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日,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启动新一轮沉睡账户清理工作。此举旨在通过对个人长期未使用的银行账户进行集中清理,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所谓沉睡账户,指的是那些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内仍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由于长期闲置甚至被遗忘,这些账户已成为银行的资源浪费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对银行而言,沉睡账户占用了大量服务器空间、系统处理能力,长期维护这些账户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清理它们可释放银行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此轮清理行动范围广、力度大、针对性强。以浙商银行和南京银行为例,前者公告明确指出,对截至2024年10月31日连续两年及以上未发生存取现、汇款转账等主动类资金交易,且账户余额(含金融产品)小于等于10元的个人银行账户(包括I类户、II类户、III类户,不含信用卡)进行清理;后者则强调,经营状态异常账户、一人多户等在符合相应清理条件下将被纳入清理范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介绍,实际操作中,各银行对沉睡账户的清理范围及认定期限有所不同,部分银行将两年及以上未发生动账交易作为清理标准。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沉睡账户不仅浪费了银行资源,还存在资金被遗忘或挪用、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隐患;清理这些账户有助于唤醒闲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降低潜在风险。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也是此次清理行动的重要驱动因素,长时间不活跃的账户可能成为非法资金的流动渠道。天眼查数据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小微企业司法案件涉及的金融信息来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经营状态异常的企业账户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因此,银行有必要加大力度对沉睡账户进行清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进行欺诈活动,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董希淼建议,针对非法出售、出借、购买银行卡或支付账户的个人或机构,应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如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限制其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等,并将其失信行为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以进一步提高其违法成本;还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信用卡等卡片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清理沉睡账户是银行业合规经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践行金融服务人民性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监管合规的重要体现。此前,金融监管部门曾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要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严格控制占比。
叶银丹表示,动态监测机制能对信用卡等卡片业务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积极防范风险,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同时,对持卡人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分析客户的消费行为、还款记录等信息,识别高风险客户和低活跃度客户,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其实,无论是信用卡还是普通的储蓄卡,银行都应当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强化银行卡合规性管理。杜阳建议,银行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睡眠卡管理体系,制定清晰的政策和流程来管理沉睡账户和睡眠卡清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定期审查账户活动,确保各项操作符合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