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岳薇
一周内,中国中冶两度发布修订后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这是公司自去年8月推出预案以来的第三次修订稿。上市公司适时修订融资方案本不算新鲜事,但中国中冶最近两次修改定增方案都是在公司已于今年8月取得证监会批文后,这也意味着中国中冶原有的方案已经获得监管层批准,如此密集修改方案,中国中冶难道是和自己“过不去”?
12月8日晚间,中国中冶发布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第三次修订稿,距离上一次发布修订稿仅过去6天。在这两次修订中,中国中冶先是砍掉了拟投25.1亿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然后将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预投资金从29.43亿元缩减到18.69亿元。整体来看,从预案到目前的第三稿,中国中冶的募资总额从98.13亿元直降到62.29亿元。
从2015年8月发布预案至今,中国中冶此次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历经了一轮长跑,然而公司大可不必。蹊跷之处就在于,中国中冶此次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早在今年8月23日便获得批文。当时,证监会核准中国中冶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5.82亿股,募资不超过98.13亿元。
但12月1日、12月8日,中国中冶两次召开董事会会议,对已被批准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进行两次修订,其中伴随募投项目的删减和募资额的缩水。对于其中原因,中国中冶表示,是基于进一步考虑国家产业调控政策和公司的实际情况。
巧合的是,11月22日晚间,一则关于“定增将被取消”的传闻在投资圈里炸开了锅,相关传闻内容还包括监管层将设六大再融资条件,对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项目效益、融资间隔时间、主业关联度等提高门槛;鼓励公开发行,提倡配股、公开发行等其他再融资模式;窗口指导融资规模等。
另外,今年9月,世茂股份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被证监会否决,被认为与监管层收紧房企再融资的政策相关。据媒体报道,在上述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上,监管层明确表示地产企业不允许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而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此后,包括泰禾集团、中天城投、中洲控股等公司纷纷修改定增方案,砍掉偿还金融机构贷款等项目安排。
回看中国中冶历时一年多的定增长跑,根据预案,中国中冶原拟以不低于6.92元/股的价格向10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不超过14.18亿股,募资不超过98.1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房地产开发、保障房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预计投入25.1亿元,补流及偿还贷款预计投入29.43亿元。
今年2月,中国中冶调整发行底价为不低于3.85元/股,发行股份数量为不超过25.49亿股,其他内容均不变。在实施完2015年度利润分配后,中国中冶再次将发行底价调整为不低于3.8元/股,发行数量微调为不超过25.82亿股。今年8月,上述募资约98亿元的定增方案获得证监会放行。
此后中国中冶迟迟未实施定增,反倒于12月2日修订定增方案,直接取消房地产开发项目,募资总额缩减至73.03亿元。12月8日晚间,中国中冶再度修改定增方案,砍掉了近四成的补流资金,募资总额最终定格于62.29亿元。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中冶之前,已有兄弟科技根据监管风向主动变更融资方式。兄弟科技于11月22日曾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但12月6日复牌时,原定的定增方案摇身变成配股方案,公司拟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不超过1.62亿股,募资不超过12.6亿元,用于年产2万吨苯二酚、3.11万吨苯二酚衍生物建设项目。公司控股股东承诺现金全额认购其可获配股份,以保持其控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