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邢云
“预计2017年建立200家地级市医院,到2020年约1000家县级医院。目前上市公司和并购基金旗下已开设医院140余家。”12月21日,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专访时,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表示,医院网点建设正稳步、有序推进。
爱尔眼科管理层更希望公司成长为医疗服务领域的“贵州茅台”,在吴士君看来,无论是外部政府对社会办医政策的不断推进,眼科医疗市场的不断增长,还是公司自身对眼科生态圈的打造,包括最近推出的24亿定增预案等,都将公司带入了跨越式增长轨道。
并购基金布局进入收获季
定增被视为公司战略演进的一个重要节点。“这预示公司此前并购基金的战略布局进入收获季,后续此类优质成熟医院将会分批注入,在增厚公司业绩的同时,完成公司的全国网络布点规划。”吴士君说。
资料显示,爱尔眼科自2014年以来先后参与设立了深圳前海东方爱尔医疗服务产业并购基金、爱尔中钰眼科医疗产业并购基金、南京爱尔安星眼科医疗产业投资基金等定位于眼科医院项目的基金。上述基金按照约定并购或新建眼科医院,为公司储备了大量优质并购标的,截至目前,基金旗下医院约七十余家。
据吴士君介绍,得益于爱尔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和深化、分级连锁管理体系的日益成熟及合伙人计划的有力激励,新建医院的培育期有望逐步缩短。上述医院培育到一定阶段后,公司将履行相应的决策及公告程序,以现金或发行股份的方式分批收购。
打造“高能心脏大脑”
定增预案中12亿元建设爱尔总部大楼,吴士君认为,“非常有必要和划算,因为这是打造整个爱尔眼健康生态圈的心脏和大脑”。
据公告,爱尔总部大楼项目一是完善并强化总部的司令部功能,满足未来管理上千家医院高效运转的需要;二是升级医教研一体化平台,为提高科研能力提供强劲引擎;三是进一步丰富总部创新孵化功能,形成整体产业链的竞争新优势;四是建设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新的竞争利器。
吴士君表示,相比于租赁,自建大楼每年折旧摊销不足3000多万元,而租赁同等级场所大概需要4000万元,从成本上来说自建大楼也是最优的选择。“大楼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由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届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提取折旧,加之公司保持快速发展,本项目不会对公司业绩指标造成很大影响。”吴士君说。
明年有望建成200家医院
爱尔眼科稳定增长和长期规划的核心,很大一部分源于全国性网络布局和网点医院的不断成熟盈利,据吴士君介绍,公司将通过新建和并购两种方式,稳步、有序推进公司网点规划。
公司预计到2017年建立200家地级市医院,到2020年约1000家县级医院。目前上市公司和并购基金旗下已开设医院140余家。
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布点,公司则在进行重点培育。“一线城市普遍成本较高,但辐射面更广、市场潜力更大、规模效应更强,关键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立足市场,逐步扩大。”吴士君介绍,近年来,北上广深的医院发展态势良好。
与此同时,个别地区白内障业务的影响正在过去。据公司介绍,从上海、重庆医院来看,政府正在改善白内障筛查方面的管理,从逐月的观察来看,白内障业务未来会逐步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近期两度增持公司股份。吴士君对此表示,实控人和控股股东是上市公司的“稳定器”和“指南针”,在市场处于非理性、公司价值被低估的特殊时期,增持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高端眼科面临机遇
“随着国家社会办医政策不断推进,并参考欧美眼科市场结构演进,未来我国眼科医疗高端市场非公医疗将占据重要地位,未来爱尔总部大厦也充分考虑到了提供多层次医疗服务,”吴士君说,中国眼科行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政策红利正在惠及眼科医疗市场。
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国家在政策上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支持,以爱尔眼科为首的非公医疗正通过努力走到技术领域前端。“可以说,公司在眼科医疗技术方面经过多年积淀与发展,已经逐步进入全国领先地位,与中国眼科同道一起,不断在国际上唱响好声音。”吴士君说。