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万达复星等影业抢夺战白热化资本狂欢背后泡沫显现

  周丽石英婧

  周丽 近期大热的电影《魔兽》在我国内地上映5天票房便超过10亿元,远超全球上映三周的票房,再度显示出我国电影产业的巨大潜力。

  电影行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资本的追逐。最明显的变化是电影资本市场从“剧本找钱”到“钱找剧本”的转变。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及万达复星恒大等巨头纷纷布局电影行业,为影视行业带来了互联网基因和资本冲击力。

  一方面,资本蜂拥而至,IP产业快速膨胀,高估值、明星持股等热词不断涌现,另一方面,行业“盛况”下优质内容却没有相应增多。

  受访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资本涌入电影行业,为行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但资本有快速套利的诉求,过多制作“速食”内容不利于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资本狂欢背后的泡沫不容忽视,电影产业发展存在多处痛点。

  BAT、万达、复星等资本巨头角逐影业

  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进军电影圈已成潮流,阿里巴巴腾讯、暴风、乐视互联网企业纷纷杀入电影市场。

  备受关注的是,阿里集团近期在影业、文娱领域的动作频频。

  6月15 日,阿里巴巴集团 CEO 张勇在内部信中宣布,正式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该版块囊括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

  对此,阿里影业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以“文化娱乐”为代表的“快乐版块”是阿里巴巴集团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在“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阿里影业将与“快乐版块”的其他业务更好地协同,形成合力,有望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促进旗下内容制作、互联网宣发、娱乐电商、国际化四大业务板块的全面发展。

  随后,又有传言称阿里影业有意收购派拉蒙。对此,阿里影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予置评。

  此前的2015年11月,阿里影业斥资5.2亿美元向阿里巴巴集团收购淘宝电影及娱乐宝。2016年5月,淘宝电影获17亿元A轮融资,整体估值达137亿元,并更名淘票票,进军泛娱乐业。

  6月12日,娱乐宝宣布明星衍生品将成为娱乐宝另一项核心业务。同时,娱乐宝正在酝酿公募股权众筹。6月13日,阿里影业宣布了合作的17部影片和两部电视剧。“在内容制作方面,阿里影业不仅仅是自己去制作,更希望帮助有才华和创造力的电影内容生产者更好地拍电影,尤其是中小电影公司和独立制片人。”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连串的动作后,阿里打造全产业生态链的意图日益清晰。

  “我们将会坚持全产业链平台的发展方向。” 阿里影业CEO张强指出,这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实现协同。

  张强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和电影院分享阿里巴巴用户的大数据,帮助电影院建立更高效的互联网运营体系,建立融资平台,缩短票款的结算周期,建立衍生品销售体系。

  无独有偶,本报记者了解到,6月16日,百度糯米影业正式宣布成立内容投资基金,其发力电影产业上游、深耕构建泛娱乐生态的信心与决心可见一斑。

  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徐勇明表示,内容投资基金将以20亿元为资本媒介,百度糯米影业将发挥百度平台、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对电影创作及电影制作领域的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整个行业效率,致力于成为文化娱乐行业的“水电煤”。

  腾讯影业也打着自己的“算盘”。今年,腾讯影业将由下属的黑体工作室、大梦电影工作室、进化娱乐工作室依照各自的侧重点推出7部电影。未来,腾讯在泛娱乐产业布局中,将谋求动漫、文学、游戏等业务的多方联动,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电影领域。

  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透露,万达影业未来并购将主要围绕两个核心展开。第一个核心围绕着IP。未来的万达影业集团要做360度的IP转换,并购以后围绕着内容产业要进行IP向电影的转换,IP往游戏的转换,IP往主题公园的转换,实现360度的闭环。第二个逻辑围绕着会员、消费者。万达院线在中国国内拥有的会员人数超过了6000万,这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会员俱乐部。并购传奇以后,万达有一个60人的数据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新媒体大数据挖掘工具。下一步会做一个整合,用分析工具更加精准化地把会员的价值挖掘到最大,围绕着会员数据进行精准化的营销,进行精准化的内容制作。

  华谊兄弟近年来在做好自身线下分销的同时,也积极与腾讯阿里两巨头合作拓展线上分销市场,在电影、游戏、娱乐方面加强合作。同时,华谊签约大量影视明星,紧盯明星IP。此外,华谊兄弟正在加快国际化。“国际化是我们非常坚定的方向。” 华谊影业CEO叶宁表示,中国和西方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中国电影如果想要走国际化道路,整合和并购是一个必由之路。

  近日复星系宣布重金投资Studio 8。复星高层认为,中国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社会群体的关注层面将从生存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话来讲,即“一切都是娱乐”。

  据悉,此番复星引入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并非仅限于单一内容研发和制作环节。“我们对文化产业,一如既往地长期看好,已经做了产业链的布局。”复星集团影视投资部董事总经理、Studio 8董事黄竞彦介绍。

  资本狂欢背后现泡沫隐忧

  在一众企业蜂拥竞逐影视行业大蛋糕的同时,行业暗存的泡沫和发展瓶颈不容忽视。

  日前,知名导演李安表示,现在市场好,大家争相想出头,这样浮躁的现象对“幼苗”来讲,是揠苗助长。

  李安还指出,现在资本多,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它是电影的生计,但是电影人需警惕不要走入这个陷阱中,形成一个疲乏状态,最后变成观众连看电影这回事都觉得不重要。

  博纳影业CEO于冬认为做一个好电影,要充满敬畏之心,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很多电影项目是跟导演、制作人、编剧,一起碰撞出来的,而不是被资本或者是投资人推着让去做的事情。资本可以买下所有的IP,但投资人应该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多跟行业内的专业的同行合作。共赢,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做好一个产品。在做产品的时候,还是要非常慎重。

  风生水起的影视业吸引资本蜂拥而入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继唐德影视高估值收购范冰冰空壳公司后,豪掷98亿、 372亿元收购子公司的乐视,也接到了深交所的问询,6月2日晚间,乐视网回复深交所问询,表示乐视影业增值率367%仍低于行业均值。

  从乐视回复公告来看,此次被认为98亿元“天价”、高估值的乐视影业,无论从增值率还是市盈率、市净率都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在业界观察人士看来,其所谓的“合理水平”“符合市场行情”是在整个影视业泡沫正急剧上升情形下的合理。“随着影视行业备受追捧,行业泡沫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某知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认为,影视题材高估值背后蕴藏着风险:“其一,将形成资源错配,催生影视市场泡沫,这不利于影视产业稳健发展;其二,会抑制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在企业获得了一笔超额融资之后,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其三,投资者的升值空间较小,甚至会面临较大损失,其中大投资者会由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力而受损,而中小投资者的短期投资收益会受到影响。”

  乐正传媒研发总监彭侃则指出,投资单个电影项目的风险很大,很可能收不回成本。

  在智合新天董事长邓柏看来,商业巨鳄纷纷押宝文娱产业前景不明。“以国产电影为例,目前一年出产500多部,真正进入院线的可能300多部甚至更少,有很多投拍的影片在前期投资就打水漂了,一旦进入院线,票房收入又存在很多不可预估性。此外,每年几百部国产影片实际上真正叫座票房高的片子很少。国产影片票房总量尽管一直在攀升,但单片的爆发力还不强。相关公司投资的风险也在这里。不确定性很多,风险也很大。”

  “中国影视行业某些细分领域也许会出现一定泡沫”,阿里影业告诉本报记者,阿里影业已经准备了5~10年所必需的能力和耐心,公司的业务发展、投资布局都会围绕这一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不是短期利益。

  除了潜藏的泡沫风险外,影业发展还面临多重瓶颈。

  首先是过分依赖明星效应,忽视影视内容和制作。

  “把钱都花在明星身上,而电影的制作和场景做得都不够好,这是另外一个陷阱。”李安坦言,早年的台湾电影、香港电影都曾被“盲目追逐明星和资本”拖垮过。“当年的台湾市场就是太过倚重明星效应,把钱都花在明星身上,制作不够好,就走了下坡路。”

  李安表示,明星吸引人无可厚非,他们容易把电影炒热,这是“好事”;但是作为电影人自己心里要“有数”,最后看的是他们打动人心的品质,所以关键是要拍跟我们的情怀、思想有关系的东西。

  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峰表示,影视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会与明星签署一项协议,来约束明星。“一些上市公司高估值收购明星IP公司,一定程度上会推升电影市场的泡沫。这种收购案例多了,并不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人才等方面也受到制约。张强认为,人才瓶颈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业的痛点,“很多公司今天拍电影不缺钱也不缺剧本,缺的是导演、演员。”为此阿里影业推出了公司战略最高级的A计划——用10亿元预算,通过网剧和网络电影的方式孵化人才,扶持电影节上的新人项目,同时与中国的专业电影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建立电影基金。

  此外,“保底发行”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无法忽视的痛点。于冬介绍,保底发行一直存在于电影行业,该协议的初衷是由保底方承担责任人的角色,保证作品的内容质量,如今却成为转嫁风险的一个工具,部分运作方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弄虚作假。股份制投资电影的形式令参投方争相追逐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专注于资本运作而忽略了对内容的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