量30余类综合45个三级指标得出。
消费活跃之城排行榜注解
消费活跃之城排行榜由《消费活跃之城报告》项目组数据分析及产业研究团队共同制榜,通过构建“消费活跃之城指数”,计算各城市分值,最终取得分前50城市入榜。
消费行为的产生实质上是消费供给和消费需求的一种匹配,因此,一座城市消费的活跃,则是城市商业的需求端和供应端相辅相成的结果。在需求端,拥有大量具有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的消费人群是城市具有旺盛消费需求的关键。因为消费的终端是每一个具体的消费者,城市消费者的基数越大,经济能力越强,对新兴事物的接纳度越高,则往往具有越高的消费需求。而在供应端,面对消费者千差万别并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是否具有足够数量的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以及足够数量的创新者来探索、培育新的需求,则是供应端的关键。
基于此,我们为“消费活跃之城指数”设计了“城市发展实力”、“商业繁荣度”、“商业活跃度”、“首发经济影响力”、“消费保障力”5个一级指标以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城市消费供需两端的实力。通过结合数位科技的大数据与长沙新消费研究院的消费研究体系完成消费活跃之城指数评价体系的构建,我们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合作伙伴第一财经等机构的数据支持。
“城市发展实力”旨在评估城市的整体规模、宏观经济实力,权重为20%,包含“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两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
“商业繁荣度”旨在评估城市现存的商业繁荣水平,是指数最为核心的两个一级指标之一,权重30%,包含“门店数量”、“门店密度”、“门店业态”、“商场繁荣度”四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
“商业活跃度”旨在通过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活跃程度观察城市的商业活力,是指数另一个核心一级指标,权重30%,包含“开店热度”、“经营者活跃度”及“消费者活跃度”三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
“首发经济影响力”旨在通过城市的首发经济侧面反映城市的消费活跃度,权重为10%,包含“新业态”、“新品牌”及“新人群”三个二级指标和5个三级指标。“消费保障力”旨在考察城市消费背后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权重为10%,包含“消费便利性”、“交通便利性”两个二级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
通过加总5个一级指标得分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我们得到了消费活跃之城最终的榜单。
消费活跃之城报告综述
城市发展实力
当我们展开任何涉及到城市商业维度的评估,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都是无法绕开的。我们评估“城市发展实力”,其实是希望通过城市与商业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穿透到背后的城市居民规模及经济水平,并以此来反映消费需求端的整体水平。
当然,既然是反映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在宏观指标的选择上自然也会有所侧重。例如,人口指标上,除了人口总量,我们还考虑了15-59岁人口占比,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目前是消费的主力人群,也是绝大多数消费品牌的目标客户人群。经济方面,除了常规的人均GDP、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之外,我们纳入了收入房价比这一指标,这是考虑到房价总体上对家庭消费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已经贷款买房或计划买房的家庭而言,房价过高会对消费意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城市发展实力”的最终得分及排名如下:
可以看到,四大一线城市在这一指标中占据前四,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也绝大多数是新一线城市。
具体到二级指标来看,在“消费能力”这一项,城市整体规模和经济水平对排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整体排名与城市GDP总量呈现出了极高的正相关性。而在“消费意愿”这一项上,因为考虑了诸如收入房价比这种大城市反而处于劣势的指标,以及第三产业占比这种与城市规模相关性没有那么高的指标,一些城市实现了排名的逆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温州市、嘉兴市、无锡市。凭借在这一项上的优势,温州和嘉兴得以逆袭进入前20,而无锡更是位列前十。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意愿”这一项上,即使部分指标对大城市并不友好,但北京、上海依旧分列第四、第五,展现出了全方位的城市实力。
商业繁荣度
商业繁荣度主要考量的是城市现存商业的繁荣程度。依托数位科技触达全国的商业门店数据库及线下人流数据库,我们可以全面的为城市商业的整体水平把脉。
在指标的选择上,一方面,商业门店的数量自然是商业繁荣程度最为直观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门店数量与城市的整体规模和人口数量存在极高的正相关性,为了避免大城市“躺赢”,我们纳入了人均拥有门店数量指标,以测量城市商业的密度。除此之外,我们还评估了城市商业的均衡度、丰富度,以及商场的月均人流量等数据,全方位评估一座城市在商业方面的繁荣程度。
“商业繁荣度”的最终得分及排名如下:
在这一指标下,广州、深圳和上海位列前三,而重庆凭借规模优势跻身第四,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东莞名列第六,在饮品、餐食、小吃、娱乐、零售五类门店业态中,除娱乐类门店数量位列14名之外,东莞在其余业态的门店数量均排进前7,尤其零售门店数量排名第二。如果计算人均,则东莞的优势更为显著,在小吃、零售两个品类排名第一,在餐食品类排名第二,饮品品类排名第五。无论是门店总量还是门店密度,东莞都呈现出超出其名声的实力。
具体到二级指标来看,“门店数量”指标将城市门店按五种门店类型分别进行统计,最终广州、重庆、深圳、成都、上海位列前五。其中重庆市门店总数高达32.40万家,是唯一一家门店数量超过30万家的城市。正是依靠门店数量的较大优势,重庆最终能够在“商业繁荣度”上排名第四。“门店密度”方面,广东省的城市展现了绝对的实力,排名前三分别是东莞、中山和惠州。此外,厦门、昆明等旅游城市在这一指标上排名靠前。“门店业态”从城市商业业态的丰富程度和均衡程度出发,最终深圳、广州、重庆位列前三。其中,门店丰富度整体呈现出与城市规模的强正相关性,而门店均衡度则被旅游城市霸榜,三亚、拉萨等未能上榜50强的城市在这一分项上能排进前十。“商场繁荣度”方面则是一线城市以上北广深的顺序包揽前四。其中,上海619家商场月均客流总量高达5.84亿人次,在这一项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商业活跃度
我们采用城市在商业方面的“行为量”来对商业活跃度进行定义,商业方面的“行为”既包括经营者的行为,如开店、商业评估、市场调研等,也包括消费者行为,如消费行为、休闲娱乐行为等等。因此,商业活跃度指标通过经营者和消费者两方的消费活跃程度进行计算,用于评估城市商业的新陈代谢是否旺盛。其中,经营者活跃度方面,依托数位科技旗下的开店选址软件“上上参谋”APP,我们可以探寻经营者开店数量及意愿度情况。而消费者活跃度的数据则是参考了合作伙伴第一财经的在《2024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的关于消费者活跃度的数据,通过“消费活跃度”“休闲活跃度”和“夜间活跃度”三个维度计算得到消费者活跃度的情况。
“商业活跃度”的最终得分及排名如下:
在“商业活跃度”这一指标下,广东省展现出惊人实力,除了两座一线城市广州深圳包揽前二之外,东莞和佛山也杀入前十。并且,“商业活跃度”和“商业繁荣度”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区域上较为集中,除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之外,前十名均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这三大区域也名副其实地是我国消费发展的铁三角。前十之外,西北的西安、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等则是铁三角区域之外的消费中心。
具体到二级指标来看,“开店热度”呈现出与现存门店数量较高的相关性,也即现存门店越多,新开门店数量也会相对较多,因此该项的前五名——广州、重庆、上海、成都、深圳——与“门店数量”指标下的前五名完全一致,仅有顺序上的不同。“经营者活跃度”指标下,最令人惊喜的是嘉兴市,在总榜中名列第33的嘉兴市,在这一分项上的排名为第12,并且在“城市经营者活跃度环比增长率”这个三级指标上以31.35%名列上榜城市第一名。而在“消费者活跃度”这一指标上,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南方城市相对北方城市有较大优势,其中成都、重庆、长沙等以烟火气和夜经济表现著称的城市排名较高。
首发经济影响力
首发经济,是当下各地推动消费升级,提升消费活力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评估城市消费活力的重要观察角度。“首发经济影响力”的计算从新品牌、新业态、新人群三个角度出发,以此来综合评估城市首发经济的成果以及潜力。新品牌方面,我们不仅考量了城市引入首店的影响力情况,同时也计算了城市培育诞生的新消费品牌数量的情况。新业态方面,我们从消费新业态的角度,纳入了城市在无人、宠物等新型业态类型的门店数量占比来反映城市对于新兴事物的接纳程度。新人群方面,我们以城市拥有高校数量来反映城市新兴人群的数量。
“首发经济影响力”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上海在这一项指标的得分具有绝对的优势,其与第二名的差距是各个二级维度指标下最大的。此外,长沙在这一分项的表现同样亮眼,凭借近年来在新消费品牌培育方面的突出成果,长沙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新消费品牌,从而在这“首发经济影响力”指标上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具体到二级指标来看,新品牌方面,上海的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备受全球范围的知名品牌青睐,其在“首店经济”方面的得分几乎是第二名的两倍。此外,“首店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中心性:除了华东的上海,华北的北京、华南的深圳、西部的成都、西北的西安等地区性商业中心在此项表现较为突出。此外,上海不仅在引入首店的表现卓越,在体现品牌培育成果的“新消费品牌培育数量”一项上,上海同样以69个品牌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新业态方面,长沙展现出极高的包容性,其无人业态门店数量达到1237家,占全国无人业态门店总量的比例达到15.71%,远远超过第二名的6.64%。新人群方面,北京、西安、武汉等传统教育重镇排名靠前。
消费保障力
“消费保障力”希望通过一些能侧面反映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指标,来量化城市的消费便利性和交通便利性。计算主要依托数位科技关于便利店数量、停车位数量、公共厕所数量等便民设施方面的数据,以及来自于地铁等公共交通网络的数据。
在“消费保障力”的分数上,上海和北京作为国内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表现出了较强的实力。除此之外,广州、成都、深圳处于第二梯队,分数均在70以上。
具体到二级指标来看,在消费便利性上,北上广深位列前四。东莞排名第五,得益于其每万人拥有35.21家便利店位列第一。交通便利性方面,上海、北京同样表现出众,分列前二。此外西安在交通便利性上表现优秀,也借此得以在消费保障力榜单中进入前七。
消费活跃之城综述
不可避免地,中国城市化进程目前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的新阶段,狂飙模式已经结束。尽管如此,从数据来看,城市依旧迸发出耀眼的消费活力,大家似乎都希望抓住高速发展的尾声,毫不掩饰地在并不宽裕的空间闪转腾挪、不断尝试。
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和竞争进入耐力比拼的下半场,城市的个性、城市的文化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在制作消费活跃之城排行榜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从数据出发,去感受每个城市在商业发展的脉动,印证每个城市特有的基因。数据能够证实头部城市已经发展出了与其文化气质极为匹配的特色消费品类,如上海的咖啡、广州的茶、成都的休闲娱乐、重庆的美食,都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山水、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人民。未来,更多的城市需要基于这些去寻找、去发现、去铸造他们自己的名片,然后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新的商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