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11月以来,伴随着理财净值修复,权益市场略有降温,理财产品市场规模重回增长区间,累计已超过30万亿元。
此前一段时间,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等相继推出,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理财规模出现一定收缩。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理财市场近期回升,主要是因为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投资者寻找安全稳健的替代产品。
同时,债市波动减少,银行理财产品竞争优势愈发明显。未来,理财规模或将稳步上升,主要因为股债双牛的市场行情有望出现,推动理财产品规模扩张。此外,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吸引力上升。
债市企稳推动资金回流
近期,理财产品市场规模逐步提升。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理财存续规模总计约为30万亿元,相比10月末约提升6000亿元,存续产品41005只。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25.56%,固定收益类存续规模占比72.10%,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1.96%;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0.09%。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告诉记者,11月以来理财规模重回增长区间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投资者寻找安全稳健的替代产品;二是理财产品净值表现得到改善,吸引力提升;三是理财公司加大了营销推广力度。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研究员李佩珈告诉记者,11月理财规模重回增长区间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债市波动减少。9月24日以来,一系列重大金融政策出台,市场预期得到显著提振。但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债市波动明显加大,部分理财产品遭遇赎回潮。这导致10月份理财产品规模相应下降,从9月23日至10月9日,10年国债回调13.31个BP(基点)。而10月中下旬以来,债市明显企稳,并吸收理财资金重新入市。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在12月初突破2%这一历史最低点,运行在1.95%左右水平。
第二,风险偏好回升。9月24日以来,股市大幅反弹,尽管经历波动和调整,但当前各方预期和信心明显修复,这使得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回升,权益类理财产品配置比重或将趋于上升。Wind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为6.76%,较6月末的1.72%已明显提高。
尽管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但随着政策利好频出、股市企稳,债市也趋于稳定。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大力提振消费”,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12月10日,市场出现股债双牛行情,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国债市场现券期货价格大涨。
某华北地区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近期银行理财售卖相对9月份较好,主要是因为存款利率下降及股债“跷跷板”效应减弱,债市稳定使得理财市场表现整体向好,对于客户吸引力强化。
该人士向记者强调,存款利率下滑是重要因素之一。融360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0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268%,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471%,1年期平均利率为1.588%,2年期平均利率为1.701%,3年期平均利率为2.061%,5年期平均利率为2.027%。和上个月相比,各期限平均利率均大幅下跌,2年以下期限均下跌超过21BP,3年期下跌25.4 BP,5年期下跌23.6 BP。
同时,随着银行迎来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的下调,作为“揽储利器”的大额存单利率也渐次下行至“1”字头。融360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524%,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71%,1年期平均利率为1.857%,2年期平均利率为2.023%,3年期平均利率为2.399%,5年期平均利率为2.51%。和上个月相比,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基本都下跌,3个月跌幅为7.15 BP,6个月跌幅为8.6 BP,1年跌幅为2.42 BP,2年期跌幅为4.92 BP,3年期跌幅为2.82 BP。
整体来看,LPR利率今年以来已压降3次。近期,中小银行利率逐步跟进国有大型银行进行下调。分类来看,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利率各期限已经全面进入“1”字头,股份制银行只有3年和5年定期存款利率还在“2”以上,部分中小银行中短期利率也已进入“1”字头。上述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存款利率或有进一步下调空间,这将导致部分资金从存款涌向理财市场。
理财规模或进一步上升
具体分析11月的理财市场,从新发产品情况看,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新发产品数量达到2373款,比上个月增加245款。其中,开放式产品和封闭式产品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封闭式产品,其发行量占据了较大比重(1945款)。与之相对应的是,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均有所下滑,分别下跌了0.03和0.01个百分点。同期,含权类产品(权益类+混合类)新发情况回暖。全市场共新发了9款权益类理财产品,环比增加7款;新增发行52款混合类产品,环比增加23款。
普益标准研究员石书玥表示,含权类产品新发情况回暖,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的波动上行,以及权益市场展望的改善,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逐渐回升。此外,市场长端利率下行进一步提高了含权类产品的吸引力,促使更多资金流入此类产品。虽然当前含权类产品在整体市场中的比重仍较低,但随着市场预期的回升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增加,含权类产品的发展潜力较大,未来有望继续扩展。
从收益率来看,石书玥表示,11月固收类产品收益率继续回升。理财公司存续的开放式固收类产品的近1月年化收益率平均为3.18%,环比上涨0.83个百分点。相比于前期,收益率的提升显示出市场整体环境有所改善。产品到期量与兑付收益率上升。全市场到期理财产品的数量在本月也有所增加,总数为6356款。理财公司到期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为2.79%,虽然有所上升,但相较于业绩比较基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李佩珈表示,展望2025年,理财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稳步上升。一是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吸引力上升。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2025年货币政策将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这是时隔多年来的重大转向,表明未来各类利率仍有大幅下降的可能性。相应地,存款利率也将同步下行,这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更高的竞争优势上升,部分存款或将向理财市场分流。二是居民风险偏好回升。当前股市已迎来明显反弹,未来在基本面和政策面双轮驱动之下,股市结构性慢牛行情可期,这将推动居民风险偏好和投资预期不断改善,更多资金或将流向权益类理财产品。例如,从政策面看,今年9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有利于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堵点,股票市场的投资吸引力上升,特别是一些低估息、高股息、强政策企业的投资价值上升。
杨海平表示,预计下一阶段理财规模将稳步上升,主要原因包括:其一,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股债双牛的市场行情有望出现,有利于理财产品规模扩张。其二,非持牌的中小银行理财规模将压降直至逐步退出,理财公司投研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策略响应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机制创新将进一步释放其创新活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