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一季度净利大幅下滑中信证券称利差模式已终结

  保险业一季度净利大幅下滑 中信证券称利差模式已终结

  新浪财经讯 5月3日消息,4家上市保险公司一季度成绩单新鲜出炉,净利润和净资产方面,除中国平安同比小幅上涨外,新华、太保、国寿均大幅“双降”,中信证券今日表示,保险业利差模式已终结。

  4家已披露一季报的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净利润同比略微上涨,涨幅为3.7%,而其余3家净利润大幅下挫,新华保险净利润同比下滑45%,中国太保净利润同比下降55.1%,中国人寿降幅最大,同比下滑57.2%。

  净资产方面,中国平安净资产与上年末相比增长4.0%,而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净资产较上年末相比,分别下滑0.7%、1.0%和2.5%。

  此前4月末,保监会发布2016年一季度保险业运行数据,尽管单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首破万亿,但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389.36亿元,同比减少481.51亿元,下降55.29%。其中,产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6.52%;寿险公司成“重灾区”,预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2.56%。

  “保险业利差模式已终结,”中信证券分析称,利差下行对寿险净利润影响大于产险,纯寿险公司业绩下行风险大于综合经营的公司。“净利润对投资收益的弹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寿险、产险、银行、其他。由于利率下行而进入准备金补提周期,寿险业绩表现严重低于其他子行业。”

  “低利率将导致保险净投资收益率逐步下降,寿险利差将加速收窄。”中信证券表示,目前,保险公司仅披露了投资收益率调整25-50BP对应的内含价值影响,由于利差越接近保本点,下滑速率越快,内含价值对投资收益率假设敏感性线性外推存在较大误差。“为了提高内含价值的可信度,我们建议,保险公司可将内含价值敏感性测试范围扩大至3.0%、3.5%、4.0%、4.5%。”

  而对于利润下滑“重灾区”的寿险公司,中兴证券认为,提升死差益占比是弥补利差下行的重要手段。首先,静态来看,利差是存量保单的核心利润来源;其次,动态来看,如果将产品设计能力和渠道控制能力相结合,提升死差益,假以时日,稳定的死差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利差收窄的损失。“2000年后的日本已经印证了这一点。我们认为具体进度取决于保障型保单销售力度和承保利润率。”

  纵观保险业,因竞争激烈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国寿和平安2015年规模保费份额已分别下降至16.8%、12.2%,而生命人寿、华夏人寿规模保费迅速跃居第三、四名。“我们认为,只有高效运营个险渠道,才能挖掘客户深层次保障需求,并提供贴心的理赔服务,才能赚到死差益。”中信证券表示。

  而如何提高个险运营效率,中信证券分析称,需要从人力规模和人均产能两方面入手。专业培训是提高留存率的重要手段,而APP则是增强客户粘性,提升服务效率,进而提高人均产能的重要工具。

  据了解,目前4家上市保险股2016年平均P/EV为1.04倍,平均PB为1.87倍。“由于估值缺乏上行空间,我们维持保险行业‘中性’评级。”中信证券分析称,保险业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有系统性信用风险暴露及长期低利率环境。

  “在长期低利率环境的艰巨挑战之下,综合业务较纯寿险业务的利润敏感性低。就纯寿险业务而言,通过个险渠道的保障型产品提高死差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利差下行风险,是相对可行之路。个股方面,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业务综合且个险渠道能力强的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信证券表示。(新浪财经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