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融资“痛点”工行小微规模突破2万亿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银行社会责任的提升,国有银行逐渐成为小微企业贷款的主力军。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获悉,截至2016年9月末,该行对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已达20167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的商业银行

  然而,一方面随着新兴金融机构业务的发展,在小微市场,以工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已不再是“一家独大”;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增加,传统金融机构向其放贷的规模面临缩减。面对这些挑战,传统金融机构要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并非易事。

  为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近日,记者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代表,工行抓住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通过改进服务制度和产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时面临的“资金链”“担保链”等突出风险问题,进一步提升贷款规模,提升放款效率。

  机制创新提升效率

  10月下旬,中央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公布的《2016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1至9月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08万亿元,同比多增6364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新增贷款的44.3%,比去年同期占比水平高15.1个百分点。

  对于小微企业贷款数量的增加,近日,记者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以长三角小微企业集中的市场为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增势趋缓,且小微企业普遍议价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小微金融领域的利润被凸显出来。这片可挖掘的金矿,更吸引了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新型金融机构。

  面对竞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摩拳擦掌,抓住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

  以工行为例,据工行台州分行副行长陈霖认为,国有银行做小微有优势,工行有规模效应,贷款利率更低。陈霖介绍,该行的小微业务以前主要是针对几百万元贷款的企业,现在也将业务触角延伸至有小额贷款需求的企业。

  记者从工行获悉,截至2016年9月末,该行对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已达201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成为国内首家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的商业银行

  近年来,工行始终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核心性业务,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放款的效率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为加快放款,工行在制度方面进行了革新。

  工行江苏省分行小微金融业务中心副总经理赵静告诉记者,该小微金融业务中心于2015年11月获批,成立后,有效地整合了前、中、后台业务资源,实现客户识别、业务承接到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流程的联动,实行前中后台“一站式”服务,全面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融资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截至9月末,该小微金融业务中心共放贷320亿元,申贷获得率达94.3%。

  据了解,截至9月末,工行已经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级市和县域广泛设立了179家小微金融业务中心,这些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超过2800亿元,为3.4万家小微客户提供了融资支持,贷款增速和不良率均保持在较好水平。

  同时,工行江苏省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张健介绍道,工行在各省二级分行层面设计了小微专营服务队伍,使得贷款审批权限下沉,提升了服务效率。

  在探索提升小微业务运作效率方面,目前招行农行等都落实了“工厂化”的服务模式,对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按照统一、流程化的标准进行授信调查、审查、批量营销、批量上报、批量处理,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台州小微企业中心主任王启华告诉记者,目前,工行也在探索“工厂化”的模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是标准化的。其中,我们认为有四个口径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即销售融资比、优质资产覆盖率、担保销售比以及违约比。通过这四个口径,可以达到有效‘工厂化’服务,提升服务效率。”王启华说。

  缓解“资金链”风险

  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众多。记者在江浙地区调研时了解到,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结构中,短期贷款比重很高,而“短贷长用”容易引发“资金链”风险。

  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为民坦言,由于“短贷长用”引发的还贷困难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企业处于生产旺季时,采购材料、生产劳作都需要资金,一旦赶上还款,根本没闲钱应对。企业主一天到晚想着还钱,还会严重影响生产。”王为民告诉记者,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必须通过“搭桥”资金来缓解压力,但是短期压力缓解了,却换来了之后的“融资难”。

  “一旦银行知道企业是用过桥资金进行还款的,银行就会判断企业存在高利贷行为,将很难对企业进行续贷。”王为民感慨道,倒贷利率很高,在台州,过桥资金的利率大概是七八分,沉重的还款压力,是拖死好多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解决小微企业流动性风险,工行推出了“循环贷款”产品。“循环贷款”一次授信3年,可以实现到期还款与新贷款的“无缝对接”,以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在产品方面,10月26日,工行浙江省分行在台州发布了“循环贷款”“信用贷款”“网络贷款”“供应链融资”四款小微企业融资新产品。近年来,业内有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的说法。工行这几款新产品也将在台州率先试行,再逐步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磁晨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赵华炜是工行的客户,他表示,由于在银行贷款规模有一定局限且多为“短贷”,正在考虑在贷款的同时进行直接融资,他坦言,此后会衡量直接融资与银行贷款对自身利润的影响,调整两者的规模。

  根据央行《报告》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直接融资占比上升。2016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4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增加较多,占比上升。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3.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11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6.5%,比去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

  赵静告诉记者,除了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工行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投行业务等。“去年在走访企业时,确实了解到有不少小微企业都有直接融资的愿望。随着现在‘投贷联动’试点的推出,我行也在探索投贷联动的模式,希望结合新三板创业板,为有直接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服务。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尤其是一些科创型小微企业,很希望投贷联动的落地。”

  张健补充道,投贷联动不仅能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联动,同时,这些企业希望通过投贷联动获得银行信用背书。但由于工行并不是监管部门首批的五家可以开展投贷联动的试点单位,因此,他们现在正在与有投行牌照的机构进行合作,研究解决方案。

(原标题:直击融资“痛点”工行小微规模突破2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