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盐城市因盐而兴,拥有广袤的湿地生态、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盐城市在土地及岸线资源方面拥有相对优势,近年来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并推动发挥沿海优势,将主导产业向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等转化。盐城市财政实力居江苏省中游,但综合财力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和自给能力表现一般。盐城市税收收入亦体现出对土地及房地产相关税种的较强依赖性,考虑到房地产市场行情整体处于低位,后续财力规模及稳定性值得关注。盐城市下辖区县(市)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地处东南沿海的东台和大丰综合实力较强;属中心城区的亭湖、盐都虽产业发展占优,但受制于区域面积较小,综合实力处二梯队;主城北部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般,处东北部沿海的响水、滨海距离市中心较远,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综合实力居全市末位。
盐城市城投企业数量众多,业务范围存在一定交叉。2023年以来区域城投整合频繁,基本是在原有的城投企业基础上搭建大平台,但受城投企业新增融资限制,盐城市新整合的主体鲜有债券发行。除城投类主体外,盐城市本级还包含4家经营历史较久的产业类主体,均为35号文发布前就已组建,市场化程度高。
盐城市对城投融资依赖较高,近年来债务加杠杆主要集中在城投端。依托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盐城市城投债发行利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发行期限也有所拉长。但同时,一揽子化债背景下,城投债严控新增,2023年9月以来,综合实力较强的市本级、东台和大丰的几家城投企业实现了债券发行新增,其余区县城投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均未突破借新还旧限制;同时,仅市本级核心主体盐城市城市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用于项目建设领域,盐城市城投企业实现非偿还债务用途的债券新增数量仍较少。整体来看,区域内城投转型和资产盘活有待进一步推进,区域城投企业转型进程、债务接续、融资渠道和成本变化情况仍需持续关注。
内容目录
一、盐城市区域环境分析
(一)区域概况
(二)产业禀赋及发展特征
(三)财政实力
(四)下辖区县(市)及开发区概况
二、盐城市债务可持续性观察
(一)盐城市债务概况
(二)盐城市城投企业及产业类主体格局
(三)盐城市城投企业债券市场表现
(四)盐城市城投企业及产业类主体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观察
(五)盐城市债务可持续性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24年江苏省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及三产占比情况
图表 2. 2023年全国主要沿海港口吞吐量情况(单位:万吨)
图表 3. 盐城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图表 4. 江苏省各地级市工业增加值复合增长率情况
图表 5. 江苏省各地级市2023-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图表 6. 盐城市主要上市公司情况
图表 7. 江苏省各地级市上市公司数量及总市值情况
图表 8. 2022-2024年盐城市主要财政数据(单位:亿元)
图表 9. 2024年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收入情况
图表 10. 2024年江苏省各地市税收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11. 盐城市行政区划
图表 12. 2023年盐城市下辖区县(市)GDP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13. 2024年盐城市下辖区县(市)财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14. 盐城市主要开发区财政及债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15. 江苏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债务增速情况
图表 16. 2023年末江苏省各地市债务负担情况
图表 17. 2023年末盐城市下辖区县(市)债务负担情况
图表 18. 2023年末盐城市下辖区县(市)城投企业有息债务结构及短期偿付压力情况
图表 19. 2023年末盐城市下辖区县(市)非标债务占比及偿付压力情况
图表 20. 近三年江苏省地级市城投债净融资情况
图表 21. 2023年以来盐城市城投债发行及净融资情况
图表 22. 2024年盐城下辖区县(市)城投债发行及净融资情况
图表 23. 2023年9月以来募集资金偿还有息债务的发行主体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24. 2021年以来城市资产投资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25. 江苏省各地级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银行分布情况
一、盐城市区域环境分析
(一)区域概况
盐城市位于苏北平原中部,地处黄海之滨,处于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目前盐城市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海运、内河、航运“五位一体”的运输网络。截至2024年末,盐城市常住人口为667.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盐城市常住人口670.96万人,较前次人口普查净流失55.26万人,是江苏省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级市。2024年,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779.20亿元,降序位列省内第八位,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5%,增速降序位列省内第十一位。盐城为江苏省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是江苏省第一产业占比最高的地级市,2024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45.8亿元、3012.0亿元和39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8%和5.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0.9:38.7:50.4。
(二)产业禀赋及发展特征
盐城市拥有较丰富的土地、海洋、滩涂及岸线港口资源,全市海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82公里。盐城市海岸线长度处江苏省首位,但由于沿海大部分地区为淤涨型滩涂海岸,深水港发展较为滞后。盐城境内主要包含大丰港、滨海港、射阳港、响水港和国际陆港5个海港,吞吐货种以金属能源、矿建材料、机械设备和新能源电器为主,经济腹地辐射长三角以及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等地。盐城与连云港港口地理位置接近、经济腹地交叉、主要吞吐货种重叠,竞争较为激烈。2023年盐城港[1]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1.68亿吨,在全国主要沿海港口中降序排列第20位。
盐城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为汽车、机械、纺织和化工,受响水化工爆炸影响,2020年以来盐城市开始寻求产业转型,重新确定了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多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从近五年/近三年工业增加值复合增长率情况来看,在苏北五市中盐城市工业增速持续低于连云港和宿迁,尤其是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项目大规模投产对当地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对盐城市的工业产值呈现赶超趋势。
2024年以来,得益于新能源车型的积极布局和海外市场拓展,悦达起亚全年累计销售24.83万辆,同比增长49.2%,增速位列国内合资车企第一,带动2024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增长46.8%。但受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景气度较低影响,全市工业经济仍承压运行,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2023年下降4.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增速3.8个百分点,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仅高于南京和泰州。
从上市公司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4月23日,盐城市拥有金财互联、中汽股份、智慧农业、悦达投资、辉丰股份、丰山集团和ST永悦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291.02亿元,主要集中于大丰区,涉及行业包括热处理、汽车试验、机械制造、综合性投资、化肥农药、化工等领域。盐城市产业结构中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等低附加值产业占比相对较高,缺乏高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企业,同时区域内缺乏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这也导致相对江苏省其他地级市,盐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规模均较小。
(三)财政实力
盐城市财政实力居江苏省中上游,在苏北五市中排名前列,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数为1227.09亿元,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降序排名第6位,在苏北五个地级市中排名首位。盐城市财力体现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较强依赖性,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692.44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数的比重为56.4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规模和占比均处苏北五市之首,收入占比在江苏省内仅低于扬州。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情况来看,2024年盐城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6.24亿元,在苏北五市中仅次于徐州,但收入质量和自给能力表现一般。2024年盐城市税收比率为67.56%,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仅高于泰州,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43.48%,居全省末位。从税收构成情况来看,盐城市税收收入亦体现出对土地及房地产相关税种的较强依赖性,2024年全市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合计79.68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3.77%,该指标仅次于镇江居江苏省降序第二位。同时,由于盐城市第一产业、传统制造业占比高,缺乏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占比相对较低,2024年全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合计57.5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7.17%,居江苏省降序第9位;同期全市实现增值税140.7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1.98%,居江苏省降序第12位。
(四)下辖区县(市)及开发区概况
盐城市下辖亭湖、盐都、大丰3个区,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个县,东台1个县级市,大丰区系2015年8月由县级大丰市调整而来。其中,亭湖区和盐都区为主城区,亭湖区是盐城市最繁华的区域之一,土地及房地产价值较高;盐都区是盐城市经济、文化与教育中心,与盐城高新区实行“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位于主城区南部的大丰区定位“副城”,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其境内有著名的大丰港口。东台市位于盐城市最南端,东临黄海,南部与南通市接壤,西部与泰州毗邻,为全国工业百强县。位于盐城市西北部的阜宁和建湖经济及财政规模处全市中上游水平,但产业竞争力仍待加强。射阳、响水和滨海三县位于盐城市东北沿海地区,射阳县位于河流冲积地带,拥有较大面积滩涂,为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传统的农业大县;滨海和响水的农业占比亦较高,两县均对化工产业有一定依赖,受化工整治影响较大。
盐城市下辖区县(市)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地处东南沿海的东台和大丰区经济总量排名靠前,其中东台2023年实现GDP1118.50亿元,是唯一一个GDP超过千亿元的区县(市);大丰经济总量仅次于东台市,区域内汇集了较多上市公司,产业实力相对较强。属中心城区的亭湖、盐都虽产业发展占优,但受制于区域面积较小,经济总量和阜宁、建湖及射阳相当。东北部沿海的响水、滨海距离市中心较远,经济发展较落后,经济总量处全市末位。从产业结构来看,盐城为江苏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第一产业占比处于较高水平,除亭湖、盐都和建湖外,其余区县(市)的一产占比均在10%以上,其中射阳、大丰和东台的一产占比达到15%以上。从二三产业占比来看,盐城市区县(市)的产业结构整体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但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响水县二产占比超过三产。
2024年,盐城市区县(市)经济总量规模排名整体和2023年类似,地处东南沿海的东台和大丰仍保持领先水平,东北部沿海的响水、滨海经济总量仍处全市末位,其余区县(市)经济总量规模差距不大。从经济增速来看,2024年各区县(市)经济总量均保持较快增长,但响水县工业经济受德龙镍业经营业绩下滑影响较大,在工业经济下行拉动下全县经济增速为3.3%,处全市末位。
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盐城市区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亦分化明显,2024年东台和大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亭湖、盐都及建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差不大,阜宁及东北部沿海的滨海、射阳、响水一般公共预算规模垫底。从一般公共预算质量来看,各区县(市)税收比率在67.50%(响水)-75.36%(东台)之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一般,同时市本级税收比率较低,反映出盐城市税收分成机制向下辖区县(市)倾斜的特点。
盐城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集中于市本级及滨海,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296.22亿元和79.48亿元,合计占全市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的51.41%。除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东台、大丰和盐都外,其余区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均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综合财力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性较高,随着区域土地出让热度减弱,综合财力稳定性值得关注。
盐城市本级下辖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盐城经开区”)和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盐南高新区”)两个开发区,盐城经开区位于盐城市区东部,于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经开区韩资密集,以汽车和光伏产业为主导,园区落地的汽车企业包括悦达起亚、华人运通、摩登汽车,落地光伏企业主要包括润阳新能源、天合光能、通威太阳能等。盐南高新区位于盐城大市区南部,于2018年正式获批为省级高新区,是盐城市行政文化、商务商贸、科教金融中心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土地及房地产热度较高,主要布局数字经济和金融产业。盐都区与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盐城高新区”)实行“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主要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主导产业。此外,建湖、阜宁和射阳均拥有省级开发区,分别为建湖经济开发区、阜宁经济开发区和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园区规模均较小,信息披露有限。
二、盐城市债务可持续性观察
(一)盐城市债务概况
随着区域投建、产业扶持等领域持续投入,近年来盐城市债务规模呈快速攀升趋势。截至2023年末盐城市政府债务余额为1654.87亿元,在省内降序排名第七位,其中一般债和专项债分别为696.69亿元和958.18亿元,占比分别为42.10%和57.90%。截至2023年末,盐城市城投有息债务规模为8636.41亿元,在省内降序排名第四位,规模仅次于南京、苏州和南通,是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的5.22倍。受汽车和化工等产业发展不畅影响,盐城市财政自给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对城投融资依赖较高,近年来盐城市债务加杠杆主要集中在城投端,近5年盐城市城投债务复合增速达23.33%,是江苏省内增速最高的地级市;政府端债务增速相对较低,近5年复合增速为8.88%,居省内降序第十位。
从全市债务压力来看,盐城市政府债务和城投有息债务压力均较重。截至2023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是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基金收入合计的1.28倍,降序排名和南通并列第四位;城投有息债务是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基金收入合计数的6.68倍,降序排名省内第2位,仅次于泰州市。
盐城市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市本级、东台、建湖和射阳,上述四者政府债务合计占比57.26%,处中心城区的亭湖和盐都政府债务规模相对较小。盐城市城投有息债务主要集中于市本级、盐都区和大丰区,上述三者城投债务合计占比66.83%。从债务压力来看,射阳、阜宁、建湖和东台的政府债务压力相对较重,以上四个区域2023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基金收入合计数的比值超过1.5倍,亭湖和市本级的政府债务压力相对较轻;从城投债务偿付压力来看,盐城市本级和下辖区县(市)的城投债务压力均较重,盐都和大丰2023年末城投有息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基金收入合计数的比值超过10倍,射阳、滨海和建湖该比率相对较低。
从城投有息债务结构来看,盐城市本级及下辖区县(市)城投有息债务期限结构均以长期为主,短期债务占比处于30%-42%区间,其中盐都和大丰城投短期带息债务占比偏高,在40%以上。但从短期偿付压力来看,盐城市下辖区县(市)货币资金对短期有息债务的覆盖程度均偏低,亭湖区短期偿付压力最大,该指标低于10%,市本级城投企业短期偿付压力相对较高,货币资金对短期有息债务的覆盖比率为33.14%。
截至2023年末盐城市城投企业非标借款余额为1039.40亿元,占有息债务的比重为12.04%,占盐城市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与基金收入合计数的比重为80.39%。从非标债务分布及偿付压力来看,市本级、盐都和大丰非标债务存量规模居前,响水、东台、亭湖和大丰的非标债务占比领先;盐城市本级及下属区县(市)非标债务压力均较大,盐都和大丰区2023年末非标债务规模已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基金收入合计数。
(二)盐城市城投企业及产业类主体格局
盐城市城投企业数量众多,各层级开发区及城市功能区也都配备独立的开发主体,部分区域的城投企业数量较多,业务范围存在一定交叉。2023年以来,除建湖县外市本级及其他下属区县(市)均存在国企整合情况,区域内的城投企业基本都被整合至几家核心主体的体系内,但受城投企业新增融资限制,盐城市新整合出的城投企业鲜有债券发行。一揽子化债背景下,城投企业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及产业类主体组建工作,但相较苏南、浙江、广东等强资质区域,盐城市产业类主体整合相对滞后,现有4家产业类主体基本为2021年以前搭建,集中于市本级,产业类资源有待进一步梳理。
根据企业预警通产业债板块统计,目前盐城市产业类主体4家,其中盐城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盐城国投”)下属子公司盐城市国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盐城国能”)为市级能源产业投资运营主体。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悦达集团”)为盐城市产投主体,下辖汽车、能源、地产、供应链4大板块,并参股煤炭、光伏、起亚汽车制造等业务,其下属子公司悦达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悦达资本”)为悦达集团金融服务产业管理和经营平台。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黄海金控”)为盐城市金融投资主体,承担区域金融发展的多项政策性职能。
(三)盐城市城投企业债券市场表现
随着城投债审核政策收紧,2024年城投债市场净融资呈下降趋势,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10个呈净偿还状态。2024年,盐城市城投债发行额为853.81亿元、偿还额为743.29亿元,净融资额为110.52亿元,2024年城投债净融资额居江苏省首位。从债券发行情况看,依托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2023年下半年以来盐城市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并于2024年7月降至近年的较低水平,2024年7月盐城市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为2.21%,较2023年初下降360bp;同时,盐城市城投债发行的平均期限也呈拉长趋势,2024年盐城市城投债的平均发行期限为3.43年,较2023年平均发行期限拉长0.87年。2024盐城市城投债发行主体32家,其中AA主体17家,发行额占比17.64%;AA+主体13家,发行额占比57.82%,AAA主体2家,发行额占比24.54%;2024年AA+及以上级别主体发行额占比较上年提升8.21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2024年盐城市大部分区县(市)城投债呈净偿还,仅市本级、盐都和大丰城投债呈净融入。2024年盐城市城投债发行及净融资基本由市本级主体贡献,当年市本级主体城投债发行规模548.61亿元,净融资规模102.78亿元,分别占比64.25%和93.00%;盐都区和大丰区城投债发行规模亦较大,2024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26.25亿元和81.53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市城投债发行规模的14.79%和9.55%。从城投债发行利率来看,2024年各区域城投债发行利率没有明显分化,平均发行成本介于3.35%(阜宁)和2.66%(市本级)之间;从发行期限来看,射阳、大丰和滨海城投债发行期限较长,平均发行期限分别为5.00年、4.55年和4.15年,但其中包含部分含回售权债券,其余区县(市)城投债平均发行期限基本位于3-4年区间,盐都城投债平均发行期限最短,为2.59年。
(四)盐城市城投企业及产业类主体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观察
2023年9月以来,盐城市发行城投债的36家主体中,有6家主体突破了债券资金用途借新还旧的限制,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偿还范围包括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的有息债务,但从募集资金用途看不存在跨市场偿还情况。上述6家主体分别为盐城国投、盐城市海兴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银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盐城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台惠民城镇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盐城港大丰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主体以市本级企业为主。从营业收入主要构成看,以上6家主体贸易类收入占比均较高,但剔除非市场化贸易类收入后部分主体并未满足“335”的政府性收入占比要求。
2025年1月,盐城市城市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城市资产投资”)发行两期企业债券(25盐城城资债01和25盐城城资债02),募集资金均用于项目建设,是继35号文发布以来盐城市首次实现项目建设用途的城投债新增。城市资产投资系2003年由盐城市人民政府出资组建,其股东和实控人均为盐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资产投资是盐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国有资产经营主体,主要承担盐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类职能,此外还开展供水、接水安装、污水处理、保安服务、租赁等多元化业务。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近三年一期城市资产投资营业收入均以城投类收入为主,工程代建及土地开发整理和保障房销售收入占比较高。DM披露其2023年末非经营性资产(城建类资产)、非经营性收入(城建类收入)、财政补贴占比分别为83.25%、69.17%和7.52%。从募集说明书披露的债券注册信息看,城市资产投资发行的两期企业债券2023年上半年就已取得发行许可;根据盐城市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来看,2024年盐城市城投企业未新发企业债,净偿还26.80亿元,2025年1月城市资产投资新发债券14.10亿元,发行规模符合新增规模不超过地级市范围内企业债券到期余额的标准。
2024年以来,盐城市四家产业类主体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主要为偿还有息债务和借新还旧,发行额占比分别为72.35%和27.37%,仅悦达集团发行的24悦达MTN001(科创票据)募集资金中0.50亿元用于项目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从募集资金偿还有息债务的范围来看,产业类主体可跨市场偿还,2024年10月悦达集团发行24悦达MTN006用于偿还到期公司债21悦达G1。
(五)盐城市债务可持续性分析
区域的产业资源和禀赋、承债主体再融资能力、存量债务成本等均是影响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的因素,长期来看,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债务成本水平的良好适配是地方债务可持续的关键。近年来,盐城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一方面,盐城市积极推动汽车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积极招引拥有研发能力、掌握关键技术、具备核心产品和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同时,盐城市积极布局新兴产业。盐城市海岸线长、风电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与当地的资源优势适配度较高,近年来持续加大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投入,已落地通威(盐城)光伏产业基地、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龙源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等多个大型新能源项目,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条聚集。此外,盐城市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与提升,着力于金融服务、物流、旅游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大量服务业企业入驻,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合理的付息支出是债务能够滚续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城投企业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支出规模来测算城投债务付息压力,2023年盐城市城投企业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合计数(已剔除母子公司)为487.43亿元;以截至2025年1月末江苏省存续债券的加权平均利率2.96%来估算盐城市存续政府债务的利息成本,按照2023年末盐城市政府债务余额1654.87亿元估算,盐城市政府债务年度付息成本为48.98亿元,以上述数据推算盐城市2023年城投债务和政府债务付息成本合计536.41亿元,占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基金收入合计数的比重为41.49%,是当年税收收入的1.57倍,指标表现偏高。
盐城市金融资源可为城投债务周转提供一定支持,2024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1895.2亿元和13389.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苏北城市中处一梯队。盐城市拥有大丰农商行、射阳农商行、盐城农商行、东台农商行、建湖农商行、阜宁农商行、响水农商行和滨海农商行8家农商行,当地注册银行数量处全省首位,但规模均较小,截至2023年末,大丰农商行、射阳农商行、盐城农商行和东台农商行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638.70亿元、564.97亿元、561.64亿元和546.08亿元,其余农商行的总资产规模未超五百亿。
整体来看,在一揽子化债背景下,部分债务的接续得到一定保障,但地方仍需消化付息压力。中短期内,城投企业可通过争取上级资源获得化债资金,与金融机构协商债务条款等方式缓解压力,长期来看,城投企业仍需持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积极推进业务转型、盘活资产,整合同类板块资源实现市场化运作,在发展中逐渐化解债务压力。
[1] 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响水港、国际陆港合并统计数据。
作者:新世纪评级公共融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