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潘金莲”引发的“商业化”排片互撕

作者:卢扬 郑蕊

已在国内上映三天的《我不是潘金莲》吸引无数人的视线,不仅是因为该片采用了特殊的圆形画幅及持续增长的票房,更与导演冯小刚质疑万达院线对《我不是潘金莲》排片较低而引发与王思聪之间的唇枪舌剑有密切联系,让影片的讨论热度瞬间提升。目前影院排片由院线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安排,但随着《我不是潘金莲》引发的“喊话”,让业内纷纷关注到电影排片背后的隐形利益博弈。

谁在左右电影排片

华谊兄弟出品的《我不是潘金莲》经调档后于11月18日正式在国内上映,上映首日,冯小刚于中午12时30分在微博上发布《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直指万达集团因华谊兄弟挖走公司高管而不满,从而减少对《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在全国其他院线排片平均值为40%以上的情况下,万达院线对该片的排片率仅为10.9%,文中更称“10.9%的排片,反映贵集团10.9%的胸怀”。文章一出,顿时议论纷纷。

据猫眼电影的数据显示,《我不是潘金莲》上映首日在国内的排片占比分别为39%,同时不少院线将自身40%以上的排片均给了《我不是潘金莲》。反观万达院线的排片可以发现,《我不是潘金莲》在该院线的排片只是市场情况的1/3左右,上映首日的排片占比只为13.5%。

美嘉欢乐影城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电影上映前,我们会与片方组织看片会,并基于电影在前期营销过程中,通过预告片、事件营销等手段所造出来的观影期待值,给每部即将上映的影片进行打分,通过综合评定最终决定一部电影上映时的排片场次”。此外,新元智库创始人刘德良也表示,院线排片是基于排片经理对相关影片市场的把握,也会考虑自身定位、所覆盖观众的喜好、同档期还有哪些电影上映等方面,当然作为市场化企业,最大限度促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是众多公司考虑的因素之一。

隐形利益诱发争斗

截至11月20日17时,《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已达1.82亿元,并连续三日位于单日票房首位。从目前国内整体市场的排片情况来看,《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占比仍保持在35%以上,万达院线对该片的排片也有略微的提升,其中11月19日的排片占比为13.8%,较前一日提升0.3%,但与国内整体市场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而这并非第一次有消息称华谊兄弟的影片受到万达院线冷遇。其中华谊兄弟出品的《摇滚藏獒》在暑期档上映时,据艺恩网统计的《摇滚藏獒》首映日预排片数据显示,万达院线对于该片的预排场次只有7场。

在刘德良看来,此次《我不是潘金莲》引发的双方争论从深层次看也能发现影片涉及公司对个人利益的争夺。公开资料显示,《我不是潘金莲》的投资方包括华谊兄弟北京文化和耀莱影视,三方投资比例为5:3:2。

对于这三家公司而言,如何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利润是公司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耀莱影视是通过保底发行,提出以5亿元保底换取影片20%的投资权,这意味着耀莱影视在《我不是潘金莲》还未上映就已背负压力,且这从耀莱国际影城给《我不是潘金莲》70%以上的排片占比就可看出。

华谊兄弟虽然借助引入票房保底使得自身承担的投资压力和风险有所减轻,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鉴于华谊兄弟今年以来包括《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等多部投资影片的票房并不理想,而未来仅剩下的不到两个月时间,只有《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影片上映,使华谊兄弟也承受着压力。而业内有传闻显示,原本与《我不是潘金莲》同日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之所以延期至11月25日上映,原因是华谊兄弟想为《我不是潘金莲》争取一周无竞争对手的黄金放映期而采取了一些行动。

权力博弈伤害了谁

对于此次《我不是潘金莲》因排片引发的争论,刘德良认为,目前国内包括万达华谊兄弟等在内布局影视产业的公司,均将全产业链布局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旗下涵盖制片、发行、院线等多个业务,使得市场资源集中在同一家公司,容易引发不平等竞争,比如院线会在排片方面给予公司旗下影片一定程度的倾斜等。

现阶段院线对公司涉及影片在排片采取倾斜的情况并非个例,比如由万达影视出品的电影《快手枪手快枪手》上映时,恰逢华谊兄弟出品的《陆垚知马俐》同日上映,据预排片数据显示,《快手枪手快枪手》在万达院线的排片占比为32.57%,《陆垚知马俐》则为5.24%,而当时《陆垚知马俐》在全国整体市场的排片占比为24.3%,《快手枪手快枪手》为16.74%。“目前因市场资源集中而出现对其他影视公司不公,导致不公平竞争的问题已经初步显现”,刘德良强调。

如今国内电影行业飞速发展,众多资本接连布局,每年产出的电影数量也不是一个小规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也应加强建设正规的市场秩序,可借鉴美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但更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促进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推动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