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间,平安集团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08亿元,同比增长17.1%;截至2016年9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3793.78亿元,较年初增长13.5%;公司总资产约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2%。
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前三季度宏观经济下行,保险业压力巨大,全行业增幅普遍出现大幅负增长,平安是一家能持续增长的险企,主要原因是平安近年来已构建了“多元金融”及“互联网金融”的独特发展模式。
“中国平安目前的市值达940亿美元,按市值计为全球领先大保险公司。集团业务正在受益于综合金融业务抢眼表现和增长潜力, 其‘互联网+’的开放布局价值促使多家机构重新对其进行估值。”上述分析师表示。
传统业务获益新渠道
就在中国平安三季报发布前,总部位于亚太区最大的专项投资、财务顾问和金融服务的国际供应商之一——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提示:寿险的基本商业模式远比许多人所想的更稳固,包括平安在内的中国保险股的价值被低估了。
平安股份现价的市盈率为10.4倍,约为香港上市保险公司友邦保险的三分之一,亦较亚洲保险公司的平均市盈率16倍为低。平安股价对内涵价值(评估保险公司价值的常用指标)的比率为1.06,而亚洲保险公司的平均水平为1.22.
按照麦格理集团所披露的这份报告显示,包括长期投资回报在内,中国保险股基本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20%。其中,平安寿险过去十年表现优异,调整后净资产收益率一直高于30%,近年来还在上升。
“目前寿险股定价错误,通常只反映了当前的短期盈利挑战。然而通过我们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分析表明,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强、很稳固,且前景看好,目前中国保险股已经低估,现在是买入的好机会。”麦格理分析师表示。
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的股份交易价格较以分类加总价值法计算出的公司整体估值低25%~45%。“市场对平安采用的‘综合企业折让’过大,低估了中国市场互联网使用增长迅猛,有助保险公司更容易获得新客户和交叉销售产品的正面影响。” 他表示。
事实上,从中国平安新近公布的三季报中已经能够看到新的渠道和新模式带来的惊喜。寿险电销业务前三季度实现规模保费123.35亿元,同比增长30.6%,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互联网渠道形成以O2O产品经营模式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产品不断丰富,前三季度实现规模保费35.88亿元。
在产险业务上,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净利润105.07亿元,综合成本率94.9%;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74.27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车险业务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收入1054.09亿元,同比增长11.9%。平安产险来自于交叉销售、电话及网络销售的保费收入588.50亿元,同比增长8.9%;车商渠道保费收入287.47亿元,同比增长18.9%。
平安养老险前三季度的短期险和长期险业务规模分别为128.17亿元和53.04亿元,市场份额均居行业前列。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平安养老险管理的企业年金受托资产、投资资产及其他委托管理资产共4177.34亿元,在国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保持领先。
保险业务对于中国平安整体利润的贡献率超过50%,稳定且创新的表现使得汇丰在9月对中国平安重新进行估值时的重要考量因素。经过两年考察后,驻香港的James Garner带领的汇丰分析员团队在9月14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将平安的评级由“持有”上调至“买入”,并将公司于上海及香港上市股份的目标价分别上调至每股47元人民币及56港元。
不仅保险业务业绩表现突出,在非保险业务中,期内平安银行规模平稳增长,实现净利润187.19亿元,同比增长5.5%;非利息净收入274.05亿元,同比增长19.4%,在营业收入中占比33.43%;计息负债平均成本2.17%,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投产效率持续优化,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4.44个百分点至27.70%;规模平稳增长,吸收存款较年初增长10.3%,发放贷款和垫款较年初增长17.6%。
以“零售+基金”为核心业务模式转型的资产管理业务截至2016年9月30日,信托资产管理规模6264.89亿元,较年初增长12.2%,其中事务管理类规模较年初增长44.9%至3255亿元,投资类规模较年初下降12.2%至1507.68亿元,融资类规模较年初下降7.3%至1502.21亿元。
证券行业受市场波动与经纪交易量下滑影响,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9.8%。平安证券净利润同比下降20.2%,整体业绩表现优于行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排名较去年底分别提升4名、7名至第14名、17名,2016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连升三级回归A类。
综合金融模式获市场认同
与传统业务的稳健发展相比,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业务更成为此次三季报中的亮点。
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转型布局财富管理、消费金融和机构间金融资产交易后,截至2016年9月30日,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2550万,较年初增长39.3%,活跃投资用户数655万,较年初增长80.4%。2016年前三季度零售端交易量10772.20亿元,同比增长239.3%,期末零售端AUM达3,909.21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55.8%;机构端交易量32205.83亿元,同比增长428.8%。
而始于2014年,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提出的平安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围绕“医、食、住、行、玩”等需求打造的新金融生态则开始对集团整体业务产生正向效益。
在面向个人金融消费领域:普惠金融新增贷款量达1119.01亿元,同比增长281.6%,期末管理贷款余额1116.50亿元,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而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业务正在为用户与集团传统业务之间创造“链接”。2016年前三季度,集团互联网用户转化为新增客户的人数达823万,占前三季度新增客户总量的30.7%。同时,1339万核心金融公司的客户通过注册互联网服务平台账户转化为我们的线上客户,占前三季度新增互联网用户总量的14.0%。
目前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约3.37亿,年活跃用户量2.29亿,公司移动端累计用户量2.22亿。
“仅今年上半年,平安从互联网平台迁徙来的640万新客户甚至比新加坡的总人口570万人还要多。”李源祥称。而根据统计,目前高净值客户平均拥有10个平安产品。
早前James E Garner在对中国平安的重新估值报告中曾表示:“ 得益于用户的创新,、智能手机使用、尚未被开发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大量来自私营企业的科技企业家们在再造古老的金融服务商业模式,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和15 ~20年前衍生出IFS模型的发达市场相比,现在的中国高速发展的环境更有益于平安所做的IFS实现成功。”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认识,James E Garner撤销了此前评估平安价值时一直采用的20%综合金融企业折让。
对中国平安进行重新评估的不止汇丰一家。目前在估值达100亿美元以上的地区性保险公司中,多家机构的分析师一致给予平安最高评级。平均目标价为51.41港元/股,较10月17日的收市价高26%。
“互联网平台的未来价值巨大,它们给集团带来的价值贡献才刚刚开始。”李源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